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科医学是医学模式转化的产物
健康的定义既然已经不再是无病或虚弱,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总体状态”,显然传统的医学概念、单纯的生物学模式的治疗已经不能达到这一目标。“医学以促进人类的健康为目标”理念的表达形式——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Family Medicine)应运而生,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其服务涵盖不同的性别、年龄的对象及他们所涉及的生理、心理、社会各个层面的健康问题,能在所有的与健康相关的事务上为所有的人群服务。
在我国已经明文规定社区的全科医学服务的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
1.预防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应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进而采取措施以避免疾病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在医学史上,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预防医学的成就曾令人们信服。不过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统的公共卫生的理念亦已显不足,在临床工作中落实预防措施,即临床预防(clinical prevention)的概念已经逐步获得医学界的认同。所谓临床预防是将预防工作与临床医疗结合在一起的医学服务工作。如对某些疾病易感的人或处于对某些疾病易感时期的人,进行健康咨询、预防接种、健康评估、疾病预防等。或对某些可能已经患病但尚未临床发作的人进行筛检(screening),以期早期发现(early detection)、早期诊断(early diagnosis)、早期治疗(early treatment)或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预防伤残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等。全科医师是临床预防工作的主体力量,当然全科医师在家庭与社区工作,亦应积极参加与承担诸如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干预性试验等传统的流行病学预防工作。
2.治疗 治疗是医师传统的工作任务。当然全科医师的治疗应体现包括躯体的、心理的及社会层面的综合性的照顾(comprehensive care),以及对人生各个阶段、疾病各个时期的持续性照顾(continuity care)。全科医师的治疗还应该体现协调性(coordination)与可及性(accession),前者指利用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给患者的治疗以援助,后者指方便、亲切、有效及费用上的合理性。
3.康复 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被称为第三医学,其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一个手臂骨折的人,经过治疗,他的骨折愈合了,但手臂的功能却丧失了,这样的医疗有什么意义呢?一位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经过治疗,保住了生命,但他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又谈何生活质量呢?康复医学便是利用一切医疗的、训练的、心理的各种方法来促进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的恢复,使他们能重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由于康复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进行,同时还需要家人的帮助来逐步实施,所以以社区、家庭为工作场所的全科医师亦必须积极参与。
4.保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总体状态”,健康被视为一种状态(state)。根据这个定义,健康与疾病是并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的动态过程。没有疾病不等于健康,即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健康专家认为在人群中存在着大量的这种“亚健康状态”的人。医学的责任应该是促进他们向健康转化而避免疾病发生。全科医师应该关注诸如肥胖者的减肥、酗酒者的戒酒、尼古丁依赖者的替代治疗、心理障碍者的疏导等。
5.健康教育 健康是一种状态,人的良好的生存状态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创造。我国政府强调安定团结、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并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工作,为我国人民创造了良好的获得健康的外部环境。但对于个人还需强调自我保健的责任。健康是自己的,任何一个有自知力的人没有不认为健康是重要的。但是如何获得和促进健康,如何识别和规避危害健康的因素,如何对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予社会的和心理上的支持,皆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所谓健康教育即是面向全体人群的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教育。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1995年6月发布的《健康新地平线》的前言中,地区主任韩相泰先生指出:“除非父母想让孩子们获得免疫,带孩子去卫生保健中心接种疫苗,否则,世界上所有的疫苗都不能阻止儿童期疾病的发生”。充分说明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诸如新闻媒体、文艺界人士来广泛参与,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乃是既掌握了医学知识又工作、生活在群众之中的全科医师。
6.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国策。人类不能对自己的生殖行为采取无政府主义,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家庭计划”的概念。计划生育“功在国家,利在自己”。适当的晚婚、节制生育和优生优育有益于母子健康,亦有益于对下一代的培养和种族的繁衍。医学以促进人类的健康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全科医师应积极参与计划生育工作,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的咨询和宣教,计划生育技术的咨询和指导,青春期、新婚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的咨询和指导,新生儿喂养、儿童发育咨询和指导等。
(杨秉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