第五节 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全髋关节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2.熟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评定方法
3.了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一、概 述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用人工关节替代置换病损或损伤的关节。较常见的是髋关节置换术和膝关节置换术。自1891年德国的Gluck首次尝试使用象牙材料进行髋关节置换术至今已有百余年。中国自1958年起开始研究并临床应用,以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开展较多。近年来,人工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的关节损伤、重建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部分。先进的材料、精湛的技术只有与术前、术后康复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二、主要功能障碍评定
髋关节置换的目的是为了解除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一般应用于60岁以上的髋关节病变引起髋关节疼痛,不能应用其他手术而只能使用股骨头、颈切除术的患者;对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功能,要求改进髋关节负重及活动能力的较年轻的患者也是可以考虑髋关节置换的(图4-3)。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一般应用于严重膝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日常生活活动严重受限,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者,已成为临床上解决严重膝关节病变的常用手术。膝关节主要功能障碍包括膝关节各种炎症性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血友病性关节炎、Charcot关节炎等;少数创伤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失败后的骨性关节炎;少数老年人的髌骨关节炎;静息的感染性关节炎(包括结核);少数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病等;下列情况下禁忌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①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②关节已长时间融合于功能位,没有疼痛和畸形等症状;③严重骨质疏松、关节不稳及严重肌力减退。
髋、膝关节置换的康复评定的内容包括疼痛程度、关节畸形和活动范围的改变、步态及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肌力及肌耐力、放射学检查、健康状态的评价等。此外,针对髋、膝关节置换后的功能状况还有一些特定的评价:
(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评定
1.Harris评定标准 Harris评分中,日常活动能力和步态占47分,疼痛占44分,关节活动占5分,关节无畸形占4分,共100分,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低于70分为差。参见表4-12。
图4-3 髋关节置换术
表4-12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续表
2.Mayo评分标准 与Harris标准不同,Mayo标准重视评价患者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而非简单测量髋关节的运动范围,并在评定全髋关节置换远期疗效方面较Harris标准更加准确。但其术语条目繁多,使用时不够简洁。
(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评定
1.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膝关节评分标准 它分为膝关节和功能评分两大部分。膝关节内容包括疼痛、活动范围和稳定性三项,如有屈曲角度和对线良,根据严重程度扣除相应分值。对膝关节对线正确,活动范围125°,没有疼痛,没有侧方和前后不稳者,满分(100分)。功能评定同样为100分,它分为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及行走时辅助三大项,前后项各50分,根据活动受限程度扣除相应分值。如果患者行走不稳和距离限制,能正常上下楼,则得满分。行走时辅助项为减分。
2.膝关节置换后总体效果评定 术后6个月~1年为评定时间。评分标准为优、良、中、差。优:肌力恢复正常,病人能独立行走无需拐杖辅助,无跛行,无疼痛,能行走较长距离,关节活动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良:长途行走后稍有疼痛;中:行走稍有疼痛,且轻度跛行;差:不活动时也疼痛,需双拐和手杖,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三、康复治疗护理措施
(一)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护理措施
1.手术前护理
(1)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通常是:术前一天晚20:00后不吃食物,22:00后不喝水)。第二天手术后,从回病房开始计算6小时后才能进食。
