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随机区组设计
1.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的概念 本设计亦称为配伍组设计。该设计首先是在农业试验中提出来的,认为小麦的产量不仅受其品种(处理)的影响,还受田块(block,区组)的影响。因此,将每个田块再分成几个单元(unit),每个单元所接受的处理(即不同品种的小麦)是随机的,这样的设计既可分析处理的作用,也可分析田块的影响,提高了试验效率。
应用到医学领域的科学实验,如将相同特征的患者(同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相近等)按处理数的多少(比如是k个)归为一个区组(block),至于同一区组内每个患者接受何种处理,则是随机的。可见,本设计是配对设计的一种扩展,当k为2时,本设计就是配对设计。如果临床试验中,同一批研究对象除了治疗前后测定了某指标外,在治疗过程中还测定了该指标,该设计从自身配对设计扩展为配伍设计,一个对象即为一个区组。
2.随机区组设计的设计方法 首先设置“区组”,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对象归为一个区组,每个区组的例数就是处理组数;再将区组随机化,即各区组内的实验对象用随机化的方法,决定它们被分到哪一个处理组中。
例10-3 现假设已按动物的基本特征设置好了6个区组,每个区组各有4个动物,如何进行随机化分组?
首先将第一区组的动物编为1,2,3,4号,第二区组的动物编为5,6,7,8号,余类推,第六区组的动物编为21,22,23,24号。然后在随机数字表中任意指定一个起点,比如在附表10-2第6行第1个数字为起点,并依横向抄录,以3个随机数字为一组(16,22,77),给第一区组使用,将这3个数字分别以4,3,2除之,第一个数16除以4后得到的余数为0,应将1号动物分配至D组,第二个数22除以3后余1,即应将第2号动物分到剩下的A、B、C组的第一组(A组),第三个数77除以2,余数为1,应将第3号动物分到剩下的B、C组的第一组(B组),第4号动物则归入C组。其他区组以此类推(表10-3)。
表10-3 24只动物区组内随机化分配情况
四组的动物编号分别为
A组:2 7 10 15 17 23
B组:3 5 9 13 20 21
C组:4 8 12 14 18 24
D组:1 6 11 16 19 22
3.随机区组设计的统计分析 若效应指标是定量资料时,可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或多个相关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参阅其他统计专著)等。
4.随机区组设计的优缺点 随机区组设计在统计分析时有一个假定,即区组与处理组间无交互作用,故不能分析交互作用。一般说来,本设计因为误差减低、均衡性好,可以提高效率,统计分析也较简易。这种设计的主要缺点,是一个区组内的观察对象发生意外,整个区组只好放弃或者不得已而采取缺项估计。
复习思考题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
A.随机、配对、盲法 B.重复、随机、均衡
C.随机、配对、均衡 D.齐同、均衡、盲法
E.随机、重复、对照
2.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A.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 B.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
C.实验设计可随机分组 D.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E.两者无区别
3.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
A.节省时间 B.节省人力
C.节省经费 D.干扰因素少
E.统计分析指标少
4.作某疫苗的效果观察欲用“双盲”试验,所谓“双盲”即________。
A.试验组接受疫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B.观察者和试验对象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C.观察者和试验对象都不知道谁接受疫苗谁接受安慰剂
D.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谁是观察者
E.两组试验对象都不知道自己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
5.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
A.验证方法 B.保证科研成果质量
C.排除干扰 D.找出差异
E.减少误差
6.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实验因素________。
A.实验对照 B.空白对照
C.历史对照 D.标准对照
E.相互对照
7.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区别是什么?
8.何谓对照?其意义和形式是什么?
9.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是什么?实验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10.配对设计时,研究对象经过配对后,为什么还需再经随机化分组?
11.完全随机设计与配对设计的主要区别,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2.某研究者欲将24只大白鼠分成三组进行动物实验,要求每组动物数相等,试将其随机分入各组。
(李君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