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血压病的康复护理

高血压病的康复护理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血压病的发生原因尚未明确,但与遗传、环境和饮食等因素有关。①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双亲或其一患有高血压病的家庭,其子女的发病率更高。③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摄入可降低血压。药物治疗无法取代之,故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高血压病的康复护理

学习目标

1.熟悉高血压诊断、发病相关因素、治疗目标

2.熟悉高血压病康复评定的基本内容

2.掌握主要的康复护理措施

3.熟悉常用的运动疗法及其方案设定

一、概 述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并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衰竭等严重靶器官损害。高血压病原因不明,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相对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肾血管性、肾实质性、内分泌性疾病)的血压升高,所占比例较大(>95%),是本章论述的主要内容。

诊断标准

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一)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为: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本文中血压均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1mmHg=0.133kPa。人群血压水平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并无明确界限。以140/90mmHg来界定是出于对靶器官的保护。因为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发生的危险相关。当血压升高并超出一定范围后,降压干预的利大于弊,这种血压水平就是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可进一步分为1~3级,其所对应的轻、中和重度,仅从血压升高水平提示严重程度,而未将靶器官损害程度、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考虑在内。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和标准见表5-1所示。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取级别较高者。高血压病还可根据靶器官损害程度分级(表5-2)。

表5-1 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img74

表5-2 按靶器官损害程度的高血压病分级

img75

根据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程度、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将高血压病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4组,以指导分层治疗,设定方案与力度,并判断预后。

高血压病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递增,高血压病(尤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较常见,人口老龄化成为其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自1959年到2002年,我国所做4次较大规模的成人血压普查显示:高血压病患病率(1959年为5.11%,2002年为18.8%)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知晓率(30.2%)、治疗率(24.7%)和控制率(6.1%)仍很低。

(二)发病相关因素

发病相关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

高血压病的发生原因尚未明确,但与遗传、环境和饮食等因素有关。①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双亲或其一患有高血压病的家庭,其子女的发病率更高。约60%患者可问及高血压病家族史。以上现象提示高血压病与遗传有关。②某些不良环境因素会诱发人体改变。持续噪音的环境、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持续精神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去除噪音、放松身心、休息调整可降低其血压。③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相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摄入可降低血压。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导致肥胖,肥胖者高血压病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6倍,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减肥后血压可下降。此外,高蛋白饮食、饮酒与血压升高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临床表现

根据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缓急,高血压病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绝大部分患者属于前者,后者又称恶性高血压,仅占本病患者的1%~5%。

1.缓进型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一般在中年隐匿起病,渐进发展,可有头晕、头痛和耳鸣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一般在测量血压时,或因靶器官损害的表现而在体检时发现。其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可在紧张、劳累时加重,但症状严重程度与血压水平可不一致。高血压病患者可合并其他原因的头晕、头痛,其往往与血压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合并症、并发症或药物有关(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过度降压、直立性低血压),需进一步查找原因。

血压水平可随季节、昼夜和情绪等因素而波动。血压随季节变化可有“冬高夏低”现象,主要与体表血管舒缩等因素相关。正常血压呈现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在动态血压曲线上一般有“双峰一谷”表现:夜间血压偏低,晨起稍活动后血压开始升高,6~10 AM可达第一个峰值血压,然后回落并在4~8 PM出现第二个峰值血压。高血压病患者可出现类似的血压动态波动,而幅度更大。情绪对血压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较多见。

2.急进型高血压 少数高血压病患者病情急骤进展,且血压水平偏高,舒张压持续≥130mmHg。可有头痛,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渗出等表现。肾脏损害的表现较突出,可表现为持续蛋白尿、血尿,肾功能逐渐减退。若无迅速、有效的降压等措施,预后不佳,可死于肾衰竭、心力衰竭、脑卒中等继发疾病。

(四)并发症

1.高血压危象 因紧张、疲劳、寒冷和突然停药等诱因,全身小动脉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以及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冠状动脉等血管痉挛,而导致相应靶器官缺血表现。

2.高血压脑病 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脑血管可舒缩以调节其阻力,从而使脑血流灌注量保持相对稳定。但若血压过高,超出脑血管自动调节范围,导致脑血流灌注过多,发生脑水肿。从而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全身或局部肢体抽搐等现象。

3.其他常见的靶器官损害 ①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晕、眩晕、头痛、感觉或运动障碍等;②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悸、胸闷、胸痛、气急、水肿等;③肾脏疾病(如:肾衰竭):口渴、多尿、水肿等。

