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病区(病房)的组织管理
一、注册登记、准入和执业管理
(一)政策依据
1.1994年9月1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9号以及同年卫生部第35号令《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6〕239号)。
3.《卫生部关于印发〈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21号,自2011年10月31日起实施)。
4.上海市人民政府韩正市长2012年1月11日在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社区临终关怀服务。
5.上海市人民政府确定2012年的11件实事,其中包括为肿瘤晚期病人提供居家和住院相结合的临终关怀服务,在每区(县)各设一处临终关怀病房。
(二)注册登记和准入执业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要求向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①临终关怀科申请审核表;②医疗机构专业证;③法人代表证书;④临终关怀科注册基本条件;⑤临终关怀科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证明的相关材料;⑥临终关怀科包括门诊、病房和居家服务的相关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等相关材料。
二、临终病房的组织管理
(一)临终病房组织机构的特点
1.安宁护理组织机构特点。
(1)有明确的组织构图及管理层次。
(2)有明确的职权及责任范围。
(3)能以独特而有效的方法满足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求。
(4)组织机构既有纵向的垂直系统,又有横向的支持组织的联系。
2.一个理想的临终病房组织机构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整的全天候24小时服务的安宁护理计划,隶属于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机构(老年护理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有安宁病房;有社会护理队伍;同时有能力、有计划对社区家庭病床医师和护士进行教育训练,以及有容易联络的安宁护理专家照会系统。
(3)临终病房应该设在老年护理院、社区,安宁护理专家系统应在肿瘤医院和三级医院及癌症中心,同时彼此联合进行教育训练与医术研究。
(4)住院的临终病房应该位于老年护理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其他医院或家庭无法处理的严重生理或心理问题的临终病人。
(5)临终病房的管理者应该是安宁护理和缓和医疗的专家,有能力合作社区服务及建立学术研究与教育训练基地。
(6)临终病房应有完整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
(7)理想的临终病房需要得到卫生部门的支持,而且要得到医疗保险部门的允许。必须要让决策部门了解提供这样符合人性需求的照顾服务,不但不会增加医疗开支,反而可以减少昂贵的住院及监护病人费用,减少医保负担与亏损。
(二)临终关怀病房组织管理
1.临终关怀病房主管与其经营部门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成员间应建立沟通,如定期开会以交换意见。
2.执行国家卫生政策。
3.从事临终护理专业人员应具备国家认可的学历和执业资格,并应有临终护理机构与之签订聘用合同及由该组织赋予其职权。
4.每年应有书面目标,并对既定目标进行绩效评价。
5.实行年度运营、收支的计划或概算。
6.临终病房的主管应提供充分的资源与支援,负有检查、督办和落实安宁护理管理计划的职责。
(三)临终病房的规范政策
1.对临终护理病房制定统一的规范、制度、职责及操作规程。
2.临终病区(房)标准化作业。
3.护理住院环境及安全政策。
4.护理专业人员服务及品质保证整合政策。
5.临终关怀病区(房)工作人员职责。
6.临终护理病区(房)各项规章制度。
7.临终护理病区(房)质量标准及评价考核。
三、临终关怀病房制度管理
(一)临终关怀病房制度管理的重要性
1.临终关怀制度管理是临终关怀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临终关怀制度管理是使管理能够有效进行的保证,是客观工作规律的反映,它不仅是临终关怀专业人员进行临终关怀活动的准则,而且是保护晚期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2.临终关怀的规章制度保证了临终病房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临终关怀的质量,对临终患者尊严、舒适的死亡起重要的保证作用。
3.临终关怀规章制度是检查评价其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临终关怀教学和培养医护人员的重要内容。
4.临终关怀规章制度是临终病房工作的规范,其对从事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具有约束力,规章制度是使临终关怀管理工作达标(管理制度化、操作常规化、工作规范化、设置规格化)的基础。
(二)临终关怀病房规章制度的建立原则与实施
1.建立临终病房规章制度,掌握临终病房工作的程序和全过程,以及目的、质量要求、执行者的岗位职责及应具备的条件是建立临终病房规章制度的基础。
2.规章制度的文字需简明扼要,临终病房工作各项制度种类繁多,有关制度、常规、操作规程均需临终护理工作人员掌握执行才能发挥对临终关怀保护的作用。
3.制定临终病房规章制度的基本原则。
健全的临终关怀病房制度与管理是发挥临终病房急性功能和提高临终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制度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临终病房的护理和医疗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质量管理。临终病房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依据管理学和临终医学及护理学的三重特点确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临终病人及其家属为中心的原则:临终病房各项护理医疗制度均以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按照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制定规章制度。
(2)质量第一的原则。
(3)标准化原则。其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技术方法,是一个包括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进而修改标准的全部活动过程。
(4)数据额为依据的原则。在临终病房制度管理中,要突出量化管理的概念,注重数据收集,依据能够确切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字和资料,利用各种评价表对临终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据此采用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
(5)制定规章制度应结合实际情况,使之更具体化和实用性。
①临终关怀机构的规章制度应以国家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为准绳,不得与之违背或抵触;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和临终关怀技术操作常规,应力求标准化和量化;③执行中发现上级颁布的规章制度有缺陷或不完善之处,应按规定逐级上报,提出修改意见。
(三)临终病房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
1.临终关怀病房工作制度,包括标准化作业和质量管理制度。
2.临终关怀病房各级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与岗位职责。
3.临终关怀护理与医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
4.临终关怀病房社会工作管理制度。
5.临终关怀病房排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探视制度、临终病房病案管理制度、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以及消毒隔离制度。
6.其他。临终关怀病房会议制度,临终病房大事记等。
(四)临终病房岗位责任制与岗位职责
岗位责任制与岗位职责是临终病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制度之一。它明确了病房各级临终关怀工作人员职责,并根据分工不同,科学地、具体地、有顺序地将各类人员的职责、工作固定到人,从而提高临终病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临终关怀病房工作岗位说明表
(一)临终关怀病区(房)主任岗位说明表
(续表)
(续表)
(二)临终病区(房)护士长岗位说明表
(续表)
(三)临终病区(房)护士岗位说明表
(续表)
(续表)
(四)临终病区(房)医师岗位说明表
(续表)
五、告别室管理
(一)告别室的概念
告别室又称关怀室、濒死室、往生室和“蓬莱仙境”室等。告别室氛围应是感情最丰富的宣泄之处。
(二)告别室布局
告别室的设计和配置应充分体现人性、人道、至爱、关怀的特点,屋内宽敞明亮、色彩柔和,摆放一张病床和床头柜、沙发等家具。根据家属要求提供宗教背景音乐和相关偶像的陈设,播送濒死患者喜爱的音乐。告别室内一般不设急救仪器设备,目的是让患者能够安详地离开人世。
(三)告别室管理
1.护士应陪伴在旁,向遗体鞠躬告别。
2.对家属做适当的心理支持。
3.此时的家属或亲友,不应惊动濒死患者,过度悲伤如大声痛哭会增加濒死者的痛苦。安宁护士应引导家属向濒死者告别,安排亲友向濒死者说出心里话。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应尽最大努力,满足临终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使濒死者与家属均无遗憾。当确定濒死患者已死亡后,护士协助家属做好遗体料理,并将遗体护送至太平间。征得临终病人同意后的病人照片、录音、录像等送给家属,作珍贵的留念,以寄托他们的哀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