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项目一 移近法/移远法检测调节幅度
实训项目目标
1.能力目标
(1)会用移远法/移近法测量调节幅度。
(2)能对被检者的调节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
2.知识目标
(1)掌握调节幅度的检测。
(2)掌握调节幅度检测的注意事项。
3.素质目标
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勤于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
实训项目相关知识
1.生理性调节
生理性调节是指由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所引起的屈光改变。睫状肌的张力单位是肌度,1肌度是指能使晶状体增加1屈光度所需要的张力。在病理情况下,睫状肌的功能减弱或麻痹,可使其生理性调节减弱或丧失。
2.物理性调节
物理性调节是指晶状体本身的可塑性变化,即厚度变化,前后囊变化。随年龄增长,晶状体硬化失去弹性,物理性调节减弱或丧失,即使生理性调节正常,晶状体也不能发生形变。反之,若物理性调节功能正常,生理性调节麻痹,同样会失去调节功能。因此,眼的正常调节功能,必须有健全的睫状肌功能和晶状体的可塑性。两者相互协调,同时作用。
3.Donder表
4.公式
Hofstetter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统计,提出年龄与调节幅度关系的经验公式: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0.4×年龄
实训条件
1.实训设备
综合验光仪。
2.实训材料
近用视力表(自制近用视标也可)、测试杆一套。
3.实训准备
(1)参加实验人员按照实验室管理规定,穿白大衣、清洁双手、矫正自身的屈光不正。
(2)复习本次实验课程相关知识。
(3)低照度实验室。
实训项目操作步骤和方法
1.置入远用屈光处方,近用光心距,并适量调整集合量。
2.右眼置辅助镜调整平光,左眼遮盖。
3.开启近用灯,将近视力标放置在40cm处。
4.叮嘱被检者注视近十字视标。
5.以1cm/s的速度将近视标卡向被测眼移近,接近近点时速度应该慢点,直至视标达到模糊点,记录移近参数,缓慢向远离被测眼方向移动,直至视标的线状间隙达到清晰临界点,记录移远参数。
6.取移近参数和移远参数的均值,换算成调节幅度。
7.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左眼和双眼的调节幅度。
8.如被检测的眼不能分辨40cm的近视力视标,证实被检测眼调节幅度小于+2.50D,可在被检者眼前置入+3.00D的镜片,测试完毕后,将所测得的调节幅度减去+3.00D即可。年龄与调节的关系见图6-1-1。
图6-1-1 年龄与调节的关系
实训项目注意事项
1.综合验光仪的测试杆是将眼镜平面作为0位进行计量的,而调节近点的距离应该以眼的前点主点作为0位进行计量,因此在检测后应该加上15mm。
2.移近法的模糊临界点与移远法清晰临界点是由被检者的主观判断,应该测定3次,取平均值。
3.检测者必须在屈光全矫的基础上进行,残留近视,检查结果偏大,残留远视,检查结果偏小。
4.双眼的调节幅度值应该相等,若不相等,考虑被检者的屈光参差或屈光检测有误时,还应该注意被检者双眼是否平衡。
实训项目考评标准
实训项目名称 移近法/移远法测定调节幅度Ⅱ 时间 40 min 得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