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运动创伤的常用按摩手法
一、摆动类按摩手法
以指、掌、腕关节做协调的连续摆动,称为摆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等。
1.一指禅推法
用大拇指指端、螺纹面或偏峰为着力点,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1)动作要领沉肩,垂肘放松肩和手臂肌肉。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肘关节微屈、下垂略低于腕,使腕部往返均匀摆动。指实,掌虚,手握空拳,拇指端自然着力,压力须均匀,动作要灵活。紧推慢移,推动速度较快,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拇指在快速推摆的同时,其着力点缓慢地循经移动。拇指不可过僵、过直,也不可弯曲成角。
(2)临床应用一指禅推法刺激量中等,接触体表面积较小,可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关节处等疾患的治疗。
2.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掌指关节,附着在一定部位上,运用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连续活动,产生压力并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滚法。
如单纯以小鱼际侧着力称为侧滚法,若以二至五指第一指关节着力,配合腕关节的屈伸与旋转称为立滚法。
(1)动作要领肩、上臂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140°。手腕放松,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吸附在一定部位上,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伸屈和前臂旋转。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压力、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2)临床应用滚法压力大,接触面积也较大,力量深透柔和、舒适持久,故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丰厚的部位。对风湿酸痛、肌肤麻木、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疾患常用本法治疗。
3.揉法
用手指指腹,或手掌掌面轻按于治疗部位上,带动该处皮下组织做轻柔、缓和回转运动,称为揉法。揉法分掌揉和指揉法两种。用大鱼际或掌根部着力者称掌揉法,用指面着力者称指揉法。
(1)动作要领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手指螺纹面吸定于治疗部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的摆动,带动腕和掌指做轻柔、和缓的摆动。本法操作时压力应适当,动作协调而有节奏。一般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2)临床应用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外伤引起的肿胀、疼痛等症状。
二、摩擦类手法
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做直线或环转移动称为摩擦类手法。此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等。
1.摩法
用手掌面或手指的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缓而有节律的盘旋摩擦,称为摩法。用手掌进行者,称为掌摩法;用手指进行者,称为指摩法。
(1)动作要领用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上,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轻缓而节律性的环转运动,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
(2)临床应用本法轻柔缓和,适宜应用于胸腹、胁肋部各种伤病。
2.擦法
用手掌紧贴皮肤,稍用力做快速来回直线摩擦,使体表局部发热的手法,称为擦法。擦法分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三种。
(1)动作要领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近相平,手指自然伸开。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操作时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直线运动。掌面紧贴皮肤,向下的压力不宜太大,但推动幅度要大。操作时用力要稳,动作连续。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2)临床应用本法刺激柔和、温热。掌擦法热量较低而接触面大,适用于背、胸腹等面积大而又较平坦的部位;大鱼际擦法热量中等,接触面较掌擦法小,适用于四肢部,尤以上肢部为多见,常用治疗四肢肌肉损伤及关节肿胀活动不利等;小鱼际擦法热量最大,接触面小,适用于项肩腰骶部及下肢部,常用治腰背痛、下肢肌肉僵硬、关节活动不利等。
3.推法
用手掌、肘部着力于身体一定部位,用力进行单侧直线移动,称为推法。
(1)动作要领操作时指、掌或肘紧贴体表直线移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
(2)临床应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常用于疼痛、肌肉僵硬、关节活动不利等症。
掌推法用全掌着力,重点在掌根部,需要增大压力时,可以双手重叠推进。本法刺激缓和,是活血解痉的有效手法。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胸腹、腰背及大腿部等。
肘推法用肘尖部着力,本法在推法中刺激最强烈。多用于腰背、脊柱两侧及臀部,对于腰腿痛、腰背风湿酸痛等有较好的疗效。
4.搓法
搓法必须用双手进行。两手掌自然伸开,五指并拢对合,紧贴于皮肤上方向相反,相对用力,来回搓动肌肉。
(1)动作要领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临床应用多用于四肢胸部、腰背部的肌肉,以及肩、膝关节等处,对上述部位的各种慢性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三、挤压类手法
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压或对称挤压体表,称为挤压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按法、点法、捏法、拿法等。
1.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按压体表一定部位的方法,称为按法。按法分指按法和掌按法。
(1)动作要领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而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力突然按压。
(2)临床应用指按法用于按压周身穴位或痛处,有接触面小、刺激量易调节的特性,可治疗各种痛症。掌按法有接触面大、刺激缓和的特性,多用于腰背、下肢及腹部。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胸背腰腿痛。
2.点法
用指或肘重力点按体表或穴位的方法,称为点法。
(1)动作要领操作时逐渐用力点按,不可突用暴力后移动位置。
(2)临床应用点法由按法演化而来,较按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更大。多用于骨缝处穴位及肌肉丰厚的臀部及下肢。本法常用于治疗急性痛症及慢性顽固性肢体麻木疼痛。
3.捏法
用手收指夹住人体一定部位,相对用力,称为捏法。
(1)动作要领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成钳形,拇指和四指捏住按摩者肢体,不断地用力做对合动作。拇指和四指的指间关节要伸直,力量要平衡。
