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张力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亦称高压性气胸或活瓣性气胸,是一种危及伤员生命的胸部损伤。气体来源于较大的肺裂伤,亦可来源于支气管破裂或食管损伤。
【病因】
当胸部遭受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损伤后,致肋骨骨折,骨折端内陷刺破胸膜,进而刺伤肺组织或支气管、食管等,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吸气或咳嗽时,肺内压力升高,活瓣开放,空气进入胸腔;呼气时活瓣关闭,气体不能排出。胸膜腔内气体不断增加,压力增高,即形成张力性气胸。此外,某些开放性损伤,若胸壁伤口较小,而且与胸膜腔以活瓣形式相通,吸气时敞开,呼吸时关闭,外界空气不断进入胸膜腔,压力迅速升高,亦可形成张力性气胸。当胸膜腔内气体增多,压力急剧上升后,伤侧肺被空气压缩而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健侧,使健侧肺间接受压,上、下腔静脉失去胸腔内负压的作用,加之有移位扭曲,静脉回流受阻,故而在短期内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临床表现及诊断】
1.症状 伤员受伤后短时间内即出现显著的呼吸困难、紫绀,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昏迷。
2.体征 伤侧胸壁饱满,呼吸运动明显减弱,常伴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气管、纵隔向健侧移位。伤侧叩诊鼓音,心浊音界移向健侧。听诊呼吸音消失。
3.胸腔穿刺 穿刺针一进入胸腔,针栓即被顶出。排出大量气体后,短时间内胸膜腔内即又有大量积气重新形成张力性气胸。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血胸。
4.X线检查 胸透或胸片可见伤侧胸腔内大量积气,肺被压缩而完全萎陷,纵隔显著移位。
【治疗】
治疗原则是迅速排出气体,伤侧胸膜腔减压,并及时解除对肺和纵隔的压迫。
1.现场急救 立即用12~16号注射针头于锁骨中线第3肋间插入排气,并用橡皮管连接于水封瓶,使胸内积气能持续排出。紧急时或需要转运伤员,可于注射针头的尾端加一橡皮手指套,指套顶端剪一小口。伤员呼气时小口开放,气体即可排出;吸气时橡皮指套与针头尾端紧贴闭合,外界空气不能进入胸腔,如此可逐渐将胸腔内气体排出。
2.胸腔闭式引流 经肋间穿刺排气只是暂时性的急救措施,治愈张力性气胸则需做胸腔闭式引流术。由于外伤性气胸大多与血胸同时存在,故宜选择伤侧腋前线第6或第7肋间隙安置闭式引流管,连接于水封瓶。若肺损伤较轻,闭式引流即可将气胸解除,多于3~7d排气停止,若经胸部X线检查肺已复张,则可拔除引流管。
3.复合伤的处理 若经闭式引流后仍有大量气体或新鲜血液持续排出,则可能有支气管断裂或肺广泛裂伤或胸腔内血管破裂,此时则应及时行剖胸探查术;若合并有肋骨骨折,则需做相应的固定;若为火器、刃器所致的胸壁开放性损伤合并的张力性气胸,除按上述方法排气减压外,还应及时予以清创、缝合、包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