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发明采用针灸方法疏通人体经络血管,防病疗疾,达到保健、康复、养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针灸是活血化瘀,促进体内气血疏通的一种“内功”,外国人称之为救死扶伤的“神针”“魔针”。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老的中医理论逐步走向大众化、电子化、现代化、自动化。针灸对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独特的作用,现将主要方法简介如下。
(1)体针:体针疗法又称为毫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14条经络上的俞穴施以一定的操作方法,以调通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体针疗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
[取穴] 胰俞、脾俞、膈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 多饮、烦渴口干者,加肺俞、少商、金津、玉液、承浆、意舍、阳池,以清热保津;多食易饥、便结者,加中院、胃俞、大横、腹结、内庭、丰隆,以清胃泻火;多尿、腰痛、耳鸣、心烦、潮热盗汗者,加关元、太溪、然谷、照海、复溜、太冲,以滋阴益肾;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头胀、肢体困重者,加胃俞、天枢、气海、阴陵泉,以健脾利湿。
[施术] 背俞穴针向棘突,进针1~2寸。依据病情把穴位分成两组交替运用,补泻兼施,以针刺得气为主,留针15~30分钟,间歇行针,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天。针具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芒针
[取穴] 中脘、脱、天突、关元、秩边。
[配穴] 足三里、内关、五脏俞穴。
[施术] 上消以天突、上脘为主;中消以中脘为主;下消以秩边、关元为主。
(3)梅花针:梅花针又称“七星针”,是用5~7枚不锈钢针集束固定在针柄的一端而成,它是由我国古代的“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发展而来,是用多支短针浅刺人体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
[取穴] 可分组施术,每次选1组。①以脊柱两侧为主,重刺胸椎7~10两侧及额面部、足三里、合谷。②取颈部、骶部与气管两侧、颜面部、乳突区、内关、足三里。③以颈部、骶部、胸椎7~10两侧为主,配内关、足三里、中脘。
[施术] 轻度或中度刺激。
(4)电针:电针法是将毫针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利用不同波形的脉冲刺激强化针刺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功能,达到增强疗效的作用。华汉神针治疗仪就是此种类型的治疗仪。
[取穴] 胰俞、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施术] 每次选2~3个穴位,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15分钟,隔日1次。
(5)耳针
[取穴] 耳部的胰、内分泌、肺、胃、肾、膀胱、三焦、渴点、饥点。
[施术] 每次选3~4个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刺,中等或轻度刺激,留针15~30分钟,隔日1次。
(6)耳穴压丸法:其操作方法是:对耳郭局部消毒,将王不留行子黏附于0.5厘米×0.5厘米大小的胶布中央,再贴敷于耳穴上,予以适当按压,使耳郭有发热、胀痛感。一般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耳交替,也可两耳同时贴压。患者在贴压期间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1~2分钟。每次留丸3~5天,7次为1个疗程。
(7)灸法: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度和热力以及天然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一种外治方法。它能治疗针刺效果欠佳的某些病症,结合针法应用,更能提高疗效,是针灸疗法中一项重要内容。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其易于燃烧,气味芳香,且燃烧时热力温和,直达肌肤深部。
方法1
[取穴] 胰俞、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大椎、足三里、太溪。
[配穴] 肺热加鱼际;脾胃郁热加中脘;肾气不足加关元、气海。
[施术] 将上穴分为2~3个一组,每日选一组,每穴用艾柱隔姜灸5~10壮,悬灸亦可,以皮肤红润为度,切忌灼伤皮肤引起感染。
方法2
[取穴] 液门、阳池、胰俞、三焦俞。
[施术] 将鲜橘皮(干品用温水浸泡变软)剪成2平方厘米大小,并切开约1厘米的切口。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然后将艾条插于针柄顶端并与之平齐,取备好的橘皮套在针身靠近皮肤处,使橘内皮贴近皮肤,取一硬纸片隔在艾条与橘皮之间,从靠近皮肤一端点燃艾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