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传递通路
19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匈牙利裔美国人贝克西,他确定了人体听觉机制。作为通信领域的物理学家,贝克西业余时间从事人体听觉的研究。发现了内耳的主要功能:外界声波从外耳传入,使鼓膜振动,进而通过中耳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感觉细胞的兴奋,再经听神经传入大脑皮质颞叶,产生听觉。
贝克西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外交官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的缘故,贝克西少年时随他们在几个国家辗转,接受了多种中学教育方式。这样的经历,培养了贝克西善于比较的习惯,并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学毕业后,贝克西没有立即进入大学,而是花了两年时间专门学习物理学,又转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在比较自己学过的所有科目后,他选择了物理学作为主攻科目。贝克西后来回忆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比较方法几乎是保证我扬长避短、取得成功的诀窍。”
1923年,贝克西获得布达佩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作为通信工程师进入匈牙利邮政部门工作,长达23年。为了进一步改善通信质量,贝克西决定弄清人的听觉系统的工作机制,再据此结果,对电话机和信号传输设备进行改进。当时,人们已经清楚耳的结构,内耳中有一个关键的骨质结构——耳蜗,其上面布有2万多个细如纤毛的听觉感受器,沿着基底膜盘旋排列,围绕两周半。
不过,贝克西认为,耳蜗是如何进一步传递声音信息的关键问题并没得到解答。经过许多次的解剖、实验和修正,贝克西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出色的技巧逐渐使研究步入正轨。可是,“二次”大战的战火烧毁了他的实验室,政府又没有资金继续资助他,无奈之下,贝克西远渡重洋前往美国,于1947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在异国继续自己对听觉感受器的研究,并将其扩展到视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贝克西制作出耳蜗振动模型,并进行大量的耳蜗传声模拟实验,最终提出描述耳蜗生理作用的“行波理论”,还发现听觉产生的主要过程——外界声波从外耳传入,使鼓膜振动,进而通过中耳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感觉细胞的兴奋,再经听神经传入大脑皮质颞叶,进而产生听觉。
贝克西终身未娶,他对生活要求简单,而对实验精益求精,两者形成强烈对比。除了工作,贝克西唯一感兴趣的是收藏艺术品。在临终前,他将价值70万美元的艺术藏品全部赠与诺贝尔基金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