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领导理论与领导工作原理
一、领导理论
(一)作风理论
领导风格(领导行为)分为三种。
1.专制型领导。该型领导者只注重工作的目标,仅仅关心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对团队成员不够关心。
2.民主型领导。该型领导者注重对团队成员的工作加以鼓励和协助,关心并满足团队成员的需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与平等的氛围。
3.放任型领导。该型领导者采取的是无政府主义领导方式,对工作和团队成员的需要都不重视,无规章、无要求、无评估,人际关系单薄。
(二)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
1.“关心人”即关怀维度,代表领导者对员工之间以及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信任、尊重和友谊的关心,即领导者信任和尊重下属的观念程度。
2.“抓组织”即定规维度,以工作为中心,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化程度,如图7-1所示。
图7-1 领导行为四分图
(三)方格理论
1.管理方格理论。指出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的两种领导方式之间,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互相结合。
2.经典管理方格理论中的五种管理者:
(1)贫乏的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又不关心员工,实际上他们自己放弃自己的职责,只想保住自己的职权和地位。
(2)专制式领导者。很关心生产,但不关心员工,一切从绩效出发,属于生产推动型管理者。
(3)俱乐部式领导者。不关心生产,很关心员工。这类管理者往往会被替换,因为没有绩效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
(4)小市民式领导者。一半关心生产,一半关心员工,为中庸之道管理者。
(5)理想式领导者。既十分关心生产,又关心员工,为卓越团队管理者。
(四)生命周期理论
1.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生命周期的理论是由赫尔塞和布兰查德予以发展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也称情景领导理论,是一个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领导方式的选择依据下属的成熟度,包括两项要素:工作成熟度与心理成熟度。
2.生命周期理论的构型,根据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的高低结合,形成多种下属成熟度的构型。
3.生命周期理论的领导方式。根据不同成熟度构型,生命周期理论确定了四种相对的领导方式。
(1)命令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告诉下属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干。
(2)说服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性的行为与支持性的行为。
(3)参与型领导方式。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
(4)授权型领导方式。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和支持。
二、领导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目标统一性原理
在领导工作中,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指向总目标。领导管理、组织设计及人员的选用都要服从和满足组织目标的实现的需要。
(二)统一指挥原理
领导的指挥链是下属只执行来自一个上级的权力和决策并对他负责。指挥链从上到下不能中断,但是上级应授予下级必要的临时处理权。
(三)管理宽度原理
又称为控制跨度,指上级直接控制下属的数目,数目越多表示控制跨度越大,数目越小则表示控制跨度越小。领导的管理宽度,取决于诸多影响宽度的因素,如工作类型、领导者个人能力、下属人员素质等。
(四)最少层次原理
是指领导组织结构尽可能做到合理、有效地运转,其管理层次就要尽可能少。在有效的领导宽度内,管理层次越少越好。
(五)授权原理
1.授权是领导者通过员工和下属提供更多的自主权,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授权过程是科学化和艺术化的过程。
2.授权的原则。授权的基本依据是目标责任,要根据责任者承担的目标责任化的大小授予一定权力。在授权时应遵循:①相近原则;②授要原则;③明责原则;④动态原则。
3.授权的步骤。
①确定任务;②选择人员;③明确沟通;④检查追踪。
(六)权责对等原则
1.组织中的权利和职责必须保持对等。
(1)职权指组织中与一定工作职位相联系的权利。
(2)职责指同一定职位相联系的工作责任。
2.领导的职权、职责、职务三者应是对等的。
(七)决策原理
1.决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从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中进行选择,并将选择的结果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
2.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能。
3.决策的原则。
(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2)可能性和现实性相结合。
(3)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4)领导者与专家相结合。
(5)局部和全局相结合。
(6)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相结合。
(7)决策工作的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4.决策的程序。
(1)确定决策目标,必须达到目标,希望完成目标和不予重复的目标。
(2)拟定备选方案,在决策过程中,往往是对多方案进行取长补短的重新组合,形成两个以上新的备选方案。
(3)评价优选方案。
(4)组织实施方案。
(八)分工原理
1.分工,意味着明确要负的责任、要尽的义务。
2.为了实现领导目标,提高效率,领导组织必须实行劳动专业化,对各项任务和工作进行分工并做到彼此间协调。
3.核心的问题要分工合理,使人尽其才、才职相称。
(九)弹性原理
1.领导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弹性。
2.领导必须有能力适应变化着的环境,能针对变化的环境做适应性调整。
3.没有一个适应一切情况的领导结构,会影响工作效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和调整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