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肺癌的治疗原则和预后
2005年,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出版了《中国肺癌临床指引》(2005年版)。该指引是参考了美国临床肿瘤协会、美国胸部内科协会、英国胸部疾病协会以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从2003年至2004年发布的有关肺癌诊治的指南和共识,而制定的最新临床治疗准则,作为全国肺癌工作者应共同遵循的对肺癌诊断和治疗的标准手册。现将《中国肺癌临床指引》(2005年版)的主要内容转述如下。
一、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和预后
(一)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I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首选为外科切除,标准手术包括肺叶切除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有时行双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对于肺功能较差者,而肿瘤为周围型,可考虑或利用VAT技术作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据报道,I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术后5年生存率为63%,其中T1N0M0为71%,T2N0M0为55%,鳞癌为68%,腺癌为61%。
Ⅰ期肺癌中比较特殊的类型为隐性肺癌,即痰细胞学阳性但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病灶者,常需作进一步详细检查。一旦确定部位,可作肺叶或全肺切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为80%~90%。对于医源性原因如年迈,较严重心、肺、肝、肾等功能障碍或不愿手术治疗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进行单独放疗。放射剂量多为常规照射60 Gy,单独放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如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照射剂量可提高到80 Gy以上。临床Ⅰ期肺癌2年生存率为22%,5年生存率为16%,局部复发率大约为70%,70%的患者死于肺癌。
已完全切除的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无须辅助放疗和化疗。但对ⅠB期肺癌术后推荐辅助化疗。2004年美国CALGB 9633研究提示,ⅠB期NSCLC术后紫杉醇加卡铂辅助化疗,4年生存率可提高12%。
完全切除的Ⅰ期肺癌,特别是T1N0M0肺癌,在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进行严格的辅助生物治疗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对于切缘阳性(包括支气管残端或胸壁等处)不完全切除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如条件允许可作再次手术,将残留阳性部分完全切除。否则应进行术后局部放疗加化疗。镜下残端阳性的不完全性切除的Ⅰ期肺癌,术后放疗、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30%,而肉眼残留者,没有5年生存率。
(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和预后
1.N1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和预后对于N1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仍首选以肺叶、双肺叶或全肺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该期病例术后5年生存率41%,其中T1N1M0为52%,T2N1M0为39%,鳞癌的5年生存率为47%,腺癌为29%。
对于完全切除的N1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除了临床试验之外,无须辅助放疗,建议辅助化疗。N1Ⅱ期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率约为54%,其中74%为远处转移,26%为局部复发。2005年IALT、BR10、ANITA等大型研究结果显示,含铂方案的术后辅助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2.T3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和预后T3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指无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有外侵但有可能切除又无需重建者。按其外侵范围可分为侵犯胸壁、侵犯纵隔、侵及距隆突不足2 cm的主支气管和Pancoast瘤。这类肺癌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侵犯胸壁或纵隔或接近气管的T3Ⅱ期肺癌,如果术前评价为可切除病例,首选治疗方法为包括受侵组织在内的肺叶或全肺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侵犯胸壁的T3N0M0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50%~60%,侵犯纵隔T3N0M0,术后5年生存率为27%。
完全切除的侵犯胸壁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除了临床试验之外,建议辅助化疗,无须辅助放疗。但对于切缘阳性的患者,如有可能进行第二次手术作完全切除外,否则应进行术后放疗。此种情况下的化疗应列为临床研究内容。
如果术前评价为暂不能进行手术完全切除,但经过术前放疗、化疗可能达到完全切除的患者,首选治疗方法为同步放、化疗,2~3个周期化疗和40 Gy放疗后进行术前评价。如能切除则进行手术,不能切除则继续放疗、化疗至完成放疗、化疗的计划。
