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患者的身心特点

老年患者的身心特点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恐惧和焦虑 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身患疾病,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呻吟、睡眠不佳、不思饮食。

一、老年患者的身心特点

(一)老年患者的身体特点

(1)症状不典型。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组织的逐渐衰退,各器官功能普遍降低,储备能力、代偿能力差,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弱而容易发病。同时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疾病的反应性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对冷热、疼痛反应性差,体温调节能力也低,因此即使是患同种疾病,老年人的症状也不同于青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例如老年人肺炎可无寒战高热,咳嗽轻微,白细胞不升高等;由于年龄差别,甲状腺功能亢进在老年人未必有同年轻人一样的典型症状,如多动、怕热、出汗、眼球突出和甲状腺肿大等;由于老年人感觉减退,急性心肌梗死时可无疼痛;泌尿道感染时的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不明显,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糖尿病老年人的三多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常不典型。

(2)多种病并存。老年患者一人多病的现象极为常见。老年人患一种慢性病者很少,多数并存多种疾病,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患有脑血栓、心肌梗死或糖尿病等有相互关联的疾病。有时同时患有胃溃疡、心力衰竭、肺炎等没有关联的疾病。无论哪种情况,由于多种疾病的相互影响使预后不佳。

(3)易发并发症。老年患者随着病情变化,容易发生并发症。主要有:失水和电解质失调;血栓和栓塞症;一旦受到感染或严重疾病,可顺次发生心、脑、肾、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脏器的衰竭;卧床过久还可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肌肉失用性萎缩、骨质疏松症,甚至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体位性低血压等。老年人因抵抗力降低,局部感染易发展为全身性感染或出现中毒性休克,还可转变为顽固的慢性过程。

(4)具有反复性。老年病多是慢性病,限于目前的医疗水平,有的病种只能控制,无法治愈,如高血压、糖尿病;有的只能本次临床治愈,往往反复发作或发生,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年前列腺疾病、骨关节病等。这就导致患者住院时间长或多次住院。

(二)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失落和孤独 有的老年患者因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经济条件好,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性格就比较暴躁,顺从性较差,喜欢周围的人能尊重并恭顺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怒、好挑剔责备他人。而有的老年患者特别害怕孤独寂寞,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沟通,易产生被抛弃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心理孤独的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2.恐惧和焦虑 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身患疾病,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呻吟、睡眠不佳、不思饮食。

3.敏感和猜疑 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人的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地大发脾气。

4.疑老和悲观 老年人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与自责。此类患者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5.沮丧和忧郁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长期服药,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产生沮丧。忧郁症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