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急性腰扭伤
由于突发性的间接外力作用或肌肉骤然收缩,引起不同程度的腰部肌肉、韧带的急性牵拉伤或造成的腰骶部小关节扭伤,均可称之为急性腰扭伤。常见于体操、武术、摔跤、球类、举重、跳水等项目。若诊治不及时,本病可反复多次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与训练比赛。
根据急性损伤的性质及其部位不同,急性腰扭伤主要分为腰部肌肉扭伤、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损伤以及腰椎关节突关节错位三种类型。
一、腰部肌肉扭伤
【损伤机制】
腰骶部为人体躯干连接下肢的桥梁,负重大、活动多,而骶髂关节又是一个微动关节,关节面不平,各种暴力均可使腰椎关节超过正常活动范围,会产生短暂过度牵扯及扭转,能使腰部肌肉产生不同程度的撕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肿胀、充血、出血等病理改变。
损伤发生的常见原因和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弯腰提重物而不能提起重物时,背部肌肉收缩产生的强大力量会传到腰部,加之腰肌本身的剧烈收缩,则会发生腰部肌肉如竖脊肌的损伤;或举重时过度用力,由于身体两侧用力不平衡,可使腰部肌肉如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及一些深层小肌肉拉伤,严重者可以损伤腰部韧带。
腰部受到直接外力撞击,如足球、冰球选手互相冲撞等。外力会使腰部肌肉、韧带扭伤,严重时会使韧带撕裂或骨折。
站立姿势不正,或没有思想准备,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等情况下,突然扭转腰部;或行走中突然摔倒等,甚至咳嗽、打喷嚏等其他原因,也均会可能扭伤腰部肌肉。
【临床症状与诊断】
1.疼痛
腰扭伤疼痛明显而且有局限性,患者常能准确指出疼痛部位。有的患者在受伤时腰部有响声或撕裂样感觉,随后为持续性疼痛,轻者勉强行走,重者行走困难。在咳嗽、哈欠、大小便时疼痛加重。腰部往往固定于某一特定的姿势,不敢活动,起坐均感困难。
2.局部压痛
受伤早期多有局部压痛,压痛点明确,与自述疼痛点相一致。压痛点一般固定不变,这与其他性质的腰痛不同,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3.肌肉痉挛
多数患者有一侧或两侧腰背肌肉紧张,可触及条索物、块状物。在站立、弯腰时肌肉更加紧张,疼痛也加重。适当休息后疼痛缓解,肌肉有时会变软,但用手按压腰部,肌肉又会痉挛而变硬。
4.活动受限
腰扭伤时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受限。腰部外形无肿胀表现,但部分患者有脊柱侧弯,在站立时可看出侧弯,侧弯方向与肌肉、韧带损伤部位相一致。
5.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试验可以呈阳性,但是背伸加强试验阴性,以此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区别。
6.抬腿放松试验
即患者仰卧,医者将其两下肢抬起,令其放松,突然松手放下,患者感到腰部剧痛,而双腿不能自然落下,为阳性。
7.X线检查
除体位性脊柱侧弯,X线多无异常发现。
【治疗】
急性腰扭伤应采用综合治疗。
1.急性期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睡卧在加有10cm左右厚的棉垫的硬板床,取自由体位,或配合牵引。损伤后的前1~2天,伤痛处应该进行冷敷。一般采用将毛巾浸入碎冰中,拧去多余的冰水及冰块,或使用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冰袋,敷于治疗部位,5min左右更换一次。间断治疗,时间可达20~30min。
急性疼痛期可以口服解痉、止痛药,如芬必得、扶他林等。或用中药外敷,或采用局部痛点药物封闭治疗等。
针刺治疗具有良好的通经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主要选取的穴位有肾俞、环跳、委中及阿是穴等。
2.恢复期
