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屈光不正的种类及表现
正常情况下,人眼处在休息状态时,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形成焦点落在视网膜中心凹,这种眼的屈光度为零,称为正视眼。当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中心凹处形成焦点者称为非正视眼,即屈光不正。当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当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当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形成焦点,而是呈非圆形光斑落在视网膜上称为散光。
在出生时人的眼轴长平均约为17.3mm,从眼轴的长短来看都是远视,所以婴儿的眼屈光状态都是远视,但这种远视是生理性的,随着婴儿身体的发育,眼的前后轴也慢慢增长,在1岁内眼轴增长最快,待到3岁左右即接近成人眼轴长。成年人眼应当是正视或接近于正视。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内在(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眼球发育减慢或停止发育,眼球轴长不能达到正视眼的长度而短于正视眼者,称轴性远视。发育过度即成近视。正视眼是两者的过渡阶段,真正屈光度为零的是极少数。
图8 眼光路图
1.远视
远视的主要症状是看远看近都不清楚,由于无论看远看近都要动用调节,所以易发生视疲劳。轻度远视者,年轻时尤其在儿童期,由于其调节能力强,看近时可通过过度调节而表现为看近清楚,看远时也可以通过适度调节而表现为看远清楚或轻度视物模糊,这类患者在35~40岁以后,由于调节能力下降而表现为看近看远均模糊。远视中最常见的是轴性远视,即眼的前后轴长比正视眼要短,它是眼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按远视程度可分为低、中、高度远视。
(1)300度以内为低度远视。
(2)300~500度为中度远视。
(3)500度以上为高度远视。
2.近视
近视最突出的表现是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按近视程度可分为低、中、高度近视。
(1)300度以内为低度近视。
(2)300~600度为中度近视。
(3)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
大多数近视是由后天的用眼过度或用眼习惯不良引起的,因此,控制用眼时间和用眼量及正确地用眼是预防近视加深的关键。如果不能控制度数的加深,可能会发展成高度近视。
3.散光
千万不要认为此“散光”是彼“闪光”。我们在屈光不正范畴里所说的散光是指眼屈光系统对于一个方向的物像聚焦清晰,而对于另一个方向的物像则聚焦不清晰,成为一个模糊的像,因而看物体边缘有些“长毛”及阴影部分。散光的人主要的不适是视力降低和看东西容易疲劳。
散光按程度区分可分为低、中、高度散光:100度以内为低度散光,100~200度为中度散光,200度以上为高度散光。
一般75度以内的散光为生理性散光,不影响视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