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创伤的发生原因

运动创伤的发生原因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包括运动者本身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了解损伤的发生原因,掌握其规律性,就可以把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任何一方面训练水平不够,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当运动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活动时,运动损伤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大。赛前良好的战略战术训练也是防止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运动创伤的发生原因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包括运动者本身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是指运动员状态不好,如准备活动不够、体力虚乏、精神不集中及动作要领掌握不当,或难度过高、强度过大而本身训练水平不够等。客观原因则包括运动项目的自身特征及其场地、器械、对手情况和缺乏医务监督等。可见,运动损伤的发生大都不是偶然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了解损伤的发生原因,掌握其规律性,就可以把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准备活动

运动前进行准备活动无论是对专业运动员,还是对一般体育爱好者都非常重要。准备活动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快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肌肉收缩力和弹性,降低肌肉的黏滞性,使其不易受伤。正确的准备活动不应太剧烈,目的是起到热身作用,一般进行10~15分钟,到身体微微见汗为止。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间隔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为5~10分钟。如果准备活动不合理,则有可能诱发运动性伤害。不合理的准备活动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做准备活动

这种现象常见于课外体育活动中。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立即投入紧张的正式运动,肌肉、韧带的力量及伸展性都不够,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身体协调性差,因而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2.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不充分就不能使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充分动员起来,肌肉微循环状态不良而伸缩能力欠佳,力量不能得到很好发挥,动作协调性差,容易造成损伤。

3.运动量过大

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过大时,机体容易出现疲劳,当进入正式运动时,身体机能未处在良好状态,容易发生动作失误而造成伤害。

4.内容安排不合理

各专项运动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其相当的损伤亦有各自的特色,因此准备活动时要着重专项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准备活动,否则容易受伤。

5.未掌握好准备活动时间

准备时间过短或过长,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和比赛间隔时间过长,均容易导致损伤。

二、训练水平

对专业运动员来讲,训练主要包括一般身体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略战术训练及心理道德品质培养等四个方面。如果任何一方面训练水平不够,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无论哪一种内容的训练,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训练水平不够,动作要领掌握不好,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条件反射的定型不能很好巩固,就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1.一般身体训练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度等方面的训练。一般身体训练不够,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1)力量训练肌肉力量训练非常重要。如果力量强、肌肉的弹性良好,就会使关节更稳定,不但能避免关节扭伤和关节脱位的发生,而且也会减少肌腱过度牵拉与磨损的机会,从而降低慢性劳损性损伤的发生。

(2)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关键,缺乏耐力而致伤的例子很多。例如,常常看到某些体操运动员在比赛最后几个项目时受伤,这主要是由于耐力不够出现疲劳所致。疲劳时由于大脑皮层的活动处于抑制状态,致使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受到影响,肌肉关节反应迟钝、动作失误增多,进而导致损伤的发生。

(3)速度训练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常常见到速度的培养不够而发生的损伤。例如,体操运动中的跳马和自由体操等项目,必须有助跑,跑得快就跳得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就好;相反,如果跑速不够,达不到预定的高度,其结果就必然会产生跳不过去摔在器械上、或被绊倒、或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等现象,这样就造成了受伤的机会。

(4)平衡与灵敏度训练平衡与灵敏度是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素质,平衡与灵敏度训练不够,同样也会容易引起损伤。总而言之,通过一般身体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可以在大脑皮层内建立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性联系,有了这个基础,动作失误方可减少,损伤才能得到合理的预防。

