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遗传学说基因水平的研究

遗传学说基因水平的研究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其作用机制目前尚在研究中。这种DNA合成抑制因子存在于衰老细胞的细胞膜上,它是一种蛋白质,其mRNA在衰老细胞中含量较高。鉴于端粒酶的作用,可以把有活性的端粒酶导入衰老细胞,探索对老年性疾病、早衰等治疗的新途径。mtDNA易受自由基的侵害。研究表明,心脏、脑细胞中mtDNA的缺失随增龄而显著增加。未来的药物开发应向为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侵害的方向努力。随着生物的衰老,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明显下降。

一、遗传学说基因水平的研究

(一)“衰老基因”、“长寿基因”与衰老

目前很多学者认为,衰老过程可能与分化发育过程相似,是由早已安排好的遗传程序控制的。生物成年以后,基因组内“衰老基因”开放,其表达产物也许能特异地决定生物的寿命。华纳综合征是与遗传有关的衰老病,此病患者较正常人提前数十年出现衰老症状,1996年发现该病的WRN基因位于第8对染色体,WRN基因是首次鉴定的与人类衰老有关的基因。近年来,研究者已从多个物种中找到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我国学者发现,人类细胞衰老的主导基因p16是细胞衰老遗传控制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可影响细胞寿命与端粒长度,抑制p16表达,细胞寿命延长,端粒长度缩短减慢;增加p16表达,细胞寿命缩短,端粒长度缩短加快。美国学者发现,在线虫体内存在一种daf-2“衰老基因”,在线虫生命周期的合适时机抑制daf-2基因,可使线虫的寿命延长至原来的2倍,人体内可能也存在这种基因,用类似方法干预,也许能安全延长人类的寿命。“衰老基因”还包括小鼠身上发现的Klotho基因,导致小鼠早衰,人4号染色体内的morf4基因、p21基因等。据报道科学家总共发现了60余种与衰老有关的基因,人的1、4、6、7、11和18号染色体上都存在“衰老基因”。

另外有报道,将蛋白质生物合成延长因子(EF-1α)基因转化果蝇生殖细胞,可使培育所得的新品种比其他果蝇寿命延长40%,因此,EF-1α基因被认为是“长寿基因”。酵母中有一个SIR2基因,控制酵母的寿命,线虫内存在相似的基因,称为SIR2.1,如果增加一个同样的基因,使原来只能生存2周的线虫增加到3周,而缺失SIR2.1基因的线虫寿命则缩短。bcl-2基因能抑制正常细胞的凋亡,有人认为它有“长寿基因”的功效。此外,俄罗斯学者通过给结缔组织细胞植入一种特殊基因,已从中分离出长命细胞;中国学者发现6种“不老基因”,其中一种可能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一种可能延长人体内细胞的寿命。关于其作用机制目前尚在研究中。

(二)细胞生长停滞现象

1.停滞蛋白(Statin) 1985年Wang等人发现在静止细胞和衰老细胞的胞核中存在一种分子量为57 000的核蛋白,称为生长停滞蛋白,Statin可能以某种方式促使细胞从增殖状态进入非增殖状态,从而阻止DNA的合成以及阻止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但Statin既存在于衰老细胞,又存在于静止细胞,因此它不是衰老细胞的特异性指标。

2.细胞凋亡(apoptosis)与衰老 为了寻找只与衰老有关的基因表达,1994年他们发现了终末蛋白(Tp)。Tp有3种分子形式,即Tp90、Tp60和Tp30,分子量分别为90 000、60 000和30 000。Tp90存在于年轻的增殖细胞和静止细胞,Tp60存在于衰老细胞,Tp30则存在于凋亡细胞。

临床上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它的发生与细胞凋亡及衰老有关。细胞凋亡过盛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退行性变的原因。

