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骨头移位用手法复位

股骨头移位用手法复位

时间:2023-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成股骨颈骨折有直接外力和间接外力两种原因。一种是由跌伤时直接外力所造成,但一般需要较大的暴力才能发生股骨颈骨折,如摩托车摔倒或高处坠落伤等。疲劳性股骨颈骨折是一种特殊性质的骨折,是由于多次轻微外伤的积累而逐渐发生的。疲劳性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至今仍不能肯定。少年儿童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采用患肢外展内旋位石膏固定8~12周。仍以闭合复位内固定为好,这也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常用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相当常见,一般以老年患者居多,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关节囊松弛不稳,骨小梁变得极为脆弱,易发股骨颈骨折。损伤原因大多为生活性损伤,如平地滑倒或绊倒,或从椅子上跌下致伤等。运动员一般不存在骨质疏松,其损伤多因受到强大的暴力所致。

【损伤机制】

青壮年人股骨近端骨结构十分坚强,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并非是简单的支柱连接,股骨近端产生的应力变化也十分复杂。造成股骨颈骨折有直接外力和间接外力两种原因。一种是由跌伤时直接外力所造成,但一般需要较大的暴力才能发生股骨颈骨折,如摩托车摔倒或高处坠落伤等。另一种是因间接外力所造成,即股骨颈抵于髋臼后缘,因杠杆作用而发生骨折。

疲劳性股骨颈骨折是一种特殊性质的骨折,是由于多次轻微外伤的积累而逐渐发生的。如长跑运动项目或长途急行军等,多次重复的极限应力作用于股骨头可造成骨折,这一事实已被临床及实验研究所证实。其特点是有一慢性经过,症状不重,骨折线与新生骨痂同时存在。疲劳性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至今仍不能肯定。如有人用骨的结晶分子结构的移位来解释,有人则认为是由于骨营养动脉闭塞引起中心性骨缺血坏死的结果;还有人认为是重复应力使骨质吸收和替代过程加速,吸收快于替代,因而首先引起局部骨质疏松,最后由于继续负重而导致骨折。

【骨折分型】

股骨颈骨折有多种分型方法,可以帮助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

1.按骨折部位分型

(1)头下型此型骨折临床最为多见。骨折面完全在股骨头下,整个股骨颈皆在骨折远段。这类骨折发生后血液循环受损较为严重,但骨折复位后稳定性相对良好。

(2)头颈型骨折面的一部分在股骨头下,另一部分则经过股骨颈,故称头颈型。此型骨折由于遭受剪应力的影响而稳定性最差,骨折复位后稳定性相对较差。

(3)经颈型全部骨折面均通过股骨颈,实际中此型骨折极为少见。

2.按骨折线走行分型

Pauwels于1935年提出这一分型方法。主要依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分型。由于股骨头及股骨颈的移位和旋转,往往使骨折线的走行难以判断,而需在复位后始可测量,故在应用上有一定限制。

Ⅰ型:角度小于30°者,骨折稳定性最好。

Ⅱ型:角度在30°~50°之间者,骨折稳定性次之。

Ⅲ型:角度大于50°者,骨折最不稳定。

3.按骨折错位程度分型

Garden于1961年提出这一分型方法,分以下4型:

Ⅰ型:不全骨折。

Ⅱ型:完全骨折,但无错位。

Ⅲ型:骨折部分错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骨折完全错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并外旋。

【临床症状与诊断】

急性损伤时,多有明显外伤史,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散至大腿内侧或膝部,患者有功能障碍,伤后就不能坐起和站立,髋关节运动障碍,患肢短缩或呈外旋畸形。但也有的伤员仅仅感觉髋部疼痛,尚能站立行走或骑自行车,无明显畸形,此类骨折可能属于不完全骨折,或无移位骨折,或嵌插骨折。

股骨颈骨折除上述临床症状外,检查时还应该注意以下特征:

1.叩击痛

除自发髋部疼痛而活动时明显外,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有轴向冲击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下方常有压痛。

2.畸形

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骨折的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发生大转子向上移位,因而患肢有短缩畸形。

3.托踵试验阳性

即检查者以手掌托起其患肢足跟,患侧足向外旋,脚尖不能自然指向上方为阳性。

4.肿胀

股骨颈骨折多系关节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囊和丰厚的肌群包裹,因此外观上肿胀不明显。反之肿胀越明显,骨折越靠近基底部;或者直接暴力损伤局部软组织,肿胀亦可明显。

5.骨摩擦音

在搬动和检查病人时,偶尔听到或感到骨摩擦音和骨摩擦感,则可证明骨折,但不应特意去检查这一体征,以免加重损伤和痛苦。

6.X线检查

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诊断和了解骨折类型、病理损伤等情况。但有时早期进行X线检查也不能清楚显示骨折线,亦应按股骨颈骨折处置,卧床休息观察2~3周后再进行X线检查。

【治疗】

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股骨颈骨折本身的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1.稳定骨折

如不完全骨折、无移位完全骨折、嵌插型骨折,让患者卧床休息,患肢外展,患足穿一带横木板的“T”字形鞋,防止下肢过度外旋,必要时加以皮肤牵引。要求患者不能卧位和盘腿,下肢不能不负重,8~10周后拍X线片复查。少年儿童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采用患肢外展内旋位石膏固定8~12周。

2.新鲜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

仍以闭合复位内固定为好,这也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常用的主要措施。复位手法主要有手法快速牵引复位和骨牵引逐步复位等。手法复位困难者也可以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

3.对于头下型骨折

移位明显或有较严重粉碎压缩骨折、年龄偏高者,或估计难以愈合,股骨头也极易坏死者,宜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4.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视情况分别处置,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或粗隆间移位截骨术,或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骨折预后与患者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移位情况、骨折类型、治疗时机和方法等都密切相关。年龄越大,骨折越靠近股骨头,移位越明显,粉碎塌陷越严重,血运破坏或障碍越重,则预后越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