损伤2~3天后仍然疼痛者,可行热敷,或使用超短波、电磁治疗等物理疗法,以缓解肌肉痉挛。也可采用手法治疗,以揉、按、推、拿及放松肌肉手法为主。
二、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损伤是腰部扭伤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其中又以棘上韧带损伤最为常见。韧带损伤发生部位多见于腰4-5或腰5~骶1之间。
【损伤机制】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连接着棘突,是脊柱后部的韧带。棘间韧带纤维较为薄弱,由一个棘突下缘连接于另一个棘突上缘;棘上韧带纤维较为坚固,连接于上方,脊柱屈曲时,该韧带被拉紧。
急骤前屈或长年弯腰是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损伤的主要原因。腰部屈曲时,特别是过度屈腰状态下,因骶棘肌处于松弛状态,使韧带失去了保护。在此体位上施加外力或突然动作,容易造成棘上韧带甚至棘间韧带的过度牵拉,使其损伤、变性而发病。
由于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神经末梢支配,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损伤,会造成严重的腰痛或伴有腿痛。
【临床症状与诊断】
1.外伤史
多有明确受伤史。即因弯腰劳动、搬取重物或转身不慎而突然发病,并可闻及裂声或有撕裂感。
2.疼痛
腰背中线疼痛,疼痛性质为针刺样、刀割样或酸痛不等。患者弯腰时疼痛明显,伸腰时减轻。疼痛往往次日加重,不敢仰卧,有如上下身分离感,翻身转动困难,肌肉痉挛紧张,腰部活动受限。
3.局部压痛
压痛位于腰部中央,多在腰5~骶1之间。压痛点表浅,多在棘突尖部,也可在棘突间。
4.临床检查
有时能摸到局部凹陷;严重时可有局部肿胀,皮下淤血,棘突间隙增宽。
5.X线检查
体前屈位时,多见有相应的棘突间距离增宽。X线检查可以进一步判定有无骨折和其他骨质改变。
【治疗】
1.急性期
以止痛和卧床休息为主,具体治疗方法一般与急性腰肌扭伤相同。损伤严重或X线检查已有明显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断裂者,可采取腰部过伸位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而后应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2.恢复期
疼痛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活动,配合腰背肌练习,同时采用常规物理疗法进行治疗。
3.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对本病有特效,施术得当可立见好转。
一般患者采取坐位或俯卧位,腹下垫一薄枕,使腰平直;医者用拇指仔细触摸腰椎棘突,寻找压痛点。通常最明显的压痛点仅一处,多位于腰4、腰5或骶1棘突上下或棘突之间,以棘突尖端稍下方为多。以指端做横向(即垂直于韧带纵行方向)往返弹拨,边拨边按压,有时可以感到如断裂之麻绳状物,经拨按后逐渐平整,患者往往立刻感到疼痛减轻。然后,再采用轻按轻揉等手法,使腰部肌肉能够充分放松。
三、腰椎关节突关节错位
又称腰椎后关节紊乱,或滑膜嵌顿症。多发生于下腰部,以腰骶关节较为多见。
【损伤机制】
上一脊椎的下关节突与下一个脊椎的上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属于微动关节。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位于内侧略偏前,其关节面朝外略向后;下位椎体上关节突位于外侧稍偏后,其关节面向内略向前。关节面覆以透明软骨,关节周围包以薄弱的关节囊,关节囊内有滑膜较松弛。在正常情况下,腰椎屈伸时,其小关节可移动5~7mm。如果在没有思想准备、腰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由弯腰后突然伸直腰过程中伴有旋转动作,可使脊柱小关节错位。另外,在完成某些运动项目时,弯腰转体姿势不当,或动作不协调等,也可发生本病。如掷铁饼,投链球、身体快速旋转等。