(2)临床应用可以消除肌肉酸胀和疲劳感,缓解肌腱挛缩等。也常用于关节脱位、四肢骨折等功能性障碍的伤病。手指捏主要用于手、足、肌腱、肌腹及脊背等处,掌指捏主要用于肩部、颈部、腰臀部、大腿、小腿等处。
4.拿法
以拇指与其他两指、三指或四指相对,夹持肌肤,相对加压上提,称为拿法。拿法根据施术部位不同分为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
(1)动作要领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节律性的提捏。操作时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
(2)临床应用拿法刺激较强,常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患处或穴位。
四、振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抖法、振法。
1.抖法
用双手握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微用力将肢体拉直,做小幅度的上下抖动,称为抖法。
(1)动作要领操作时对肢体保持一定的牵引力,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2)临床应用本法常用于四肢部。如上肢抖法常用于治疗肩周炎、冈上肌肌腱炎等病症;下肢抖法常用于放松髋部及大腿部肌肉,也可以用于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等。
2.振法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功,产生震颤动作的手法,称为振法。
(1)动作要领手指或手掌稍用力贴在体表,上肢肌肉、腕部静止性强力震颤。一次振动后间歇数秒,反复3~5次。(2)临床应用本法刺激量较小,深透柔和,适用于胸腹、腰背及头部等疾病。
五、叩击类手法
用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或器械叩打体表的手法,称为叩击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拍法、击法等。
1.拍法
用虚掌或手指有节律平稳地拍打体表的一定部位,称为拍法。拍法可分为掌拍法和指拍法。
(1)动作要领操作时,掌拍法五指并拢呈虚掌,掌指关节微屈,肘关节微屈,腕关节主动屈伸,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拍打时应弹性用力,不可以指面直接拍在患部。指拍法是腕指自然下垂,抖动前臂及腕部,以五指的指端拍击在患部。
(2)临床应用常用于肩背、腰骶及下肢后侧、外侧。用于治疗腰背肌、筋膜损伤或运动后肌肉酸痛、疲劳恢复等。
2.击法
用手掌根、手掌侧面或器具叩击体表的方法,称为击法。
(1)动作要领
①拳击法手握拳,腕伸直,用拳背部平击体表,击打时腕关节不可有屈伸动作。
②掌根击法手五指自然伸开,腕略后伸用掌根部击打体表,击打时腕部不可屈伸。
③侧掌击法(又称小鱼际击法)手指自然伸直,腕部略后伸,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2)临床应用拳击法常用于大椎穴和腰骶部,治疗颈腰椎疾患所致的肢体肿胀麻木、疼痛、肌肉痉挛等。掌根击法常用于臀部,治疗臀肌筋膜炎、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引起的局部下肢感觉障碍、肌肉痉挛等。侧掌击法常以双手节奏性地轻击颈项、肩背部,用于颈椎病、肩背筋膜炎引起的项背酸重麻木、肌肉痉挛等。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的一类手法,称为关节运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
1.摇法
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活动,称为摇法。摇法应用范围广泛,主要有颈、肩、肘、腕、腰、髋、膝、踝等主要关节部位。
(1)动作要领
①颈项摇法用一手扶住患者头枕后部,另一手托住下颌向上稍微用力,做左右环转摇动。
②肩关节摇法拔伸牵引下,医者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或托住肘部,做环转摇动。
③肘关节摇法医者一手握住患者屈曲的肘关节,一手握住腕关节,做肘关节的环转运动。
④腕关节摇法医者一手握腕,一手拿住指间关节,略拔伸做腕关节摇动。
⑤腰部摇法患者俯卧,医者左手掌按压患者腰部,右手掌向上托住患者膝部,助手双手握住患者踝关节,相对牵引下做腰部的摇法。
⑥髋关节摇法患者仰卧,屈髋屈膝,医者一手握踝,一手扶膝,做髋关节环转摇动。
⑦膝关节摇法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扶膝,一手捏踝,做膝关节的环转摇动。
⑧踝关节摇法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另一手从胫侧握住趾部,做踝关节环转摇动。
(2)临床应用适用于周身各主要关节,对肢体关节僵硬、屈伸不利、肌肉痉挛等症均可使用。
2.背法
医者将患者反向背起,使患者腰部被动活动的方法,称为背法。
(1)动作要领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生两肘套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挺臀,将患者反背起,使其双脚离地,以牵伸患者腰脊柱,再做快速伸膝挺臀动作,同时以臀部着力颤动或摇动患者腰部。操作时臀部的颤动要与两膝的屈伸动作协调。
(2)临床应用本法可使腰脊柱及两侧腰部伸肌过伸,促使扭错的腰椎小关节复位,并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3.扳法
使脊柱、关节在功能活动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被动屈曲、伸展和转动的手法,称为扳法。
(1)动作要领
①颈项部斜扳法患者头部略向前屈约25°,医生一手抵住患者后侧头部,另一手抵住对侧下颚部,使头向一侧旋转至最大限度,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扳动。
②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坐位,令其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项部。医者立其后两手托住患者两肘部,并用一膝部顶住患者胸椎,嘱患者头后仰并配合深吸气,此时医者的膝及双手相对用力,做扩胸牵引扳动。
③腰部扳法扳肩法:患者俯卧,医者一手紧压腰部,一手扳起肩部,当腰部过伸,扭转到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扳腿法:患者俯卧,医者一手紧压腰部,一手扳住膝部向上提起,当腰部过伸到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用一手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抵住臀部,或一手抵住患者肩后部,另一手抵住髂前上棘部,腰被动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2)临床应用本法可使颈椎病、腰脊柱的小关节错位及慢性腰痛等。
4.拔伸法
拔伸即牵引、牵拉的意思。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进行牵拉另一端的方法,称为拔伸法。
(1)动作要领
①头颈部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左后侧方,左肘屈曲托住患者下颌部,右手拇指与四指分开托住患者枕骨两侧,用力向上拔伸颈部。
②肩关节拔伸法患者正坐,医者用双手握住腕部或肘部,逐渐用力牵拉,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与牵拉力相对抗。
(2)临床应用本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持久,主要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的作用。对关节错缝、组织粘连及慢性损伤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