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的需氯量的测定
(一)原理
水中加入不同量的氯,经一定接触时间后,用邻联甲苯胺法比色测定剩余氯,以求出水的最低需氯量。
(二)仪器
1.所用玻璃器皿要在每升至少含有10mg余氯的水中浸泡3小时以上,在使用前用需氯量为零的纯水冲洗。
2.250ml具塞三角瓶或玻璃瓶。
3.余氯比色标准 同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三)试剂
1.需氯量为零的纯水 在无氨的纯水中加入少量氯水或漂白粉溶液,使加氯后水中余氯约为0.5mg/L。加热煮沸去除氯气。冷却后备用。
2.有效氯标准溶液
(1)约1%有效氯溶液:称取适量已知有效氯的漂白粉,加少量纯水调成糊状,加纯水稀释至200ml,迅速用滤纸过滤。
(2)按照漂白粉中有效氯测定步骤,分析上述溶液的准确浓度。
(3)根据测得的含量,用需氯量为零的纯水稀释为0.10mg/L氯的标准溶液。此标准溶液易于分解,必须每次使用时临时配制。
3.邻联甲苯胺溶液 同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四)方法
1.取10个250ml具塞三角烧瓶或玻璃瓶,编号,分别加入200ml水样(如同时做细菌检验,可用容量较大的灭菌玻璃瓶和相应体积的水样)。
2.用滴定管分别在水样中按次序加入0,0.25,0.50,0.75,1.00,1.50,2.00ml有效氯标准溶液,塞好玻璃塞,摇匀,放于暗处。记录水温和时间。
3.每隔适当接触时间后(如30分钟和60分钟),从每瓶取出50ml水样,放于预先加有0.5ml邻联甲苯胺溶液的50ml比色管中,混匀后于15分钟内比色测定余氮(检验细菌用的水样则应加硫代硫酸钠脱氯)。
4.以一定接触时间后的余氯值为纵坐标,以加氯量为横坐标,绘制曲线,从曲线上查出余氯为0.1mg/L时的加氯量。
(五)计算
需氯量=(加氯量-0.1),mg/L。
报告结果时注明水温和加氯后的接触时间。
(六)附注
1.本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L(余氯)。适于测定水源水的需氯量。
2.水样中还原性无机物、氨、氰化物以及许多能与氯反应的有机物质对测定有干扰。
(许爱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