当身体在前屈状态下,同时进行腰部旋转运动时,此时小关节间隙可以张开,关节内产生负压,吸引滑膜进入关节内;在直伸时,滑膜可能会被夹在上、下关节突软骨关节面之间,相互产生微小错位。若有先天性腰骶关节突不对称,一侧关节突发生斜向运动,就容易使滑膜嵌入关节内,或更易发生关节突错位。
关节突错位,未能及时治愈,则导致充血、水肿,久而退变粘连转成慢性,或者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椎体不稳,或关节小面肥大、不对称,可使椎间孔相对变小,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的症状。
【临床症状与诊断】
1.剧烈疼痛
伤后腰部立即发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远远超过一般扭伤。腰肌陷于紧张痉挛和僵硬状态,腰部活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患者特别惧怕他人的任何搬动,甚至轻轻移动下肢,或清整床褥,或轻微震动,都有无法忍受的剧痛。甚至不敢咳嗽、深呼吸,或大小便等。
2.腰部畸形
可见脊柱代偿性后突或侧突,相应的腰椎变平,或稍后凸,或略有侧凸,脊旁肌肉痉挛。站立时髋、膝关节常常微屈位,两手扶膝以支撑。后伸腰时疼痛加重,前屈时拉紧滑膜而疼痛减轻。
3.临床检查
在关节突有压痛,范围较局限,直腿抬高可因骨盆旋转引起腰痛而受限,但一般无明显的神经刺激体征,始终以腰痛为主。
4.X线检查
可见关节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或粗糙不平,或骨质增生,或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尖端超出上位椎体之下缘,或上位椎体下关节突抵卡在下位椎体之椎弓峡部。
【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口服止痛解痉药,使肌肉痉挛缓解。
1.腰椎牵引
患者俯卧,腹部垫枕,术者两手握其踝缓慢、持续、恒定牵引,直至肌紧张缓解。上述动作可重复进行,常常可使疼痛缓解。也可用骨盆带牵引,牵引时使腰椎保持略后凸或平位。
2.药物封闭
一般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加醋酸强的松龙,于患椎棘突下缘,离中线1.5cm左右,压痛明显处进针,抵达骨质后稍退1cm注药,使药液浸润小关节周围。
3.手法治疗
手法按摩是治疗本病主要方法,施术方法得当,常常可立见功效。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仰卧牵引法患者俯卧,两助手分别拉双腋下和双踝做持续牵引,用力由轻到重,渐渐恒定,直到其背肌紧张缓解;术者双手掌重叠按压于关节突压痛处,做上下震动按压。
(2)俯卧滚摇法患者取俯卧位,尽可能放松腰部肌肉;术者先以手掌在患者疼痛部位轻轻揉按,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和疼痛,然后双手压在痛点处压晃腰部,滚动摇晃的幅度逐渐增大,待腰肌紧张缓解即可见效。
(3)坐位旋转推棘法患者坐位,术者坐于其背后,助手固定患者两腿使臀部不动,术者以拇指顶于痛处的下位棘突的健侧,另一手经其健侧腋下扶住头颈部,使其向前弯腰的同时向健侧旋转,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并使其肌肉放松;前屈向健侧旋转接近最大限度的同时,顶棘突的拇指向患侧推棘突,要在患者躯体活动时完成这一动作。活动的支点落在该棘突处,动中求解,常可听到响声或感到棘突移动,即复位。若不成功,可用同样的方法,向相反方向(健侧)推顶痛处上位棘突。
(4)背法患者站立,术者与患者背对背站立,用两肘挽住患者双上肢,将患者慢慢地离地背起。维持背起状态,使患者腰部受到自身重量牵拉,术者也可利用自己两膝屈伸运动来增加牵拉力量。还可运用自己尾骶部力量左右摆动患者,增加牵引效果。进而用尾骶部托住患者腰部痛处,向后撅顶使患者腰部产生颠簸震动,使交锁关节解开。
(5)仰卧伸膝伸髋法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其患侧,用一侧前臂提起其患侧膝部,另一手扶持其大腿前侧。使其患侧下肢屈膝屈髋,向上贴近腹部,臀部尽可能翘起,向上冲压震按数次,然后再向下猛牵患肢,如此重复数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