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近舌苔黄腻胸闷气短

最近舌苔黄腻胸闷气短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诊于吉大一院,查冠脉CT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段狭窄达50%,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药物治疗,症状略有缓解后出院。复查心电图ST段回升至正常。本例患者经冠脉CT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段狭窄达50%,根据舌脉表现,证实为痰浊血瘀之有形实邪阻于心脉,在寒冷刺激、饱餐之后、情绪激动、劳累等诱因的刺激下,导致心脉挛急或滞涩而发为胸痛。如此反复调治,前后治疗半年余,经冠脉CT证实了本法的可靠疗效。

2.1 冠心病心绞痛

陈某,男,57岁,2012年2月4日初诊。

主诉:胸闷,心悸,乏力10个月,加重1周。

现病史:该患自述10个月前因劳累出现胸部憋闷性疼痛,持续10多分钟,向左肩背放散,伴大汗淋漓。就诊于吉大一院,查冠脉CT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段狭窄达50%,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冠药物治疗,症状略有缓解后出院。此后每于劳累或情绪因素出现胸闷、心悸症状,自服“稳心颗粒”对症治疗。1周前患者因情绪激动后胸闷症状加重,发作次数增多,遂来我门诊。现:胸闷,心悸,乏力,头晕,头痛,耳鸣,夜间口干,足忽冷忽热,纳可,多梦,二便调,舌青紫,苔黄腻,脉沉弦细,血压: 140/90mmHg。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5年,最高血压: 160/110mmHg,平素不规律服用硝苯地平片、北京降压零号,血压控制不理想。心电图示:心率: 55次/分,V1—V4导联ST段下移≧0.1mv。

中医诊断:心痛;眩晕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

辨证:痰瘀互结

治则:利湿化痰,化瘀通络

处方:丹参30g,砂仁10g,檀香10g,水蛭7.5g,全蜕10g,僵蚕10g,生薏米30g,土虫7.5g,桃仁15g,茵陈15g,茯苓15g,泽泻30g,枳壳10g,青皮10g。

服前方10剂后,胸闷症状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仍口粘纳呆,舌苔黄滑腻,脉沉弦,转为痰瘀同治,前方加石菖蒲15g,郁金10g,海藻15(洗),昆布15(洗),龙牡各(先煎) 30g,海蛤壳(先煎) 30g。

又服10剂后,苔腻减半,口粘已除,精神好转。活动后自觉乏力。前方加入黄芪30g,二术各15g。

连服14剂后,舌苔转为薄黄,脉沉弦,痰热渐清,舌质隐青瘀暗,治疗以益气化瘀为主:黄芪30g,苍术15g,白术15g,丹参30g,砂仁10g,檀香10g,水蛭7.5g,全蜕10g,僵蚕10g,三七(吞服) 9g,泽兰10g,枳壳10g,青皮10g。经化瘀祛痰序贯治疗及化清结合,反复调整半年后,胸部憋闷性疼痛症状消失,舌质隐青,舌苔薄白,脉沉弦,复查冠状动脉CT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段狭窄20%-30%。复查心电图ST段回升至正常。

按语:

血瘀是贯穿于冠心病发展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稳定期患者的基础病理状态,已成为中医界的共识,血脉中之瘀亦可致痰,如《诸病源候论·诸痰候》中说“诸痰者,此由血脉奎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阐明了瘀血化痰的病理过程。即如《证治准绳》“聚则为痰”之谓。这种病理状态持续发展下去,痰借血体,血借痰凝,凝血为瘀,痰瘀互结,着于血脉,血脉上凝着之痰瘀结块使脉管本身受损,局部气血的运行和温煦受阻,日久胶结不解,凝之愈坚,这种痰浊瘀血相凝之结块即是动脉粥样斑块。即《丹溪心法》所说“痰挟瘀血,遂成囊窠”。对于此类胶结于血脉经络之内的痰瘀斑块,只有采取活血化瘀之“化”法,结合行气祛痰之“清”法,使已日久坚凝之斑块软化消散,化瘀成水,才能逐渐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即“瘀能化水”的临床运用。

本例患者经冠脉CT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段狭窄达50%,根据舌脉表现,证实为痰浊血瘀之有形实邪阻于心脉,在寒冷刺激、饱餐之后、情绪激动、劳累等诱因的刺激下,导致心脉挛急或滞涩而发为胸痛。先以丹蛭饮加减,体现活血化瘀之“化”法,即先“化”后“清”。服用10剂后,虽胸闷症状明显好转,但口粘纳呆,舌苔黄滑腻,胶结之痰浊凸显,有形之痰重在透豁,加入行气祛痰之“清”法,采用化清同治,加入稳心4号,待腻苔得退,再以“化”法,使瘀血化痰。如此反复调治,前后治疗半年余,经冠脉CT证实了本法的可靠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