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预防服务的重要性
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为主,控制和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减缓疾病的发展,健全卫生预防保健系统,维护人类的健康,是预防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预防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人类健康,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病程较长、病因复杂和一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总称,是由多种危险因素长期联合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危险因素分为个人行为因素、环境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和卫生保健因素四大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潜伏期长、病程长、医疗费用大、目前无确实有效的特异性临床治疗手段等特点,同时也有以下特征:一旦致病因素被有效控制或驱除,疾病的发展就有可能被遏止或进展速度变缓。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据中国和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联合调查统计表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占据人类死亡原因的前4位,约占总死亡原因的3/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有的患者因自身健康知识缺乏,就诊时发现疾病已发展至晚期,无有效临床治疗办法;或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有的甚至无能力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但调查的同时也让人们振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致病因素中个人行为因素位列4个因素之首,而这一因素可通过健康教育,通过个体自身努力驱除,即表明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由此医疗卫生工作者看到了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减少死亡率的希望。
2.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来看,切断致病因素对人体的联合、连续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进展。临床预防服务通过健康教育和传播健康技能、分析评价健康危险因素、针对健康人群进行规范化筛查、纠正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等措施,阻断疾病的发生,减缓疾病的发展,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
(二)控制或消灭传染病
1.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指有致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由3个基本环节构成: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切断其中任一环节,就能有效控制传染病。
2.控制或消灭传染病 临床预防服务对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都有相应有效的措施。通过广泛地接种疫苗和积极的卫生预防工作,我国成功消灭了天花,有效控制了人间鼠疫、白喉、伤寒、麻疹、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等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有些传染病如淋病、梅毒等性病死灰复燃,尤其是艾滋病的发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呈几何级增长;结核病疫情出现发病率增高、耐药率增高的态势;新的传染病如军团病、O157大肠埃希菌(简称大肠杆菌)病等已构成新的威胁。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形势相当严峻,只有加强临床预防服务,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增强个体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病。
(三)减少医疗费用,节约卫生资源
我国卫生资源分配一直不尽合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技术医学的发展,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一位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如果仍然不注意预防保健、继续吸烟、反复感染,最后就会导致肺气肿和呼吸衰竭,需要不断调换抗生素,甚至使用呼吸机,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但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若这位患者在疾病的初期由全科医师提供综合性、持续性、人性化的临床预防服务,加强健康教育,戒除吸烟,预防感染,适当运动等,完全可以延缓疾病恶化,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密切相关的。只有通过临床预防服务,加强自身保健意识,才能降低发病率,减缓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才能节约卫生资源,减少医疗费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