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拯救儿童的麻疹疫苗

拯救儿童的麻疹疫苗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恩德斯证明了麻疹的可免疫性,为研制麻疹减毒疫苗开辟了道路。于是,恩德斯将麻疹弱毒株制成疫苗,给易感儿做皮下注射,结果大多数儿童出现了与轻型麻疹类似的症状。然后,对受试儿童的血液和鼻咽部分泌物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结果没有分离出麻疹病毒。但在96%的接种者血清中有较高浓度的麻疹抗体。至此,恩德斯终于成功研制出了麻疹病毒疫苗。研究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抗原,可作为疫苗使用。

拯救儿童的麻疹疫苗

在南太平洋的茫茫大海中,有一个岛国名叫“费德希岛”,岛上居住着1万多名勤劳、善良的坡里内亚人,世世代代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1875年,费德希国王带着家人去澳大利亚旅行,在回来的路上王子病倒了,患上了在澳洲大陆上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得的麻疹。当国王和家人回到小岛,接驾的歌声尚未绝,岛上就开始了麻疹的流行。这里的居民从未患过麻疹,所以从白发老人到出生婴儿对它都没有丝毫的抵抗力。麻疹在费德希岛横行无阻,短期内使这个小岛国新增了4千多个坟墓,失去了全岛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麻疹对于从未与其有过接触的土著岛民来说,是一场灭顶之灾。20世纪50年代之前,麻疹对儿童是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惊人。

1911年,安德逊和戈德伯格确认麻疹的病原体是一种滤过性病毒。1923年,凯丰尼、凯诺尼亚和森道尼分别用加温处理过的麻疹病人血液或经酚处理后的麻疹病毒生长培养液接种儿童,但其预防作用没有得到证实。

1940年,雷克和沙弗尔用鸡胚分离麻疹病毒,给猴子及志愿者进行接种,接种后均出现轻微反应,并有预防效果。由于当时尚未确立病毒分离指标,因此对接种反应和预防效果未能获得一致结果。

1954年,美国病毒学家恩德斯从早期出疹病人的血液和咽喉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用人肾和猴肾细胞进行培养,病毒在这些细胞中繁殖,并出现了特异性病变。他还发现,如果在培养物中加入具有特异性抗体的病人恢复期血清,则可阻止上述细胞病理变化的发生。恩德斯证明了麻疹的可免疫性,为研制麻疹减毒疫苗开辟了道路。

恩德斯又用这种组织细胞内不同传代的麻疹病毒给猴接种,结果发现,传代较少的病毒可以造成猴的病毒血症,并出现典型麻疹症状;而传代较多的病毒接种后则不会造成病毒血症,且不会引起临床发病的症状,检查结果则证明,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抗体却很相似。于是,恩德斯将麻疹弱毒株制成疫苗,给易感儿做皮下注射,结果大多数儿童出现了与轻型麻疹类似的症状。然后,对受试儿童的血液和鼻咽部分泌物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结果没有分离出麻疹病毒。但在96%的接种者血清中有较高浓度的麻疹抗体。至此,恩德斯终于成功研制出了麻疹病毒疫苗。

几乎同时,苏联学者也发表了分离到麻疹病毒的报告,并经过人胚肾细胞、人羊膜细胞、鸡胚细胞传代制成疫苗,用于预防接种。

最早研究麻疹灭活疫苗的是瓦尔德,他首先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灭活麻疹疫苗,经明矾沉淀,浓缩麻疹病毒疫苗。1961年,苏联医学家也有类似的试验。研究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抗原,可作为疫苗使用。1963年,美国又进一步研制出麻疹减毒活疫苗,能产生与天然感染相同的免疫效果,而发生的热反应降至15%以下,更易为人们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