(五)康复治疗的作用

高血压病的临床药物治疗一般效果明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康复治疗的介入。首先,因担心运动引起血压升高,而刻意限制活动量,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该问题无法单靠药物解决。第二,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症、并发症可导致靶器官损害和严重功能障碍,甚至死亡。降压药物主要可控制血压,而运动可对更多危险因素(如:血糖、血脂、运动习惯)进行更全面协同地调节,从其他途径降低并发症与合并症的发生率。第三,药物长期使用难免有副作用,而且有经济上的压力,同时配合康复训练能减少药物用量,减低副作用。

对于轻症患者,可单以康复治疗来控制血压;而对于病情较重(2级以上)者,则必须合用降压药物。只要康复治疗发挥一部分作用,就能减少药物使用量,减轻靶器官损害,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无法取代之,故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而康复护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治疗目标

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伴有糖尿病或肾病者宜控制在<130/80mmHg)

一般认为,运动训练2周后血压开始下降,继续训练可使降压效果维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一旦停止训练,降压效果就会消失。值得注意的是,较为剧烈或更为频繁的运动似乎并无更大降压效果,甚至使效果下降。

(六)治疗目标

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减少靶器官损害。伴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宜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二、主要功能障碍及评定(一)血压评测

血压评测方法

诊所偶测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因血压具有波动性,故须于不同时间多次测量,才能判断是否持续性升高。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有以下3种:①诊所偶测血压:医务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来进行测量,为诊断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用核准的血压计,可于安静休息坐位时,测上臂肱动脉部位的血压。②自我测量血压: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状态下给自己测量血压,反映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是诊所偶测血压的一个重要补充,一般较前者略低。③动态血压监测:在一天24h内,日常生活的各种状态下,一般每隔30min测一次血压。可提供日常生活中包括休息和运动等的各种状态,白天与夜间各时段的血压信息和波动曲线。

(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运动强度指标

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如速度);

靶心率;

吸氧量(VO 2)%;

主观用力积分(RPE)。

常见的有:血压水平(1~3级),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肥胖(可用BMI指数和腰臀围比等衡量),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吸烟,盐、脂肪、热量、糖和酒精的过度摄入,血脂异常(总胆固醇>6.5mmol/L,LDL胆固醇升高、HDL胆固醇降低),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持续的工作紧张和疲劳状态,不良心理应激、情绪控制能力低,睡眠质量低。

(三)运动能力

1.运动强度指标 初次参加康复运动,以及进入每一个阶段之后,均需要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贮量进行评价,以指导制订和调整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里的运动量,可反映功能贮量。常用的参数有:①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如速度);②靶心率:指康复训练时要求达到的目标心率。常采用50%~70%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是极量运动时所达到的,心脏跳动的最快频率。③吸氧量(VO 2)%:常采用40%~60%最大吸氧量。最大吸氧量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是综合反应心肺功能状态和体力活动水平的最好生理指标。④主观用力积分(RPE):是指患者自我感觉的运动劳累程度,也是最容易采用的评测方式,比较适用于家庭和社区康复锻炼。通常采用11~13分,即轻度到中等程度用力的劳累程度。

运动反应指标

心率;

心律;

血压;

呼吸;

疲劳感;

动作的协调性;

运动后的恢复时间。

2.运动反应指标 在运动过程中,必须注意区分患者正常与异常的运动反应。若将正常运动反应视为异常,不必要地限制运动量,不利于患者运动方案的开展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若将异常的运动反应视为正常,则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骨关节损伤等运动意外的风险。通常值得关注的运动反应指标有: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疲劳感、动作的协调性、运动后的恢复时间等。尤其须注意胸部、左臂、颈部和下颌疼痛、紧束等不适感,与平时不一致的运动反应(如轻度运动时出现气喘、出汗、疲劳感),头昏、眩晕,心跳异常加快或减慢、不规整,面色发白、大汗,肌肉、关节的异常疼痛,步伐不稳、动作不协调。

(四)相关的问诊、查体和辅助检查

常用的有:①平时24h血压波动规律,最高和通常的血压水平;②病程和血压变化趋势;③头晕、头痛、耳鸣等非特异性症状;④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表现(见上文);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家族史;⑥心尖搏动部位、左心界大小、有无心脏杂音;⑦尿常规、肾功能、血糖和血脂;⑧ECG、胸片、心脏彩超和眼底检查。

(五)心脏负荷试验

临床上一般在静息状态下测定血压,却无法了解患者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心脏负荷试验,配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气体分析等技术,能较准确、全面地评价运动者的心血管反应和功能贮量,有助于评价功能状况,保障安全,指导康复运动。有学者对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人做超声心动图活动平板试验,发现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射血分数)基本正常,而舒张功能明显减退,运动耐量明显下降。