对于肺上沟瘤,如能手术切除,首选治疗方法为同步放疗、化疗后手术切除;如不能手术切除,则先进行同步放疗、化疗,2~3个周期化疗和40 Gy放疗后再行评价。如能手术切除则转为手术,如不能手术切除则继续放、化疗至计划结束。肺上沟瘤的手术死亡率为2.6%~4%,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35%(28%~40%),若能完全切除者则约有50%以上患者可治愈。
(三)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和预后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也称为局部晚期肺癌,包括纵隔淋巴结转移(N2),侵犯纵隔重要脏器(T4)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N3),分为ⅢA期和ⅢB期,是目前临床上研究最多,治疗方法也最多,但疗效较差的一类。ⅢA期的5年生存率为15%~23%,ⅢB期仅为6%~7%。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分为可切除和不可切除两大类。可切除者包括一部分术前临床分期为Ⅰ、Ⅱ期但术后病理发现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此称为偶然性ⅢA期(incidentalⅢA)非小细胞肺癌;也包括影像学上为单站或多站纵隔淋巴结转移但估计能完全切除的病例;还包括有少量恶性胸腔积液的T4病例。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影像学上有纵隔团块状阴影,纵隔镜检查阳性的病例,此称为边缘性ⅢA期(marginalⅢA)非小细胞肺癌;也包括大部分的T4和全部N3的非小细胞肺癌。
1.N2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和预后可手术完全切除的N2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建议先做术前新辅助化疗再进行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后加辅助化疗。标准术式为肺叶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除术。
临床N2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其自然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大宗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对这些经过筛选的N2病例,手术治疗的完全切除率可达60%,术后病理仍为N2者,5年生存率大约20%~25%。
目前临床随机试验的结果显示,术前新辅助化疗有利于N2患者的长期生存。术前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28%,而单独手术者为16%。
对N2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回顾性研究对肺叶切除和全肺切除两种术式的优劣存在很大的争论。全肺切除的死亡率(9%)高于肺叶切除(3%)。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有利于准确分期和提高生存率。
完全性切除术后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推荐第三代含铂方案的术后辅助化疗。术后含铂化疗组的2、5年生存率分别为55%和37%,单独手术组的2、5年生存率为46%和32%。术后辅助化疗建议以4个周期为宜。
不完全性切除术后的局部非小细胞肺癌,推荐术后放疗和含铂方案的化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不完全切除指的是术后仍有肉眼肿瘤或淋巴结残留,或镜下切缘阳性,或最高纵隔淋巴结阳性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R2)几乎没有5年生存率,第二种情况(R1)的5年生存率可达30%。
因医学原因不能接受手术的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根据PS状态和体重减轻指数进一步分组,虽PS<2但因患者不愿接受手术者,应和PS≥2者分别按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指引处理。
在有条件的医院,建议开展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性切除术后新放射技术如三维适形辅助放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标准的治疗模式为含铂方案化疗和放疗联合的模式。
传统60 Gy单独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A、ⅢB),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1、3、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44%、9%、6%。而联合化疗、放疗与单独放疗相比,2年死亡的危险减少了13%~30%,化疗、放疗联合模式的5年生存率为9%~16%。
近期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采用MVP方案化疗和放疗(56 Gy)同步或序贯进行比较,同步化、放疗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5年生存率为16%;序贯化、放疗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5年生存率为9%(P=0.04)。
如采用诱导化疗2~3个周期出现分期下调,病变转化为技术上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建议手术治疗。分期下调可见于47%的病例,化疗后再分期为rN0~1的病例,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4年生存率为47%;再分期仍为rN2~3的病例,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4年生存率为15%。
