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瘀能化水治则的提出

瘀能化水治则的提出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黄永生教授通过多年对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病案的回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瘀能化水”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对痰瘀同治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理解。他认为瘀能化水,水能化瘀,水瘀需交替化解,方能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故下文结合前人先贤的研究,拟从理论源头探寻“瘀能化水”这一创新治则的理论渊源。

1. 瘀能化水治则的提出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疾病等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A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及早的启动一级预防能够有效的延缓或阻止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心脑血管疾病。

医学工作者对于AS的研究历经百年,虽然对其发生、发展过程及斑块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了一定深入的了解,发现AS是一个发生在血管壁部位病变的漫长和复杂的病理变化,受到包括遗传因素、内外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对于斑块演变确切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AS的治疗随着人们对于其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而逐步发展,从抗血小板药到血管活性药、环氧化酶抑制剂等不断发展,直至他汀类药物——冠心病治疗的里程碑式药物出现,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

中医学虽没有AS的病名,但对AS的认识却是逐步深入发展的。既往认为AS与饮食失调,脾失健运;五志所伤,情志失调;年高体衰,肾精亏损;气血亏耗,心脉失养等有关。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逐步深入认识AS的本质是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虚、阳虚、血虚、阴虚;标实,包括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其中以痰瘀认识最为广泛,20世纪60年代,陈可冀院士针对AS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时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特点,采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治法治则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痰瘀同治逐渐得到共识,活血化瘀是侧重于斑块破裂以后,痰瘀同治既治瘀又治痰,两者兼顾,侧重于斑块破裂之前,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把治疗时间窗提前了一步。但这些治法多侧重于改善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等,对于斑块的消退尚缺乏更为深入的研究。

黄永生教授通过多年对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病案的回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瘀能化水”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对痰瘀同治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理解。他认为瘀能化水,水能化瘀,水瘀需交替化解,方能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故下文结合前人先贤的研究,拟从理论源头探寻“瘀能化水”这一创新治则的理论渊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