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
【适用范围】
需通过肛门灌入溶液,排除肠道内粪便、积气的患者。
【目的】
1.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操作重点强调】
1.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2.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3.与患者有效沟通,取得配合。
【操作前准备】
1.用物:
(1)治疗盘、污物杯、石蜡油、弯盘(内置纱布1块)、一次性灌肠袋、尿布、卫生纸、屏风、便器及便巾、灌肠溶液(按医嘱备)、水温计、一次性手套。
(2)灌肠溶液,常用0.1%~0.2%肥皂水、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溶液温度一般为39~41℃,降温时28~32℃,中暑时4℃。
2.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3.患者:排尿,取舒适体位。
4.环境:清洁、通风、光线明亮。
【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1.确认有效医嘱。
2.向患者解释灌肠目的及配合事项,评估患者病情。
3.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4.在治疗室检查一次性灌肠袋,拆开外包装,夹紧调节器,挂于治疗车上。
5.调试灌肠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袋充分溶解。
6.将治疗车推至床尾,核对床号、姓名,置治疗车于右侧床边。
7.解释,关好门窗、拉好床帘或屏风遮挡,松开床尾盖被。
8.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使臀部移至床沿,注意保暖。
9.将尿布垫于臀下,置弯盘于臀边。
10.将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后关闭调节器插入(排气后插可防止气体进入直肠)。
11.左手戴手套暴露肛门口,右手轻轻将肛管插入直肠7~10cm处,固定肛管,打开调节器。灌肠袋液面距肛门高度为40~60cm。
12.注意观察病情,嘱患者做深呼吸或腹部按摩,如有便意,将灌肠袋适当放低,若有异常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
13.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取卫生纸包住肛管,轻轻拔出,随手擦净肛门,取下灌肠袋放入弯盘内。
14.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整理好衣物,嘱其尽可能保留5~10min。
15.协助排便。
16.便后整理好衣物、床单位,开窗通风。
15.整理用物,洗手,在当天体温单上的大便栏内记录。
【操作观察要点】
1.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mL,液面距肛门高度不得超过30cm。
2.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min后再排便,排便后30min测体温。
3.灌肠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