PS=2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则上也以化疗、放疗联合治疗为好,但对耐受力低的年老患者,建议单做化疗或放疗,以减轻症状并延长生存期。目前尚没有特别针对PS≥2的局部晚期NSCLC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但有3个Ⅲ期临床研究,其中50%以上为KPS评分≤70或体重减轻≥5%的患者,结果显示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2年生存率为18%。SWOG一项同步放疗、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提示,PS状态差的患者能耐受同步放、化疗,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2年生存率为21%。
PS>2的非小细胞肺癌,以支持治疗为主要手段。
3.T4N0~1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如果T4是由卫星结节所决定,此类肺癌的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也可选择新辅助化疗模式。如为完全性切除,建议术后辅助化疗。
其他可切除T4N0~1的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酌情首选新辅助化疗,也可选择手术切除。如为完全性手术,考虑术后辅助化疗。如切缘阳性,推荐术后放疗和含铂化疗方案。部分侵犯纵隔结构如隆突、上腔静脉、心房的T4肺癌,仍有机会手术切除,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隆突受侵的肺癌,不管是黏膜下侵犯,还是支气管外侵犯,过去被认为是不可切除的,但现在有可能进行全肺切除加气管隆突切除,并与对侧主支气管直接吻合(袖状全肺切除)。上腔静脉受侵有时可行手术切除并用人工血管代替,但长期生存者极少。心肌、主动脉,食管及脊椎受侵,这类肺癌常不可能完全切除,姑息性切除对生存期无益处。心房壁的有限侵犯,常可完全切除,有些还可望长期生存。而肿瘤侵犯主动脉,食管或椎体(肺上沟瘤)的整块切除,很少有长期生存者,对这些患者术后放疗有可能控制局部复发。1980~2000年8个研究327例隆突切除的总结显示,隆突切除的手术死亡率为18%,5年生存率为26%,其他T4结构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15%左右。
不可切除的T4N0~1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标准的治疗模式为含铂方案化疗和放疗联合的模式。
胸腔积液的T4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如多次胸腔积液检查阴性,则按TNM分期治疗;如为阳性则按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必要时加胸腔的局部治疗。
4.可供选择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
(1)第二代含铂化疗方案有EP、MVP、MIP等。
EP方案:
依托泊苷(Etoposide)60 mg/m2,静滴,第1~3天。
顺铂(Cisplatin)60mg/m2或卡铂(Carboplatin)AUC=5或6,静滴,第1天,每21天。
MVP方案:
丝裂霉素(Mitomycin)6 mg/m2,静滴,第1天。
长春酰胺(Vindesine)3 mg/m2,静滴,第1,8天。
顺铂(Cisplatin)60mg/m2或卡铂(Carboplatin)AUC=5或6,静滴,第1天,每21天。
MIP方案:
丝裂霉素(Mitomycin)6 mg/m2,静滴,第1天。
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3 g/m2(美斯钠解救),静滴(3h),第1天。
顺铂(Cisplatin)60mg/m2或卡铂(Carboplatin)AUC=5或6,静滴,第1天,每21天。
上述方案的影像学有效率为65%(CR+PR),化疗期间病情进展为7%,手术安全性切除率为56%,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为16%,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5年生存率为25%。
(2)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有GP、DP、TP、NP等。
GP方案:
吉西他滨(Gemcitabine)1 250 mg/m2,静滴,第1,8天。
顺铂(Cisplatin)60mg/m2或卡铂(Carboplatin)AUC=5或6,静滴,第1天,每21天。
DP方案:
多西紫杉醇(Taxotere)75 mg/m2,静滴,第1天。
顺铂(Cisplatin)60mg/m2或卡铂(Carboplatin)AUC=5或6,静滴,第1天,每21天。
TP方案:
紫杉醇(Taxol)135~175 mg/m2,静滴(3h),第1天。
顺铂(Cisplatin)60mg/m2或卡铂(Carboplatin)AUC=5或6,静滴,第1天,每21天。
NP方案:
长春瑞滨(Vinorelbine)25 mg/m2,静滴,第1,8天。
顺铂(Cisplatin)60 mg/m2,静滴,第1天,每21天。
5.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方法
(1)超分割放疗(HRT):仅提高有利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有利型非小细胞肺癌是指KPS≥70、治疗前6个月体重下降<5%的病例。常规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4%,而HRT为9%。HRT的推荐方法为每次1.2Gy,每天2次,总放疗剂量为69.6 Gy。
(2)加速超分割放疗(包括HART和CHART):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但急性放射性损伤增高。HART和CHART的肺急性放射性损伤分别为19%和3%;2年生存率为29%和20%。CHART放疗方法为每次1.5 Gy,每天3次,连续治疗12天。
(3)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可明显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剂量,改善局部控制率,合并化疗能提高生存率。3D-CRT技术能给予的放射总剂量达70 Gy以上,明显高于常规放疗技术的60 Gy。合并化疗患者的2年生存率从常规放疗技术的20%左右上升到35%~50%,而放射并发症没有明显增加。
