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心包腔穿刺术
心包穿刺常用于确定心包腔内积液的性质及病因,在心包填塞时,可进行穿刺抽吸,以缓解压迫症状,改善循环功能;还可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或进行心包腔冲洗;也可以将抽出液做细菌培养,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心包穿刺有一定危险性,穿刺前最好进行超声检查,以了解积液量的多少,确定穿刺部位、进针方向和深度。
【适应证】
(1)确定积液的性质(渗出液、漏出液),探索病源作出诊断。
(2)大量心包积液有压塞症状时,抽出积液缓解症状。
(3)心包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
(1)已形成慢性心包炎。
(2)少量心包积液者。
(3)对不配合的病人要谨慎施行。
【穿刺部位】
1.心尖区穿刺术 左侧第5肋间,心尖搏动外侧或心浊音界内侧1~2cm处,进针方向向后,向内(朝向脊柱)。
2.剑突下穿刺术 在胸骨剑突旁、左肋缘内侧,紧贴胸骨与胸壁成30°,进针方向向后,向上并稍向左。此处穿刺不经胸腔,不致感染胸膜,尤适用于化脓性心包炎时穿刺排脓。
【操作步骤】
(1)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
(2)确定穿刺点,消毒皮肤,铺无菌巾。
(3)穿刺点用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3~5mL局部浸润麻醉。
(4)穿刺针依所选定的点和角度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和肋间肌,徐徐进入,同时回抽,抽到积液即停止进针,待抽净后注入药物。如需心包腔冲洗,可留置细塑料管行抗生素冲洗,治疗化脓性心包炎。
【注意事项】
(1)心包腔穿刺有一定危险性,故穿刺指征必须明确,应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或指导,在心电图监测下进行。
(2)术前应向病人解释穿刺时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取得病人配合。术前可服安眠酮0.1g及可待因30mg,小儿酌减。
(3)抽液过程中,针管内装满液体,取下之前应夹住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
(4)穿刺时方向要准确,过内过深可损伤心肌或冠状血管,过外可损伤肺引起血气胸。
(5)抽液要缓慢,不可过快。如抽出液为血性液体、凝固,表明来自心脏,应立即停止穿刺。
(6)第一次抽液一般不超过1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300~500mL。
(7)大量心包积液抽出后,由于心血量急骤增加,有导致急性肺水肿的危险,故需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及全身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同时尚要警惕心律失常。
【术后处理】
(1)术后平卧位或半卧位。
(2)注意血压、脉搏、呼吸和心律变化,必要时可行床边心电图检查,以了解有无心律失常。
(3)观察痰量及痰的颜色,警惕肺水肿的发生。心悸、气急者可吸氧。
(4)术后继续针对病因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