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中医的养生之道
中医有很大一个特点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的医学,就是中医很注重养生,甚至有时候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中医不可能药到病除或者压根就治不了病,全靠一系列的调养,最终还是靠人自己慢慢痊愈的。这与中医的起源、中医独特的多重属性密不可分,因为中医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中医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太深了。
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名流,从唐宋文人到明清雅士,养生之道被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从老子的恬淡寡欲,到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千金方》,再到白居易的乐天随意、苏东坡的通脱豁达,中国历代都有养生修性的传统。养生不只是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康那么简单,中国的养生还要追求身、心、性的境界。
养生之道始于老子。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其著作《道德经》被后世奉为道家经典。《道德经》共八十一章,五千字。其中不少养生的观点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中医著名经典《黄帝内经》所论的养生之道,多是对老子学说的发挥,所以称“黄老之学”,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黄老之学的起源。《道德经》涉及养生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顺乎自然,祛病延年。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必须顺乎自然,适应自然变化规律。
②少私寡欲,怡淡为上。老子要求少私念,去贪心,知足常乐。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伤身损寿之根。
③静气致柔,以静为正。老子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最富生机之气,就像初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是有利于人体的真元之气。这股气被后世医家称为元气,指导着养生理论,后来逐渐演化成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道家气功基础。
《道德经》的观点被后来的道派奉为经典,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各门各派的观点,但是养生之学的起点应该是《道德经》。道家养生学派的另一个代表性人物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他在《养生论》里提出了完整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措施。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阮籍、刘伶等人相善,常游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嵇康身处乱世,但他崇尚老庄,讲求服食养生之道,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诀窍。
他认为,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注意平时在细微之处保养自己。这就好比“为稼于汤之世(当时天下大旱),偏一溉之功者,必一溉而后枯,而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养生之道与此相仿,关键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修养,不使自身为七情所伤、六淫所中,如此才能身体强健,得以长寿。但世人恰与此相反,“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这可真是“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所以,世间多闻早夭之人,难见皓首之翁。
嵇康认为人是可以长寿的。他说:“特受异气,禀之自然……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但世皆莫精(其术),故莫能得之。”但这玄妙的长寿术是怎样的呢?嵇康是这样说的:“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出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在这里,嵇康告诉我们一套很好的养生法。首先,在心理上要健康,要知道形体依赖精神而形成,精神凭借形体而存在,所以必须陶冶性情以保养自己的精神,安定心志来健全形体,爱憎忧喜等情感不留于心中,淡泊宁静,做到没有过分的情欲,从而使心气平和。其次,在身体上要进行有益的锻炼,既要多进行呼吸吐纳等气功导引,又要适时地服用一些有益的药物调养身体,从而使形体与精神互相结合,表里完全贯通。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上获千余岁,下至数百年,可有之矣!嵇康身处战乱之时,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只得退而隐居,与众多诗友相伴游于山水林泉之间,追求养生长寿之道。他最擅长的就是抚琴,以乐言志,以乐抒怀,在音乐中使自己的精神和身体都得到高度的休息。相传,后世历代帝王所渴求的《广陵散》就是他的作品。古琴音色优美,韵致幽远而活泼,富于转折变化之妙。在风景幽雅的竹林下,远离世俗的喧嚣,抚一阕《高山流水》,与潺潺溪涧相和,不仅陶冶了性情,而且又排除了一切烦恼。呼吸着清新空气、沉醉于音韵之中的抚琴者,可以很长久地处于入静状态,并在此状况下,使身体各部的机能得到适当的调整,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这也可说是音乐气功了。嵇康为自己设计了一条很有效的长寿之道,本可望成为一位超级寿星,但可惜他文才太高,招人嫉妒,最终被陷害致死。好在他的养生长寿经验都保留下来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养生论》。
养生学继续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到了盛唐,士子读书人的心态由南北朝的动荡中渐渐平稳了下来,不再只是单纯的避世、奉行老庄之道,开始融入开放的世界,所以我们总是感慨恢弘壮阔的盛唐岁月。孙思邈的养生术应该是盛唐的一个代表。
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也造就了他的养生之道的神奇。孙思邈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被尊称为“药王”。而孙思邈的养生之法与前人过于玄奇的清谈知道相比,更简单易懂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孙氏养生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②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以上步骤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
③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做36下。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④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
⑤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⑥面常洗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放脸上,同时向外转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⑦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转圈,直至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⑧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⑨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⑩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可以强化膝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应由双腿做起。
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脚常搓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中医的养生之道,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为强身健体之道。中医不只是单单追求药到病除,中医更关心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华佗创建五禽戏,都是中医的养生之道,因为中医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体身、心、性的和谐统一,这与中医深厚的社会哲学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