(四)Ⅳ期肺癌的治疗
所有出现远处转移者均为Ⅳ期(M1)。临床初诊时有50%的非小细胞癌有胸外转移,且常为多处转移。Ⅳ期肺癌以化疗为主要手段,治疗目的为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伴有单一脑转移灶而肺部病变又为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脑部病变可手术切除或采用立体定向放疗,胸部原发病灶则按分期治疗原则进行。脑转移瘤手术切除的死亡率为2%,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5年生存率为14%。如果脑转移瘤和肺原发瘤的手术均为完全性切除,则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5年生存率为21%。小于3 cm的孤立性脑转移灶采用立体定向放疗可取得与手术相类似的生存率。目前有限的资料提示,脑转移瘤术后辅以全脑照射,可减少颅内的复发率,但不能改善生存率。
伴有单一肾上腺转移灶而肺部病变又为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肾上腺病变可考虑手术切除,胸部原发病变则按分期治疗原则进行。如果肾上腺转移瘤不宜切除,则按Ⅳ期肺癌进行化疗。
对侧肺或同侧肺其他肺叶的孤立结节,可分别按两个原发瘤各自的分期进行治疗。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极少,估计长期生存率为10%~15%。
对多转移灶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如功能状态评分为PS=0~2,应尽早开始全身化疗。以顺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对状态较好者可减轻症状,改善生存期。第三代化疗方案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优于第二代方案。
未经治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1年生存率小于10%;第二代含铂方案使中位生存期提高了2个月。第三代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顺铂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和紫杉醇、卡铂方案可中度改善肺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达33%,2年生存率为11%。每化疗2个周期应评价肿瘤反应,如肿瘤缓解或稳定可继续化疗,总疗程以4~6个周期为宜。化疗期间疗效评价如为进展,但PS=0~2者,可考虑多西紫杉醇或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单药Ⅱ期临床研究中,多西紫杉醇显示了15%~22%的最好缓解率和6~11个月的中位生存时间。前瞻性随机研究显示,75 mg/m2的多西紫杉醇对铂类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化疗仍能取得32%~40%的1年生存率。一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似,但毒副作用较低。
化疗和(或)放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可考虑Gefitinib(Iressa)口服治疗。每天口服Gefitinib 250 mg,症状控制率和疾病控制率在35%~54%,中位生存期6~8个月。据我国的经验表明,Gefitinib对女性非吸烟的肺腺癌可能有较好的效果。
对功能状态评分为PS>2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酌情采用最佳支持治疗。PS是化疗最重要的影响因子,PS>2的患者很少能从化疗中获得生存的益处,甚至不能得到症状的改善。最佳支持治疗包括姑息性放疗、增进食欲(甲地孕酮等)、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阿片类止痛治疗和心理社会支持等。
(五)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的再处理
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应根据PS状态进一步分组。功能状态良好的患者,应考虑给予全身化疗;功能状态不佳的患者则给予最佳支持治疗。在全身治疗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局部情况选择恰当的局部治疗方法,以求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支气管阻塞造成呼吸困难者,可考虑激光、支架、近距离放疗、外照射放疗或光动力学治疗。上腔静脉阻塞者可考虑外照射放疗或上腔静脉内置支架。可切除的局部复发,考虑再手术切除。多发性脑转移可考虑姑息性全脑外照射治疗。骨转移可考虑姑息性外照射治疗,必要时加整形外科固定等。
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和预后
(一)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临床分期为cT1~2 N0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推荐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分期仍为pN0者,推荐4~6个周期的EP方案化疗;如为pN1~2者,推荐全身化疗同时加纵隔野的放疗。临床上诊断为Ⅰ期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35%~40%。如为术前化疗,5年生存率可达35%~65%。
不适于手术的cT1~2 N0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推荐同步化疗、放疗的治疗模式。
除了cT1~2 N0以外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如果PS≤2,推荐同步化疗、放疗的治疗模式;如果由于合并症而致PS>2的,首选化疗,必要时加放疗。化疗加胸部放疗与单独化疗相比,局部复发率减少25%~30%,死亡率下降14%,2年总生存率提高5%~7%。