(2)练习床上大小便。目的是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注意放置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动作。给女患者使用特制的女式尿壶以避免过多使用便盆,增加髋部运动。
(3)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工作:术前洗澡,术晨更换衣裤,取下金银饰品及手表、眼镜、发夹、义齿等物。
(4)学会做深呼吸,利用床上拉手做引体向上或抬臀练习。平卧或半卧,患肢外展中立,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双手吊住拉环,使身体整个抬高,不离床,停顿5~10s后放下。
(5)学会做肌肉收缩运动和抬腿运动。①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以此循环。②等张收缩训练:一是做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 cm、空中停顿5~10 s后放松。二是做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
(6)术后体位: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应采取正确的体位。两腿间放梯形垫枕,保持患肢外展及旋转中立位,不坐、不侧卧、正确翻身。
(7)心理康复指导: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使其主观能动地参与机能康复的训练。
术前后较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二是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故手术前后应注意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一方面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对急于求成者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过于谨慎者则设法消除其疑虑,鼓励并帮助其进行锻炼,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8)指导正确使用拐杖:准备合适的双杖,使拐杖的高度及中部把手与患者的身高臂长相适宜,拐杖底端配橡胶装置(防滑),对术前能行走者训练其掌握使用方法,练习利用双拐和健腿的支撑站立,在患肢不负重状态下行走。
2.手术后护理
术后注意事项
1.正确体位;
2.防止静脉血栓;
3.正确翻身及移动;
4.合理饮食。
(1)手术结束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小时,期间请不要抬头及垫枕,同时保持患肢于外展及旋转中立位(两腿之间放置梯形垫枕)。
(2)术后24小时内,按摩、挤压术侧小腿肌肉,帮助患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术后搬动病人及使用便盆时要特别注意,应将骨盆整个托起,切忌屈髋动作,以防止脱位。如果病人发生剧烈的髋部疼痛,患肢呈现内旋或外旋位时,应立刻报告医生,进一步明确有无脱位的可能。
(4)多食高蛋白(瘦肉、蛋、鱼等)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促进机体康复。
3.并发症的护理
(1)神经或大血管的损伤:神经或大血管的损伤部位和手术入路有直接的关系。神经损伤后会出现相应损伤神经所支配的肢体功能障碍,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肢远端的血运、感觉、活动情况。血管损伤一般容易发现,一旦发现主要神经或大血管的损伤,应及时处理。
(2)髋关节僵硬:手术后康复训练对手术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其原因与术中广泛剥离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不足有关。
(3)疼痛发生:一般认为轻度疼痛可自行缓解,中重度疼痛较少见,需服镇痛药。护理上应加强对术后疼痛的观察及护理,术后3天疼痛仍较剧者须注意体位的变换和牵引的调整,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另外,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4)感染:髋关节置换后,一旦发生感染往往处理困难,致残率高,并有较高的死亡率。术后1个月内是感染发生的高峰期。术后感染的成因众多,归结起来有以下方面:术野的污染或术后病房的交叉感染;原有的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而致抗感染力下降,如糖尿病、长期服用激素等;手术过程存在有利感染发生的因素,如积血引流不畅,组织缝合过紧致坏死;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预防感染需要多方面进行,如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改善手术环境,常规预防用抗生素等。护理中要落实以下预防感染措施:①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洁,尤其注意避免受排泄物污染。如果伤口渗血较多,要及时更换敷料,给予伤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防止切口感染,加快伤口愈合。②术后4 h测体温,连续观察2周。术后3~5天低热为吸收热,若体温降至正常后再度升高或者伤肢疼痛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剧痛,应高度怀疑存在感染的情况,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③对于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监测血糖水平,控制血糖波动于正常范围,并尽可能保持平稳。