高血压病患者无论静态(肌肉等长收缩)或动态运动,都将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随运动负荷增加,收缩压上升,而高血压病患者上升幅度加大。虽然到目前尚未见到动态运动增加猝死、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风险的报道,但为了保障安全,还需对以上评价指标进行关注。有危险因素的高血压病患者,需做运动试验;若无危险因素,血压轻度升高者,无需做运动试验。

(六)50%最大握力试验

参加抗阻训练者,还需做等长收缩时的运动试验,常用50%最大握力试验。即一手用50%力量等长收缩抓握持续90s,在对侧肢体每隔30s测血压1次,若>180/120mmHg,表示有高血压反应。

三、康复治疗护理措施

高血压病的康复护理是综合的,包括心理调节、健康宣教、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有氧运动、放松训练和医疗体操等运动疗法、药物干预和物理疗法等方面。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血压正常偏高,1~2级高血压病,部分病情稳定的3级高血压病,没有过度血压升高等运动心血管反应,都是康复治疗的适应证。而且,对于舒张压增高为主者,康复治疗是很有效的,因运动可扩张外周血管。

2.禁忌证 任何临床情况不稳定的现象,如急进型高血压、高血压危象、病情不稳的3级高血压病,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如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未控制的充血性心衰,运动中血压过度升高(>220/110 mmHg),以及出现降压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而未能控制,均为康复治疗禁忌证。此时均需要紧急临床处理,康复治疗很可能延误,甚至加重病情。继发性高血压一般血压水平较高,且有潜在病因,故力求对因治疗,康复治疗一般不适用。

(二)一般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早期高血压病患者,因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故容易被忽视。而当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以及到医院检查发现靶器官损害之后,患者及其家属容易产生焦虑心态,不利于疾病控制。故康复治疗应从心理疏导开始,缓解焦虑情绪,调整易激动性格。宣教、沟通以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方式。可告知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常见的表现,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方法,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观察等。当患者发现,可以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疾病控制住,就能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缓解焦虑的心态,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开展治疗。所以,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2.调整饮食结构 限盐(3~5g/d),限酒、限脂(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热量摄入,戒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动物内脏。

3.合理安排丰富健康的生活,组织棋类、绘画、摄影、郊游等活动,可增进交流、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稳定情绪。适度参加体力活动,通过减少热量摄入,增加活动消耗来降低体重。

4.避免过分情绪激动 一方面避免过度的心理应激,另一方面,提高承受外界应激的能力。

(三)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

有氧训练;

循环抗阻运动;

气功疗法;

太极拳等拳操。

通常采用中低强度,较长时间,大肌群的动力性运动,亦即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有研究表明,运动强度过大对高血压患者无益。何种运动强度最为合适,目前尚无文献支持。此外,还可采用放松性运动,如气功、太极拳、放松疗法。轻症患者可以运动疗法为主,2级以上高血压病患者可在降压药物基础上行运动疗法。

1.有氧训练 常用的有氧训练方式有步行、踏车、游泳等。运动强度应维持在中等强度以下,更强的运动似乎并不增加疗效,甚至使效果减退。有学者主张靶心率为50%~70%的最大心率,主观用力积分RPE为11~13(稍累),40%~60%最大吸氧量。一般要求,心率在运动停止后3~5分钟内恢复正常。步行速度一般不超过110步/min(50~80m/min),50岁以上者活动时心率一般不超过120bpm。训练时间一般30~60min/次,1次/d,3~7d/周。产生训练效应需要至少1周时间,达到较显著降压效应需要4~6周。

2.循环抗阻运动 过去认为高血压病患者禁忌作抗阻训练,因为抗阻训练时肌肉等张收缩,可导致血压升高。近年来研究显示,轻度高血压病患者,若抗阻运动试验时无血压过分升高,可通过循环抗阻训练,安全(并不引起血压过分升高)、有效地降低并维持血压,同时增强肌力。抗阻训练应采取重量轻、重复次数多的程序,以RPE 12~14可重复10~15次为宜,亦有人主张以1RM的30%~50%为训练负荷。

3.气功疗法 主要通过调节精神和情绪使意念集中、调节身体运动、调节呼吸这三个环节来改善身体功能,有静功与动功之分。国内多项研究表明,气功可有效降压,效果较国外运动疗法更为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确认。气功不仅有运动训练的作用,而且有调整心理平衡的作用,是一种综合的康复疗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4.太极拳及降压操 太极拳等拳操是社区康复锻炼的常用方式,其动作柔和,协调,放松,要求意念集中,动作和呼吸相结合,有助于患者的放松和降压。一般不宜强调高难度和高强度。

