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因和机制

原因和机制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经胃肠道丢失:大量消化液丧失是低钾血症最常见的原因。某些渗透性利尿剂,可使原尿形成增多和流速加快,引起钾的排出增多。两者均可因Na+-H+交换减少而促使Na+-K+交换增强,因而K+排出增多。糖尿病时也有类似的渗透性利尿作用。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时患者可发生一过性肢体瘫痪,实验室检查常有血钾降低,尿钾排出并不增加,反见减少,可见血钾降低主要是因细胞外液钾转移入细胞内所致,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一、原因和机制

1.钾摄入不足 见于胃肠道梗阻、昏迷、消化道手术禁食等患者,因较长时间不能进食而发生体钾缺失;也可见于神经性厌食,也偶见于刻意减肥的正常人。但须注意,在禁食期间,一方面钾的摄入减少;另一方面肾脏仍在继续少量排钾。

2.钾丢失过多

1)经胃肠道丢失:大量消化液丧失是低钾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见于频繁呕吐、腹泻、大量胃肠吸引及肠瘘;滥用灌肠剂或缓泻剂。发生机制为:①消化液含钾量比血浆高,故消化液丧失必然丢失大量钾。②剧烈呕吐时,胃液丢失引起失钾的同时,还有胃酸的丢失,胃酸丢失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碱中毒亦可引起低钾血症(详见后文)。③大量丧失消化液导致血容量减少时,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可促使肾排钾增多。

2)经皮肤丢失:汗液中的钾浓度与血浆相仿,在大量出汗后如只注意补充水,加上肾脏仍可少量排钾的因素,可造成钾丢失过多。

3)经肾脏丢失:这是成人失钾的主要原因。常见于以下情况。

(1)排钾性利尿剂的长期使用:临床常用的利尿剂中多数都具有排钾的作用;利尿剂使小管中钠、水的重吸收减少,致使小管中原尿流量增加,促进远曲小管泌钾。某些渗透性利尿剂,可使原尿形成增多和流速加快,引起钾的排出增多。无论哪种利尿剂,长期使用均可引起血容量减少,此反应可使醛固醇分泌增多,保钠排钾作用使钾排出增多。

(2)肾脏疾患:①远曲(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致使远曲小管泌H功能障碍,引起体内H堆积所致的酸中毒;远曲(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导致近曲小管重吸收HCO-3功能障碍,引起酸中毒。两者均可因Na-H交换减少而促使Na-K交换增强,因而K排出增多。后者还可因HCO-3重吸收减少,使远曲小管管腔中的负电性增强而促进K的排出增多。②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此期因体内积聚的尿素等随肾小球滤过率的逐渐恢复而大量排出,通过渗透性利尿的作用促进K的排泌。糖尿病时也有类似的渗透性利尿作用。

(3)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患者,醛固酮和皮质醇明显增多,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而使钾排出增多。

(4)远曲小管中酸根离子增多:某些酸根离子(如HCO-3、HPO2-4、SO2-4、NO-3)、青霉素代谢产物等,不易被远曲小管吸收,当其浓度在小管液中增多时,可使小管腔中的负电性增高,因而可促进钾的排泌。

3.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 因细胞外液钾向细胞内转移而引起低钾血症,但体内总钾量未变,故属于分布异常。

(1)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时患者可发生一过性肢体瘫痪,实验室检查常有血钾降低,尿钾排出并不增加,反见减少,可见血钾降低主要是因细胞外液钾转移入细胞内所致,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2)胰岛素过量使用:胰岛素大量使用时常可引起血钾降低,其机制为:①胰岛素可促进细胞摄取糖和糖原合成,糖原合成时需钾的参与,故钾可随葡萄糖进入细胞,血钾因而降低。②胰岛素促进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增强,使细胞内Na排出增多,细胞外钾泵入细胞增多,故细胞外K减少。

(3)碱中毒:碱中毒时细胞外液H减少,细胞内H向细胞外扩散,而细胞外K与H交换向细胞内扩散,故细胞外K减少。

(4)某些毒物:钡中毒可特异性阻断钾从细胞内流出的孔道,导致细胞外低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