(5)脱位:髋关节置换后脱位的原因很多,术后搬运不当或术后患肢体位放置错误都有可能导致其发生。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术前改善患者一般状况,术前及术后早期就进行功能锻炼。②改进手术方法及加强手术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认识,并加强医护合作,对预防髋关节脱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③术后应保持肢体的相对稳定,在麻醉消失前搬动病人时,保持肢体在外展15°~30°中立位。卧床期间行皮牵引或穿中立鞋2周以上。
(6)假体松动:假体材料选择、手术设计、手术技巧、病人个体差异、体重及活动量,尤其骨水泥及其技术等均对术后松动有重要影响。如患者疼痛发生在大腿而非髋关节,负重时加重,一般的保守疗法效果不佳,在X线下,牵引和压缩髋关节,看到假体有移位就能够明确诊断假体松动,一旦明确假体松动需行返修手术。在假体的选材中,年龄偏低的尽量选质量相对好的材料,测量假体时,应精益求精,力争做到准确无误。
(7)血栓栓塞:在关节置换术后需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肢体活动及肌力变化,注意患肢肿胀、疼痛和循环情况,垫高患肢,鼓励和指导病人多做患肢主动屈伸运动,以防深静脉栓塞。术后常规给予抗凝药物保持血液流动性如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当发现下肢肿胀且抬高肢体不能消肿、局部皮温升高、疼痛、触痛、远侧皮肤冰冷、苍白、浅表静脉充盈等情况时,应警惕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应严密监测患者术后的体温、脉搏、小腿周径、腓肠肌触痛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术后早期活动对DVT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术后第一天患者卧床时应定时转换体位,指导患者进行双侧踝泵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天4次,每次10 min,术后第1天起即每天下床坐椅,每次约1~2 h。术后第2天练习完全负重性站立,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练习。卧位时术侧肢体予枕头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高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
(8)异位骨化:异位骨化是一种病理性骨形成,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患髋活动幅度减小,可感到疼痛及肌痉挛,严重者可出现髋关节僵直。异位骨化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手术创伤或遗留骨屑诱发成骨;②引流不畅,血肿机化,骨化;③假体电解对肌肉形成刺激;④骨水泥对周围组织刺激。全髋置换术难度大、创伤多、渗血多,骨水泥使用较多,骨水泥屑及骨碎屑创口遗留机会多,这也许是异位骨化率高的原因。在术中操作要轻柔,尽量减少软组织创伤,认真止血,彻底冲净切口内异物,术后充分引流,对减少异位骨化有一定的作用。在护理中要动作轻柔,缓慢活动髋关节,避免粗暴活动患肢。
(9)其他并发症:①高龄。高龄病人由于其身体素质差、环境适应能力差和机体抵抗力低等特点,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有较多的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患者是一种创伤,术中麻醉用药可影响机体功能,因此对合并有高血压、脑血栓的术后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②对吸烟者,耐心解释吸烟的危害,使患者主动戒烟。③对糖尿病病人,要注意使用药物治疗及饮食疗法,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④病人活动少、卧床久,易出现褥疮、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对于上述并发症,应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对病人要定期拍背,鼓励其咳嗽、咳痰,必要时做雾化吸入,以防肺部感染,发生坠积性肺炎。手术前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术前严格戒烟。术后注意保暖,每日以淡盐水漱洗口咽部,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口咽部定植菌群下行感染。协助患者正确改变体位,每次翻身时叩背以协助排痰,指导患者双上肢可行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术后第二天早期即可指导患者30°抬高床头,半卧位有利于胸廓扩张,顺畅呼吸。认真做好会阴部护理,鼓励多饮水,以防发生尿路感染。定期变换体位,并加强对骨突部位的护理,以防发生褥疮。
(二)稳定期康复治疗护理措施
康复治疗是为了使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到健康状态而避免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的出现,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及早期功能锻炼是康复护理所须遵循的原则。治疗重点:①心理康复指导;②术前康复训练,包括体位指导、体能训练、床上排便、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关节活动训练、指导正确使用拐杖;③术后康复护理,包括床上功能锻炼、离床功能锻炼、自理能力训练;④出院前指导,包括自行上、下床及体位指导、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及负重指导、日常活动指导。对于不同的置换术,也相对地有不同的康复措施。
