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实践是检验医学发展的唯一标准
医学面对的是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它既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不能拿它们的方法来研究医学,也不能拿它们的标准来评价医学。中医和西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人体,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当然也不能用相同的标准或指标来衡量。那么什么是检验医学真理的标准呢?我们认为实践才是检验医学真理的唯一标准,病人的真实感受、疗效才是最好的证明。人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完整的系统,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不是有了现代的科学手段就可以一览而知,假如真是如此,人类也就早已摆脱了困惑的煎熬。仪器似乎也在捉弄人类,比如仪器使人类看得越来越细微。我们可以依据这些观察到的所知对各种疾病作出各种各样的解释,这些解释似乎找不到任何疏漏。人类在治病时,该细化的不细化,不该细化的却细化了。现在治病走的只是一个程序,缺乏对疾病真正的思索。于是出现了查得越细,越看不到病的怪圈。病本来是甲,可你去治乙。人体本身具有不可知性,断然的把人体疾病只看作是微观的原因就会产生很大的漏洞。人体疾病不单纯的是我们仪器所检测到的那些微观原因,人体内的矛盾反而是主要方面,如人体的状态、内环境、内压力、内扭转等。在以往的西医里,我们把这丢弃了,而疑难杂症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当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在仪器认识到的已知的世界里,微观研究并没有发现疑难杂症的成因,这在客观上造就了疑难病的土壤和条件,使疑难杂症成为当代医学的“禁行区”。从整体上来看,人体的生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支撑系统,二是牵拉系统,三是固护系统。骨骼形成一个支撑骨架,如同建筑的梁架,也像一顶帐篷。人体不像一个建筑物似的处于静止状态,人体在不停地运动,由于运动,骨骼必须受到牵拉,骨架才能稳定,这就是筋的作用,筋就像皮筋,可以伸展和收缩,又像我们看到的木偶,骨被筋牵,筋断骨散,筋与骨形成完美的结合。筋的牵拉可以使骨在运动中不散架,但不安全牢固,因此需要软体包裹,软体本身具有弹性,软体即可以起到固护作用,又可以缓冲各种外力,使骨架、骨骼尽可能不受到伤折。人体的结构系统中,还有五脏六腑。
西医很注重疾病机制的探讨,中医也在往这方面努力,但是不能完全沿用西医的那种实验研究方法。西医经常拿动物做实验,而且设计各种对照试验,进行研究分析,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些药剂或手术对动物有明显的疗效,难道就能直接推断这种疗效在人身上也会有效果吗?我们是相信实验老鼠的反应,还是相信人体的反应?我们研究的对象始终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就非常的大,更何况是人与动物的差异性。更何况,人们基本上很难了解动物的感受,也许主要测量指标均正常的生物可能实际上会感觉非常难受。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医学一开始就是解剖的思路,我们觉得要想对人体有所了解,就得打开人体的世界。把人体打开之后,我们看到了人体内部的一切,五脏六腑都看到了,人体的结构也清楚了。这样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又看到了细胞,看到了基因。所以,西方医学对人类医学的发展是做出了许多贡献的。
传统中医也有很大的贡献,传统中医里面的阴阳五行的学说也是很重要的,也揭示了人体很多自然规律,而且传统中医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整体观”。西方医学对人体的研究越来越细,越来越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体是一个整体,假设把人体比作大海,细胞比作大海的一滴水,取一个细胞相当于取一滴水,却无法看清整个大海的整个面貌。通过细胞化验等科学的医学手段来进行研究,仍然会有很多困惑。当今的医学缺的不是科学解释,而是疗效。那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用科学的解释、科学的治疗、如此先进发达的医学仪器,但仍然无法攻克很多疑难杂症。就拿基因问题来说吧,目前人类对基因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否能通过基因来解决人类的一些疑难杂症?现在发现了肥胖基因,美国花了1500万美元买下了该专利,想通过对该基因的研究来解决肥胖问题。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少成效,有疾病的基因和无疾病的基因相差无几,并非发现了肥胖基因就能解决肥胖的问题。现在人们应该醒悟过来,从基因返回到对人类整体的、系统的研究。
医学研究的方向在哪里?当今科学界在人体及疾病所谓的重要发现都在微观上,而且越来越微观。搞明白与搞不明白的都站在微观的视角,去阐释问题,尽管有论据,有各种检测指标的佐证,但也许从宏观角度就根本没搞明白,也许许多认知站在宏观角度是另外的结果。当今医学发展应该重新认知,人们应该探讨认知上有没有死角,有没有认知的沼泽地,有没有认识的死胡同。西医解剖学对局部的了解有帮助,但是却忽视了整体观。正如我们研究一个曲线,对其求导看到的是直线,但曲线的形变却看不清楚。可能我们测量动物的很多指标正常,但是动物到底感觉如何,我们不知道!指标正常不代表没病,指标不正常也不一定就是有病!总的来说,患者和疗效才是检验医学的唯一标准!也只有临床的医学实践才是验证医学的唯一标准!
什么是科学的医学评价标准呢?科学是从事物规律方面来探索的结论。所以探索事物只有遵循本身的规律才科学。人体医药学就必须是遵循人的机体功能规律的医药学,治疗疾病的医药学也必须是遵循人的机体功能规律的医药学,所以对人的机体生理功能认识的医药学就是科学的医药学。
我们再从西方医学方面来探索科学的医学。西医对人体的认识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阐述,生理学说:“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它是对人体生理认识的阐述,所以治疗人体疾病必须符合它的规律,因此它是治疗人体疾病总的方向性指导。也就是只有调节、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这才是治疗人体疾病的规律。由此可见西医的治疗疾病的医学应是对“机体功能”治疗的医学,治疗疾病的药物应是对“机体生理结构”的制造药物,这才是西医的科学医药学。西医对治疗疾病的探索现在是“循证医学”,是寻找探索证据的医学。“对机体功能”治疗的医学,就是有方向、有目的的治疗疾病的医学。所以西方医学的循证医学是摸索的医学,它不能代表科学的医学。西医对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制——生物制药,是抑制某分子或抑制某机体生理结构的制药,用药量大了则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或人死亡,所以“生物制药”它不能代表科学的医学。而中医对五脏六腑功能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如中医恢复肾功能、中医恢复肝功能等,就是对机体功能的治疗,才是遵循本身规律的医学,才是科学的医学。
医学之本是什么?从医学诞生的那刻起,医学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疾病。因此对于医学科学性的评价,疗效是最为重要的标准。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医学有无疗效必须经过临床的检验。目前医疗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有时经过治疗,患者仍然感觉不舒服,但是化验指标正常,用各种仪器检查也都看不出问题,此时医院下结论说患者已经治愈,但实际上只要患者还有症状,就说明还有疾病的干扰。因此,医学仅用化验指标来论证疗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由患者的感受来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医学的科学性必须经过临床的检验,那么谁是考官呢?患者是当之无愧的考官。患者更注重的是,医生能否治好他们的病。因此,什么理论并不重要,关键要看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具有疗效就具有科学性,这也符合哲学的思维。我们认为现在需要对人体进行新的“解剖”,“解剖”我们对医学的认知,“解剖”当今仪器的局限性。对于医学,患者是当之无愧的考官与判官,是天平,是试金石,无论多么“权威”的理论,如果没有疗效也是要被颠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