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臂骨折夹板长度超过肘关节

前臂骨折夹板长度超过肘关节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肘关节脱位是运动损伤中较常见的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常合并骨折,有时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治疗不当常引起关节异位骨化、关节活动障碍、肌肉挛缩等。肘关节脱位一般分为前后两种脱位类型,在体育运动发生的损伤中以后脱位较为常见,前脱位发生率相对较低。或因强力牵拉扭转前臂也可造成肘关节前脱位。有明显外伤史,肘关节脱位一般在临床上很容易诊断。

第八节 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是运动损伤中较常见的关节脱位。多见于青少年,成年人则很少发生。肘关节脱位常合并骨折,有时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治疗不当常引起关节异位骨化、关节活动障碍、肌肉挛缩等。

肘关节脱位一般分为前后两种脱位类型,在体育运动发生的损伤中以后脱位较为常见,前脱位发生率相对较低。常见于体操、摔跤、球类等项目。

【损伤机制】

任何外力只要能使肘关节过度伸展或外展,都可以引起后脱位。跌倒时,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向上传导,使肘部过伸,鹰嘴尖成为支点,向前推顶鹰嘴窝,产生杠杆作用,使尺骨鹰嘴前方的半月切迹自肱骨滑车处向后滑出,形成肘关节后脱位。或可合并尺骨鹰嘴骨折和冠状突骨折、侧副韧带撕裂以及桡骨小头损伤等。

前脱位发生机制与后脱位不同,多为肘关节在屈肘位时肘后着地,暴力直接作用于尺骨鹰嘴,先引起鹰嘴骨折,再出现前脱位。或因强力牵拉扭转前臂也可造成肘关节前脱位。或跌倒时手撑地,肘伸直或过伸,前臂沿纵轴旋转及身体前倾,或暴力直接击于肱骨远端前方也可引起肘关节前脱位。

【临床症状与诊断】

1.一般症状

有明显外伤史,肘关节脱位一般在临床上很容易诊断。伤后出现肘部肿胀、剧烈疼痛,肘关节弹性固定,活动明显受限,自动伸屈功能丧失。

2.后脱位特点

肘关节保持在半屈曲位,伸屈限制,上肢短缩,肘前三角部膨出,肘关节的前后径加长,触诊可发现肘后三角形态改变,鹰嘴移向后上方。

3.前脱位特点

除剧烈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外,肘关节保持在伸直位,肘后部空虚。鹰嘴的位置改变,前臂移向前方,前臂较健侧变长。

4.X线检查

有助于确诊和鉴别诊断以及判定脱位方向,并可诊断有无合并骨折。

【治疗】

应及早进行闭合复位,复位前应判断清楚脱位的方向。在无合并骨折、血管和神经损伤情况下,均可采用手法复位。对于关节内有大量积血者,应在无菌技术下穿刺抽出积血,再行手法治疗。若伴有撕脱骨折块嵌入关节间隙或闭合复位失败者,需手术切开复位。

体操运动员如果合并肱骨内上髁韧带和屈肌群完全撕脱者,脱位整复后,应同时进行手术将撕脱部缝回原位固定。否则,肘的内侧失去保护,不仅关节不稳而影响支撑、悬吊等动作,而且很易再脱位,甚至变成习惯性脱位。

1.后脱位治疗手法

(1)牵引屈肘推拉法患者仰卧位,助手分别固定患肢上臂和握持腕部做反向牵引;术者双手掌抱肘,相对挤压矫正侧方移位,双拇指向前下方推压尺骨鹰嘴,余指握住肱骨下端向背侧牵拉,同时助手顺势牵引并屈肘,闻及滑动弹响声即已复位。

(2)牵拉屈肘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侧前面,用同侧膝部顶住上臂下段,用双手握住伤肢腕部牵拉,同时用膝部顶压肱骨下端,使肘关节屈曲,感到复位响声,即复位成功。

(3)单人牵拉推按法用于体弱者。术者一手握腕,顺势(顺其屈曲方向)牵引,另一手握肘部,虎口按压肘前,拇指从后向前推顶尺骨鹰嘴,牵引屈肘即可复位。

2.前脱位治疗手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两助手分别握上臂远段和腕部做对抗牵引;术者一手握前臂近端,另一手握上臂远端;经牵引两端分开后,向后压前臂近段,使鹰嘴切迹对合肱骨滑车,复位成功时可听到滑动响声,肘后三角及关节形态均恢复正常,关节屈伸滑利。

合并鹰嘴骨折的肘关节前脱位复位时,前臂不需牵引,只需将尺桡骨近段向后加压,即可复位,复位后不做肘关节屈伸活动试验,以免骨折移位,可将肘关节保持伸直位固定。

3.复位后康复训练

手法复位后,切忌做强力被动运动和局部按摩。应以石膏托或粘膏固定2~3周,然后开始活动。注意不应过早做悬吊和前臂外展的动作,如体操的后手翻等。

练习时应首先从练肘及腕的伸屈肌肉的力量开始,加强肘关节的稳定性。否则,常会引起韧带特别是内侧韧带松弛,从而发生再脱位及肘的骨性关节炎。伤后约3个月可参加负荷较大力量型的运动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