(三)全髋关节置换后康复训练程序
1.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术后3个月内,禁止患肢内旋、内收超过中线,屈髋超过90°等动作(图4-4)。故在训练过程中应向患者反复强调在以下各种体位时应注意:
禁止体位
1.屈髋超过90°;
2.下肢内收超过中线;
3.髋关节内收内旋;
4.髋关节极度外展外旋。
(1)侧卧时双膝之间应放一个枕头。
(2)坐在床上时身体不能前弯去拉棉被。
(3)坐位时脚不能交叉。
(4)低的椅子、马桶不能坐。
(5)从椅子上站起时,不能向前弯腰站起。
(6)站立时脚尖不能向内。
(7)站立时身体不能过度前弯(甚至触地)。
图4-4 全髋置换后的体位
2.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包括肌力训练、ROM、ADL训练。具体内容可分阶段、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卧位及坐位训练
(1)术后第1、2天。术后第1天治疗师即开始参与训练,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训练目的及内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训练内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康复的重点是:帮助患者摆脱心理上的焦虑紧张,克服疼痛,防止肌肉萎缩。
①维持患肢特殊体位 仰卧位:双膝间垫枕,使其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患肢内收、内旋。侧卧位:健侧在下,患肢在上,也应在双膝间垫枕,以防患肢内收、内旋。为维持体位,必要时可使用箱型足夹。
②使用踝关节的“泵”效应 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也可加阻力做抗阻训练),每个动作保持10秒,20次/组,每日2~3组。踝关节的活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显著的,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之一。
图4-5 踝“泵”运沙
术后第2天引流管拔除后,可使用膝关节练习器(CPM,图4-5)。注意:角度不宜过大,禁止内收、内旋。
(2)术后第3天
Ⅰ.平卧位
以下每组动作完成10次。训练时,治疗师可将手放在患肢运动收缩的肌肉上,以观察、指导患者的运动效果,并向患者交代日常练习方法。
①腓肠肌训练:先让患者踝关节蹠屈,足跟向后,然后再让踝关节呈背屈位,使足跟向前推,注意保持膝关节伸直。
②股四头肌训练:让患者大腿肌肉收紧,膝部下压,膝关节保持伸直5秒,再放松5秒。
③股二头肌训练:患者下肢呈中立位,足后跟往下压,膝关节不能弯曲,保持5秒,放松5秒。
④臀大肌训练:卧位臀部收紧5秒,放松5秒。
⑤髋关节训练:患肢脚沿床面向上移动,使患肢髋、膝关节屈曲,但应保持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
Ⅱ.半卧位
先将患者床头逐渐抬高,使患者取半卧位,分别于卧位及半卧位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或出现测量前后脉压差大、心率明显增快时,可让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同时用力快速活动双足踝部,半分钟后再观察。如以上症状减轻,可让患者继续半坐位5分钟;如症状加重,可让患者平卧休息。
(3)术后第4天
Ⅰ.平卧位
以下动作每组完成10次。
①~⑤同上。
⑥膝关节训练:放一个小圆枕头(或纸卷)在膝关节下,膝部用力往下压,小腿往上举,使膝关节伸直5秒。
⑦桥式运动:膝关节屈曲,足平放在床上,保持膝关节、足与肩胛同一平面,然后臀部向上举,到与肩胛、膝关节同一条线,保持5秒,后把臀部放下,放松5秒。
⑧股内收肌训练:患者仰卧位,治疗师将手放在患肢股内侧,并予以向外的力量,同时让患者用力抵抗,保持5秒。
⑨股外展肌训练:患者仰卧位,治疗师将手放在患肢股外侧,并予以向内的力量,同时让患者用力抵抗,保持5秒。
Ⅱ.卧位-坐位转移
患者平卧于床上,患肢呈外展位。让患者屈曲健侧下肢,伸直患肢,用双手支撑半坐起。利用双手及健侧支撑力,将臀部向患侧移动,然后再移动健侧下肢及上身。重复以上动作,使患者移至患侧床边。治疗师站在患侧床边,一手托住患者患肢,一手抱住患者肩部,嘱患者双手及健肢同时用力撑床,以臀部为轴旋转坐起。注意患髋屈曲不能超过90°。让患者双足下垂,端坐于床边。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并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率。
(4)术后第5天
Ⅰ.平卧位①~⑨同前。
Ⅱ.卧位-坐位转移同前。
Ⅲ.坐位水平移动
向患侧移动时,应先移动患肢,使其呈外展位,再用双手支撑床,移动臀部及健肢。向健侧移动时,应先用双手支撑床,移动臀部及健肢,再移动患肢。
Ⅳ.坐位-站位转移
患者端坐床旁,双足着地,健肢在前,患肢在后,双手握住助行器,利用健肢和双手的支撑力挺髋站起。
第二阶段:站立位训练
(1)术后第6天
Ⅰ.站立位
以下每组动作完成10次。
⑩股外展肌训练:让患者足伸直,患肢由中立位向外伸展,再回到身体的中立位。注意患肢应一直保持足伸直,膝关节及足趾向外。
髋关节训练Ⅰ:膝关节屈曲抬高患肢。注意不能比臀部高,并保持膝关节向前,小腿与地面垂直,身体不要向前弯
髋关节训练Ⅱ:下肢伸直向后推到身体的后面。注意身体不要向前弯。
(2)站立位平衡训练。让患者双手扶助行器,双足自然分开站立。缓慢地将重心移到健肢,患肢抬起;复位后再将重心移到患肢,健肢抬起。如此反复练习。
第三阶段:步行训练
(1)术后第7、8天
Ⅰ.站立位时⑩~同前。
Ⅱ.步行训练——助行器辅助步行
让患者扶助行器练习行走,注意纠正患者的步行姿势。转身时,如果向患侧转,应先让患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动助行器,再跟上健肢;如果向健侧转,应先让健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动助行器,再跟上患肢。