EP方案的反应率达80%~100%,完全缓解率达50%~70%,因而成为最常用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由于顺铂和依托泊苷具有协同作用,同时几乎没有黏膜毒性,间质性肺炎发生率低,血液毒性也仅为中度,因此推荐与放疗联合使用。
同步化疗、放疗模式优于序贯化疗、放疗,建议于化疗的第1或第2周期开始放疗。临床随机试验显示,早期放疗的参与在减少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生存率上,要比第6周期化疗后才使用放疗为好。放疗剂量为每次1.5 Gy,每天2次,总剂量45 Gy或每次1.8 Gy,每天1次,总剂量至少54 Gy。
研究显示,每天2次放疗与每天1次放疗比较,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比19个月,局部复发率61%比48%,5年生存率26%比16%,但前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
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推荐做预防性脑照射,剂量为24 Gy/8次或36 Gy/ 18次。预防性脑照射使死亡率减少16%,3年生存率从15%提高到21%。
常规化疗、放疗后未获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解救手术切除可能有所帮助。10%~15%的小细胞肺癌实际是混合了非小细胞肺癌组分的混合型肺癌,因此,对于常规化疗、放疗后未获完全缓解或复发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而在技术上可完全切除的,可考虑手术切除。在一组28例的研究中,术后病理检查发现36%的患者含有非小细胞肺癌成分,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5年生存率为23%。
(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首选治疗模式为全身化疗,可选择EP、VIP或ICE方案,也可选择伊立替康加顺铂的方案。
未经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为6~12周,目前的标准化疗方案是EP(依托泊苷、顺铂)方案或EP与CAV(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碱)方案交替进行,经过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期可提高至7~9个月。JSCO报道了广泛期非小细胞肺癌新一代的化疗方案伊立替康和顺铂的疗效。与标准EP方案比较,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8个月和9.4个月,2年生存率为19.5%和5.2%,几乎提高了近4倍。
远处转移灶CR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胸部原发灶的同步化疗、放疗可能有生存的益处。有实验提示,3周期EP方案后取得CR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胸部原发灶同步化疗、放疗组(超分割加速放疗)和继续单独化疗组,中位生存期同步化疗、放疗组为17个月,化疗组为11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9%和4%(P=0.04)。
严重衰弱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最佳支持治疗,除了姑息放疗、止痛治疗、社会心理支持外,还包括小细胞肺癌异位激素分泌所引起的各种综合征的处理,如抗利尿激素综合征的体液限制、有症状患者的补盐和使用Demeclocyline等。
伴有局部症状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可加局部放疗。如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骨转移部位或脊髓压迫部位的放疗等。
脑转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模式为全身化疗加全脑照射。全脑照射可能使患者发生神经系统损害和智力改变,这种情况特别见于同步大剂量化疗或每次放疗4 Gy的患者。因此,如果为无症状的脑转移,全脑照射应尽量安排在化疗后进行。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脑照射的研究很少,在确定预防性脑照射有利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中,仅包括了14%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因此,目前的证据尚不能推荐在完全缓解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常规使用预防性脑照射。
复发或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根据PS状态给予二线化疗或最佳支持治疗。复发时间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关,治疗后2个月内复发的,可选用异环磷酰胺、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等药物;如果超过2个月复发的,可选用的药物有拓普替康、伊立替康、吉西他滨、紫杉类、CAV方案、口服依托泊苷等;超过6个月复发的,采用原方案治疗。
三、经手术、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
对治疗失败已出现局部复发的患者,如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术后出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考虑局部放疗加化疗。对于不能手术的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联合放疗、化疗后出现局部肿瘤复发的患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选择某些全身状况好的病例进行再次适形放疗,其中部分病例可获得局部肿瘤的缓解,甚至达到完全恢复(CR)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