3.DNA合成抑制因子(DNA synthesis inhibition factor) 细胞衰老时DNA合成受阻,且可产生一种DNA合成抑制因子,抑制DNA合成的启动。衰老细胞可抑制年轻细胞DNA的合成(图6-1)。这种DNA合成抑制因子存在于衰老细胞的细胞膜上,它是一种蛋白质,其mRNA在衰老细胞中含量较高。

img10

图6-1 衰老细胞抑制年轻细胞DNA的合成

(三)DNA和衰老

1.端粒、端粒酶和衰老 端粒(telomere)是位于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完整,避免其发生融合、降解、重组等变化。不同种动物其端粒长短是不同的,同一种生物在其发生发育过程中端粒长度会有变化。一般DNA每复制一次,端粒丢失50~200bp。1990年,Harley提出端粒-端粒酶假说,认为正常细胞的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会启动终止细胞分裂的信号,使细胞进入第1死亡期M1,并退出细胞周期而老化。

因此,有人认为衰老是由于端粒DNA在复制和修复过程中变短的结果,这在人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皮肤细胞、血液及结肠黏膜细胞的研究中都已得到证实。端粒丢失随增龄而增加,21-三体先天愚型者随增龄丢失频率增加,由于端粒丢失过快,导致先天愚型者早衰。有些学者认为,这个端粒就是人们千方百计企图寻找的生命时钟。研究也发现,有些肿瘤细胞在繁殖过程中端粒不缩短,因此肿瘤细胞的繁殖永无休止。

端粒酶(telomerase),位于细胞核内,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一种反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修复被损伤的端粒DNA,稳定其长度。人类正常组织的实体细胞中一般不存在端粒酶活性,而胚胎组织、生殖细胞和少数造血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较稳定,以确保遗传信息完整地遗传给后代及保持一定的造血功能。鉴于端粒酶的作用,可以把有活性的端粒酶导入衰老细胞,探索对老年性疾病、早衰等治疗的新途径。

2.线粒体DNA(mtDNA)和衰老 mtDNA由16 569个碱基对组成环状双链超螺旋DNA,分子量为1.1×107,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人的mtDNA的基因结构已清楚。mtDNA易受自由基的侵害。研究表明,心脏、脑细胞中mtDNA的缺失随增龄而显著增加。线粒体是细胞的供能器官,mtDNA随增龄损伤缺失积累越来越多,导致能量转换酶系统功能异常、ATP减少,这可能是引发衰老和疾病的原因。2005年5月,Rabinovitch在Science发表文章指出,线粒体内有较多过氧化氢酶的大鼠寿命延长20%。研究表明,自由基、活性氧粒子在老化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力地支持了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未来的药物开发应向为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侵害的方向努力。

3.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作用和衰老 DNA甲基化对DNA具有重要作用,可阻止限制性内切酶对甲基化作用后位点的再作用,以保护宿主DNA不被外来DNA的重感染作用。真核细胞中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调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基因多层次调控的一个方面。随着生物的衰老,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明显下降。

4.染色质DNA(chromatin DNA)与衰老 染色质DNA包含全部生命遗传信息,它的任何变化均可影响遗传信息的调控与表达,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衰老。

(1)DNA合成与衰老:DNA合成是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手段,一旦出现差错,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位置发生变化,都会引起生命现象的重要变化,导致加速衰老和死亡。

(2)DNA分子损伤修复和衰老:有人认为,生物衰老时DNA分子的损伤修复能力下降,致使损伤的DNA积累,进而引起基因及其表达异常。目前,人们对DNA损伤修复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已与日俱增。人体的免疫功能负责对机体实行整体水平的监管,而DNA修复功能则负责基因DNA水平的监管。因此,促进或调节DNA损伤修复能力不仅关系到延缓衰老,而且将成为预防与治疗许多疾病的手段。

(四)基因调控(gene regulation)能力减退

高等动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染色质中,细胞生长、分化与衰老及基因表达均可在染色质水平进行调控。衰老时染色质转录活性明显下降,活性基因减少,表现为染色质对DNA酶Ⅰ消化敏感性下降。原因是衰老时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与DNA结合较紧密,化学修饰作用难以进行,从而影响染色质的构象,不利于转录的启动。

细胞丧失生长能力是细胞衰老的特点之一,因此了解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有助于了解衰老的机制。

从衰老的遗传学说(genetic theory)可以看出衰老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而是一连串基因激活与阻抑,及其通过各自产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衰老是复杂的遗传调控所致,根据这些研究现在又有人提出了衰老的复合途径假说。此外,DNA包括基因在内的遗传控制体系可受内外环境,特别是自由基等损伤因素的影响,加速衰老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