5.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1)运动前后准备:须注意准备活动和结束活动。这是运动强度渐增和渐减的过程,心血管意外和骨关节损伤常因这两个时期未准备充分而发生,故必须重视。

(2)运动需要持之以恒:运动效应的积累需要过程,若停止训练,该效应可在2周内完全消失。

(3)运动量把握: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者,运动强度应偏小一些。过高的运动负荷可能诱发过度的心肌缺血而导致意外。

运动疗法注意事项

运动前后准备;

运动需要持之以恒;

药物和运动兼顾;

运动中安全监护。

(4)药物和运动兼顾:不应轻易撤除药物治疗,尤其2级以上高血压病患者,运动往往是辅助治疗方法。须考虑药物对运动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因药物和运动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当两个因素同时起作用时,必须兼顾两方面。

(5)运动中安全监护:对于特殊患者(伴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合并症)需进行必要的监护和指导。

(四)降压药物疗法

运动疗法可以辅助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2级以上高血压病患者必须合用降压药。在康复治疗中应了解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各种降压药均有不同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对运动中的心血管反应产生影响,选用降压药因人而异。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拮抗剂。在以上5类药物单独治疗效果欠佳时,可考虑2类或3类药物联用。

常用的配伍方式为:①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或ACEI;②CCB+β受体阻滞剂或ACEI;③利尿剂+ACEI+CCB或β受体阻滞剂;④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CB。用药时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人或肾功能减退患者降压药物剂量要相对减小,增加剂量须缓慢,尽量避免使用可导致首剂反应或体位性低血压反应的药物,逐步将收缩压和舒张压降至正常高值(140/90mmHg),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则降至理想或正常血压(<130/85mmHg)。

降压药物种类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l)

拮抗剂。

利尿剂是常用降压药物之一,如氢氯噻嗪、呋塞米,其常见不良反应是: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降低糖耐量,升高血糖,增加血尿酸。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最大吸氧量和运动贮量,使患者提前出现疲劳,并有发生运动性支气管哮喘的风险。钙拮抗剂(常用的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可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产生降压效应。其血管扩张作用加上运动代谢导致的血管舒张,可诱发运动后低血压,在合并使用血管扩张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身上更容易出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卡托普利、培哚普利)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该种药物不增加心率,不影响最大吸氧量和功能贮量,在某些患者身上可能出现高血钾症状。

(五)自然因子疗法

以自然因子治疗高血压病是康复与疗养的重要手段之一。①矿泉疗法:采用氰泉浴、二氧化碳泉浴、碘泉浴、硫化氢泉浴及淡泉浴等。从半身浸浴开始,逐渐过渡到全身浸浴,水温35~37℃,10~15min/次,1次/d或1次/2d,10~15次为1个疗程。慎重选择可进行该疗法的患者,治疗处必须配备一套抢救设备、对讲机或呼叫系统。护理人员应恪守岗位,及时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②空气浴:可选择海滨、森林疗养地等场所。海滨空气清新、细菌量少、空气中负离子量较多,加上大海碧蓝广阔的壮观景色,有益于平和情绪。森林的气温和气压变化较小,湿度大、风力弱、空气负离子含量特别丰富。晨起可在海滨或林地中散步、练太极拳、做呼吸操。③日光浴:利用日光照射对人体进行治疗,以达到保健目的。可选择在河岸、海滨浴场、山区及日光浴场中进行。有全身照射和局部照射两种方式。照射量逐渐增加。

(六)物理疗法

1.直流电离子导入法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将药物离子导入人体内,在局部组织内形成“离子堆”,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常用药液有:10%硫酸镁、10%碘化钾、10%溴化钠,中药有0.8%~3%的川芎碱,1~3次/周,6~12周为1个疗程。

2.脉冲超短波疗法 强烈地刺激压力感觉运动神经,可使血压和心率降低。无热量脉冲超短波、短波和超短波微热量作肾区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

3.穴位磁疗 通过磁场刺激穴位,来影响和调节人体的神经功能,达到降压目的。常选用50~300MT磁片贴敷于百会、曲池、太阳、足三里、风池、神门和风府等穴位,选择2~3个穴位开始,以后可根据情况增加,亦可选用耳穴降压沟。20~30min/次,1次/d,20次为1个疗程。

(七)心理疗法

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特别明显,长时间的情绪波动是造成血压升高的直接原因。故应指导患者做情绪调节训练。

1.自我分析法 找出影响情绪的主客观根据,然后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需要、动机、目的是否与现实吻合,以便与困难进行有效的斗争。