(2)术后第9、10天
Ⅰ.站立位时⑩~同前。
Ⅱ.步行训练——双四脚拐辅助步行
行走时,应先向前移动患侧拐,健肢跟上,再移动健侧拐,最后患肢跟上。注意步态。
(3)术后第11、12天
Ⅰ.站立位时⑩~同前。
Ⅱ.步行训练——单四脚拐辅助步行
行走时,患侧上肢持四脚拐。注意正确的步态。
(4)术后第13、14天
Ⅰ.站立位时⑩~同前。
Ⅱ.上下楼梯训练
上楼时,健肢先上,患肢后上,拐随后或同时跟进;下楼时,拐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
(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目前关节置换手术的损伤很小,一般切口都在10公分以内,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一般术后1~3天就可下床活动。术后逐步加强康复锻炼能尽快恢复行走能力,避免关节脱位。
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3天:患者疼痛较重,一般不主张活动关节,可以抬高患肢,尽可能地主动伸屈踝关节和趾间关节,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肌肉收缩训练,每小时进行3~5min,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2.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4~14天:患者的疼痛已明显减轻,此时,康复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膝关节的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应达到0~90°以上。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被动运动。有条件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器(CPM机)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为:术后第4天开始每天连续使用6~12h,开始伸屈范围在0~45°。以后每天伸屈范围增加10°,出院时应达到95°以上。CPM训练强度和频率可逐渐增加,对早期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不使用CPM机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床上膝关节屈伸活动、床边膝关节屈伸锻炼、床上侧身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下床站立下蹲锻炼,此项康复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6周: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同时,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主要方法为:患者坐在床边,主动伸直小腿多次,循序渐进;患者坐在床上,膝关节下垫一枕头,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主动伸直,逐步过渡到站立平衡训练及渐进负重训练。
以上介绍的均为在医院中做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为了避免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出现,也应当掌握一些家庭护理知识。
(五)健康教育
1.髋关节置换术后三周内避免坐位(屈髋角度应小于30°)。三周后可以坐高凳子(高坐位),但应保持屈髋角度不应超过45°。术后六周时,髋关节屈曲可达90°。
2.髋关节置换术后四周内,患髋维持于外展、伸直位,双膝之间垫枕隔离;并且术后四周内避免完全健侧卧位,防止患髋过度内收(避免患肢过身体中线)。术后三月,如果病人无不适,复诊X线假体位置良好,则可采用各种卧位姿势。
3.患者出院后,尽量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环境安静、清洁,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营养,增强信心,坚持每日髋、膝、踝关节及股四头肌锻炼。
4.若出现以下情况:①小腿肿胀,肢体末梢苍白、麻木。②患侧髋部红肿、疼痛。③患肢体位异常或感觉髋关节假体脱位(疼痛、弹响、活动受限)。④切口部位发热、出血或渗液、流脓,应及时复诊。
5.手术后可能因肺炎、龋齿、尿路感染、足癣等引起菌血症,从而导致髋关节晚期感染的发生,因此全髋置换术后的病人如有任何可能引起菌血症的情况发生,如:拔牙或行泌尿生殖系统手术等,均应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并要严密观察髋关节有无任何感染症状。
6.术后六周复摄X片,观察假体有无松动或位置有无改变,如果病人情况良好,应鼓励病人增加活动量,特别加强髋关节外展肌锻炼及屈髋、屈膝肌的训练。但必须避免髋关节遭受应力,如爬梯、跳、跑、提重物等,应尽量避免长距离行走并减少每天上下楼梯的频率。
7.体型肥胖的病人应减轻体重或控制体重增加。
8.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患者应取下位,并防止术侧下肢过度屈曲或极度外展,同时应避免患髋受压。
9.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加强关节活动度。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功能。锻炼顺序可遵循站坐蹲(3个月后)的原则。
10.按时来院随诊;手术六周后必须复查一次。
11.饮食方面多食高蛋白(瘦肉、蛋、鱼等)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刘晓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