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眼镜材料及镜型的演变
我国眼镜的材料和镜型的演变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工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变化的。
(一)镜片材料的演变
在13世纪末以前,均是采用天然晶石(水晶、茶晶),随着玻璃工业的出现和发展,玻璃成为了制镜材料。据史料记载,我国采用玻璃制作眼镜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当时水晶、茶晶眼镜在我国并未被玻璃所取代,两者同时并存。因此社会上流传着眼镜有真假之分,即是晶石与玻璃之别。水晶、茶晶眼镜一直流传至今仍有不少人戴用。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各种各样适合于制作眼镜片的光学材料不断涌现,例如树脂材料、PC材料等。
目前,眼镜片材料呈现玻璃、树脂、水晶石和其他材料并存使用的局面。
(二)镜型的演变
在我国最古老的眼镜只有一块镜片,不带边框,手持使用。后来为了使用方便,则把镜片用木质或者金属做成边框,固定在一个单柄边框上,镜仍是手持使用,好像现在的单柄放大镜。明清之际,中国姑苏(现在的苏州)的上方山一带用水晶制成的镜片就是装在单柄铜框上,叫单柄眼镜。苏州乃是我国盛产水晶眼镜的城市,其产品遍销全国,相传世界各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单柄眼镜使用不方便,开始出现把两个单柄镜通过针销或铆合链接在一起,当中绕轴可以上下分合,用绳带牵挂在头或帽子上,也可利用压力把它夹在鼻梁上使用。最古老的镜架有木质的、纸质的、角质的、皮革的和玳瑁甲的等。后来相继发展到采用金属材料,如:铜、铁、金、银及现代的各种合金、镀金、包金、K金、不锈钢和塑胶材料等。
早期的眼镜镜型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有的没有镜腿,即使有镜腿也不像现代眼镜的式样。例如:折叠式无镜腿眼镜,这种眼镜用丝线绳套在耳朵上;还有镜腿折叠式眼镜等。
早期的眼镜盒都是用纸糊的,经过涂漆也很讲究,可以挂在腰带上作装饰品,其式样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图1-1)。
图1-1 眼镜的样式
此外,还有为眼镜配套的镜套、镜袋,主要起保护眼镜和方便携带的作用。
在旧中国,眼镜乃是为历代政治阶级服务的奢侈品,特别是晶石眼镜,价格昂贵,相传一副眼镜与一匹马的价格相当。所以,当时眼镜并非广大劳动人民的消费品,而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因而我国的眼镜业发展极为缓慢,致使生产落后,产品质量低,品种单调,数十年都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