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折损伤神经最佳治疗方法

骨折损伤神经最佳治疗方法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多见,约占髁上骨折的90%左右。肱骨髁上骨折为肘部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根据外伤史、临床体征及X线检查不难诊断。一般伤后观察1~2年,肘内翻畸形超过20°以上,且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后,则可行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正术。神经损伤是髁上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对于陈旧性骨折,如果无明显肘内翻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多可不必矫正。

第二节 肱骨髁上骨折

髁上骨折是肱骨远端横行的骨折,骨折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之间的相对薄弱部分,没有累及关节面。虽然髁上骨折线在鹰嘴窝之上,但由于骨折部位在肱骨末端,实际上仍然属于关节内骨折。这种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少儿,成人比较少见。

【损伤机制】

根据损伤暴力的性质、方向不同,骨折发生的类型和机制不同。

1.伸展型

最多见,约占髁上骨折的90%左右。当肘部呈伸展位,手掌着地,由掌心向上传导的暴力经前臂抵达肱骨下端,与身体由上而下的重力相交于肱骨髁上部而造成骨折。骨折近端一般向肘前方移位,骨折远端则向肘后方移位,移位远端可伴有少许尺侧偏或桡侧偏。

2.屈曲型

跌倒时肘关节呈屈曲位,肘关节后部尺骨鹰嘴处着地,骨折远端向肘前方移位,并可伴有侧向偏移。

3.粉碎型

多因直接暴力所致,一般为成人,少儿发生率较低。

4.青枝型

髁上有骨折线而无移位,见于少儿患者。

5.侧移型

暴力较大,骨折远端向尺侧或桡侧移位。

【临床症状与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为肘部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根据外伤史、临床体征及X线检查不难诊断。损伤后,一般可出现下列症状:

1.疼痛剧烈

外伤后肘关节处疼痛难忍,早期可出现手指过伸疼痛,这对本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动脉搏动异常

可见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前臂因缺血而表现为皮肤苍白。

3.局部肿胀

严重时肘关节局部肿胀,肘后三点关系不清,但肘后三角关系无改变,应注意与肘关节脱位相鉴别。

4.X线检查

常规的X线检查一般能明确骨折部位和类型。

此外,应详细检查有无血管损伤。此类骨折常常并发肱动脉损伤,特别是伸展型骨折应更加注意。如果骨折处有过度肿胀、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该进行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有无动脉损伤。

【并发症】

1.肘内翻

常常由于原始骨折处理不当,复位不理想,骨折畸形愈合而造成的。有时即便解剖复位,日后也可能出现肘内翻畸形。一般伤后观察1~2年,肘内翻畸形超过20°以上,且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后,则可行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正术。

2.前臂缺血性挛缩

由于绷带过紧,阻止动脉血流,缺血6个小时以上,一般可导致肌肉坏死,或可造成前臂肌肉挛缩及手功能障碍。在检查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患者的肢体血运,尤其是早期手指有无过伸疼痛的症状。

3.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是髁上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其中,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多见于伸展型骨折,而尺神经损伤多见于屈曲型骨折。神经损伤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局部受压、牵扯或挫伤,神经断裂很少见,故大多数患者于伤后数周内可自行恢复。若8周后仍无恢复可考虑手术探查并做适当处理。

【治疗】

必须予以及时、准确的复位,纠正肘部畸形及防止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尽早恢复肢体的功能。

1.手法复位

先对骨折断端的远、近端进行对抗牵引,以纠正重叠移位,然后再纠正旋转移位和侧方移位。伸展型者,复位后尽量使骨折远端略桡侧偏,然后屈肘90°前臂旋后位、超关节夹板或石膏托固定;屈曲型则采用同样的方法固定于半伸展位。

2.悬吊牵引

对于伤后肘关节肿胀明显,不宜手法复位或手法复位失败的病例,可采用尺骨鹰嘴滑动悬吊牵引。

3.血管神经损伤

伴有血管神经压迫症状者,仍可试行手法或牵引复位。常于骨折复位后,压迫亦逐渐解除。但有明显血管神经损伤者,则应尽早手术探查,然后骨折内固定。

4.陈旧性骨折

对于陈旧性骨折,如果无明显肘内翻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多可不必矫正。尤其少儿骨折愈合部分的残余畸形,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塑形矫正。但若肘内翻畸形超过20°者,可在伤后3~4个月后行外侧楔型截骨矫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