2.专项技术训练

各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运动项目不同,人体各部位的负担量也不同,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它容易损伤的部位。对于技术不熟练的运动员,如滑雪者易发生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股骨干骨折;网球运动员大力发球或击球后的肩、肘、颈部肌肉损伤;跳水运动员入水时颈椎、脊髓损伤等,都是由于专项技术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专项技术训练水平不够,完成技术动作时发生错误环节,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力学原理等,也是引起机体组织损伤的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分析,技术动作上的缺点和错误,是开始从事运动训练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少年儿童,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均衡,分化抑制的能力较差,学习动作时常常掌握不好要领,容易发生各种错误动作而造成损伤。例如,排球传接球时,由于手形不正确引起手指扭挫伤;标枪投枪时的出手动作,要求肩关节急剧旋转,同时在枪“出手”时由于枪的反作用力会迫使前臂突然外展、外旋,如果在错误姿势下完成上述动作,就会引起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或引起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损伤。

3.心理道德品质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运动员不能集中注意力,精神相对不安定,心情欠佳、情绪低落,对训练及比赛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或持续的超负荷训练而产生身心疲劳,或过度紧张、高度兴奋、心慌意乱等等心理状态之下都有可能增加运动员受伤的机会。当运动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活动时,运动损伤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大。

另外,培养运动员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组织性、纪律性,不但是提高运动成绩与比赛中获胜的基本保证,也是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环节。例如,往往有些运动员成绩提高后,骄傲自满,不听从教练员和医生的意见等,都可以成为运动损伤发生的隐患。

4.战略战术训练

赛前良好的战略战术训练也是防止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由于战略战术培养不够而导致损伤的较少见,并且又因为它是通过个人技术表现出来的,所以也容易被忽略。例如,马拉松等长跑时,由于体力分配不当,最后可因过度疲劳而发生意外伤害;冰上速滑项目在超越时,超越的时间及地点选择不当而易滑倒致伤等,都与赛前战略战术的制订有关。

三、比赛及教学的组织安排

1.缺乏医务监督

在比赛或训练时缺乏医务监督,或因教练员、运动员不重视医生的意见,允许伤病或过度疲劳的运动员参加比赛或训练,常常容易引起创伤或促使运动员伤病加重,甚至可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2.不遵守训练原则

训练原则包括自觉性或积极性原则、系统性或循序渐进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等。在教练过程中,不遵守这些原则也易发生创伤。

自觉性或积极性原则是学会新的动作要领的关键,掌握了正确的技术动作,自然就不容易受伤。

系统性或循序渐进性原则对预防运动损伤有很大意义,一个技巧的掌握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因而在学习时,应当先学分解动作再学连贯动作,先学简单动作再学习复杂动作,先学容易动作后学困难动作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动作错误而发生运动损伤。对一次训练课或比赛来讲,也需要循序渐进。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然后才能正式参加训练和比赛。准备活动的意义就是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快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力量和弹性,并免于受伤。

对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无论伤病与否,都需要个别对待。如果不加区别地给以同样大的运动量和强度,学习同样难度的动作,这样,对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就容易受伤,而对已有损伤的运动员也势必加重伤病。

3.缺乏保护

常见的情况是教练员保护方法失当或未予以保护,或运动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都是发生损伤的重要原因。

4.场地器材、天气等原因

场地器材、保护用具、服装不符合标准,也是引起损伤的原因之一。如田径比赛跑道不平、太硬,沙坑内有杂物,器械固定不良、质量欠佳等,都可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项目很多是在户外进行。自然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运动成绩,而且有时也是致伤的原因。如雨后运动场地湿滑容易滑倒;夏天气温太高易发生疲劳或中暑;寒冬气温过低,易造成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从而容易导致肌肉韧带损伤的发生。

四、运动员的生理状态

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不良,如患病或在病后恢复阶段等,其力量、动作精确度与协调平衡能力均显著下降,伤病往往使运动员注意力减退、机体反应迟钝等,这些都是导致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运动员疲劳后,即使平时非常熟练的运动技术动作,也可能发生运动技术上的错误,引起严重的损伤。

因此,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必须禁止在剧烈运动后接着进行技术复杂和要求精确的动作,并应该禁止缺乏锻炼的人参加高度紧张的运动竞赛和各种体能测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