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疾病的概念

疾病的概念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看到了疾病的本质,但存在孤立和片面的缺陷,难以对精神心理性疾病作出解释。该定义注重的是疾病的社会后果。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努力消除疾病,战胜疾病。整体观的疾病定义疾病是机体内外环境恒定状态的破坏。疾病是客观的存在,一般是指根据医学科学的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作出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患病是医务人员问诊的起点;疾病状态是医务人员认识问题的依据;疾病则是医务人员对疾病状态本质性的揭示。

2.2.1 疾病的概念

何谓疾病?疾病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如同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样,对疾病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术群体对疾病概念的定义有所不同。

2.2.1.1 疾病的定义

(1)《辞海》对疾病的定义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有特定表现的病理过程。此刻,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表现出特定的症状和体征,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也可能受限或丧失,甚至缩短正常的生命过程。

(2)古代的疾病定义由于生产力低下和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而认为疾病是鬼神附体,鬼神的惩罚是疾病的原因和本质,因而出现了一系列与鬼神作斗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3)生物学的疾病定义生物学观点认为:①疾病是细胞、器官或组织损伤的结果;②疾病是生物学的变量,是机体的功能、结构和形态偏离了正常状态;③疾病是机体内环境动态平衡的紊乱。此观点是以整体观点去看待疾病,显示人们在疾病认识上的进步,但忽略了仅有功能改变而无病理变化的不适状态。虽然看到了疾病的本质,但存在孤立和片面的缺陷,难以对精神心理性疾病作出解释。

(4)社会学的疾病定义社会学观点认为:疾病是指社会行为,特别是劳动能力的丧失或改变。该定义注重的是疾病的社会后果。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努力消除疾病,战胜疾病。

(5)整体观的疾病定义疾病是机体内外环境恒定状态的破坏。认为疾病由于各种刺激作用于机体,从而导致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改变而引发一系列内分泌改变而表现出的疾病。这个定义用整体的观点取代了局部观点,是疾病认识上的又一进步。

(6)现代医学的疾病定义现代疾病观认为疾病不仅是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结构和形态的改变,还包括各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人的心理因素与躯体因素的相互联系,以及个体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以上几种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现代疾病观,即比较科学的疾病定义: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功能、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态的偏离或终结。

2.2.1.2 疾病的特征

(1)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

(2)疾病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偏离或破坏,表现为功能、代谢、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超出正常范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和机体与外界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3)疾病不仅是体内的病理过程,而且是内外环境适应的失调,表现为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和人体与外环境的不协调。

(4)疾病不仅是身体上的疾患,而且还包括精神、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疾病。

2.2.1.3 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概念

(1)患病(illness)是指患者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患者身体上、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如我们经常听说“我觉得病了”、“看起来他病了”。一般将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某些障碍所造成的某种痛苦或哀伤确定为患病(生病)。

(2)疾病状态(sickness)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者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疾病状态大多是医生通过问诊或各种检查对患者患病后的种种状态所作的表述,当然也包括患者的主诉内容。

(3)疾病(disease)是客观的存在,一般是指根据医学科学的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作出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

虽然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意义各不相同,但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者的共性在于它们表现了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客观过程。患病是医务人员问诊的起点;疾病状态是医务人员认识问题的依据;疾病则是医务人员对疾病状态本质性的揭示。明确三者区别,将有助于医务人员正确地对待和处理患者的主观感觉、疾病状态和疾病,明确并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