2.自我冷化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性格特征多为易激动、行为带有冲动性、求全责备等特点。故指导患者遇到心理应激时候,从时间和程度实行“冷化”,如马上离开诱发心理应激的环境,对感情进行“冷处理”。

心理疗法

自我分析法;

自我冷化法;

松弛训练;

生物反馈。

3.松弛训练 紧张状态会伴有肌肉紧张、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可通过松弛训练,调节情绪。方法是站立或静坐,全身放松,做深呼吸,或一边缓步行走,一边深呼吸。

4.生物反馈 借助于电子仪器,让高血压病患者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心律、血压等功能活动,以改善各器官系统的状态,达到治病的目的。降压效果较好的有肌电生物反馈、皮肤电反馈。

(八)针刺疗法

体针可选三组穴位:①印堂、人迎、内关;②风池、曲池、太冲;③曲泽、丰隆、合谷。每日针一组穴位,可留针半小时,次日更换另一组,10~12次为1疗程。耳针可取降压沟、交感、神门等穴位,左右耳交替针刺,每次可留针半小时,10~12次为1疗程。

(九)药膳疗法

常用药膳方有:①取鲜芦根30g,粳米50~100g。芦根洗净后水煎取汁,加入粳米煮粥服用。每日1剂。能清热生津。②取枣仁9克,苡米250g,大米50g。前二味加水煎烂后,加入大米及适量水,煮成粥分次服用,可健脾、利湿、补肺、养肝和宁心安神。③取枸杞子15g,大米50g。加入水中,共煮成粥服用,每日1剂。可滋润肾肺、补肝明目。

(十)中医药疗法

高血压病属阴虚阳亢症,可选用以下方药:①取地黄15g,枣皮、山药、丹皮、茯苓和牛膝各10g,泽泻9g,肉桂3~5g。入水煎服,每日1剂。可益肾降火。②取夏枯草12g,龙胆草6g,益母草、芍药和生地各9g,甘草6g。加水煎服,每日1剂。可清热平肝降压。③取生杜仲、黄芩、当归、川芎、黄芪、钩藤和生地各9g,夏枯草和益母草各6g,桂圆肉和藁本各7.5g,槐花4.5g。加水煎服,每日1剂。可益肾平肝、清热活血。

(十一)对症护理

1.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伴血压突然升高,常为高血压脑病的表现,应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并观测血压及脉搏、心率和心律的变化,积极协助医师迅速采取镇静与降压等措施。

2.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时,常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应立即给予半卧位、吸氧,其湿化器内应装有20%~30%乙醇,并按医嘱应用强心药物。

3.如有心悸,应严密观测脉搏、心率及心律等变化,并做好记录。卧床休息,安慰患者,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4.晚期高血压病伴心、肾衰竭时,可出现水肿、少尿等表现。应注意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皮肤护理,并预防压疮的发生。

5.晚期高血压病易引起脑血管意外,出现昏迷与偏瘫等状况,故应注意安全护理,防止坠床、窒息等状况发生。病情严重时,应立即协助医师送往抢救室处置。

(十二)高血压危象的预防及护理

1.明确引起高血压危象的各种常见诱因,如精神创伤、过度疲劳、心理应激、感染、用药不当等。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尽可能避免各种诱因,注意观察血压、神志、心率、心律和呼吸的变化,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每日2.5g以下。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应提醒其注意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并禁烟酒。

2.严密观察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的表现,一旦出现即应迅速救治。主要原则是降压、脱水降颅内压、抑制抽搐、并防治并发症。抬高床头、吸氧、保持安静,避免躁动。

(十三)高血压脑病的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高血压脑病常先有血压骤然升高、头痛、恶心、烦躁等表现,然后可有剧烈头痛、呕吐伴心动过速、视力障碍、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的表现。也可发生一过性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表现。

2.降压:迅速降压或人工冬眠疗法等。迅速降压指: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根据病人情况而定)血压迅速降至(160~170)/(100~110)mmHg,或使平均动脉压下降20%~25%,之后用口服降压药物维持疗效。

3.控制抽搐:常用的有地西泮和苯巴比妥钠。

4.脱水降颅内压:常用的有呋塞米(速尿)、甘露醇等药物。

(十四)健康教育

1.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和作用,应严格遵医嘱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门诊复查,有情况随时就诊。

2.根据病情选择快走、慢跑、降压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掌握适合自己的运动量。

3.限盐、低脂和低胆固醇饮食,避免过饱和饥饿,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控制体重,限酒戒烟。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紧张和激动。

(金挺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