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菌的培养及鉴定

真菌的培养及鉴定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丝状真菌菌丝粗壮,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成颜色不同的绒毛状或棉絮状;繁殖方式也多种多样,具有特殊的繁殖器官。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丝状真菌的重要依据。丝状真菌主要是形态学的鉴定,如不染色标本直接检查、乳酸酚棉蓝染色后检查,小培养观察特征菌丝及特征孢子的动态过程等方法。此外,还有血清学玻片凝集试验、动物致病性实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记录待检菌的生长情况并加以初步鉴定。

实验八 真菌的培养及鉴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真菌不染色标本的直接检查方法。

2.掌握乳酸酚棉蓝染色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墨汁负染观察新生隐球菌。

3.熟悉丝状真菌的小培养观察方法。

4.熟悉酵母型真菌的分离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临床上将真菌分为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浅部真菌,以及能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的侵袭性真菌。从形态结构,真菌分为丝状真菌和酵母型真菌。其中引起浅部感染的多是丝状真菌,而深部感染真菌则多是酵母型真菌和双相型真菌,也有少数丝状真菌(如曲霉菌、毛霉菌,青霉菌、瓶霉菌等)。

丝状真菌菌丝粗壮,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成颜色不同的绒毛状或棉絮状;繁殖方式也多种多样,具有特殊的繁殖器官。菌丝(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丝状真菌的重要依据。丝状真菌主要是形态学的鉴定,如不染色标本直接检查、乳酸酚棉蓝染色后检查,小培养观察特征菌丝及特征孢子的动态过程等方法。

酵母型真菌是圆形、卵圆形、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念珠菌往往能形成发达的假菌丝。酵母型真菌在形态学基础上还必须进行生化鉴定:有标准鉴定(包括糖同化试验、糖发酵试验、CAFC酚氧化酶试验、尿酶试验、KNO3同化试验、脂肪酸需求试验等)、自动仪器鉴定(如API20C,ID32C等)、显色鉴定。此外,还有血清学玻片凝集试验、动物致病性实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1.真菌不染色标本的直接检查。

(1)材料。

待测甲屑标本、12%KOH溶液。

(2)方法。

将待测标本置于玻片中央,滴加1~2滴KOH溶液,稍待片刻,盖上盖玻片,将载玻片置火焰上方微微加热,使组织或角质溶解,注意勿烤干或产生气泡。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除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子吸去周围多余液体,避免沾污盖玻片。低倍镜、高倍镜镜检。

(3)结果记录及分析。

镜检观察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初步报告。

2.乳酸酚棉蓝染色。

(1)材料。

菌株:红色毛癣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

主要试剂:乳酸酚棉蓝染色液。

(2)方法。

取洁净载玻片3块,分别滴加1~2滴乳酸酚棉蓝染液,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少量菌于染色液中,加上盖玻片(加热或不加热),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3)结果记录及分析。

观察真菌菌丝或孢子,绘图。

3.新生隐球菌墨汁复染色。

(1)材料。

菌株:新生隐球菌。

主要试剂:墨汁。

(2)方法。

取洁净载玻片1块滴加1滴优质墨汁,然后挑取少量菌与之混匀。按压滴法的制片方法,将一洁净盖玻片盖在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放一滤纸,轻轻按压吸去多余的混合液,注意勿留气泡。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3)结果记录及分析。

新生隐球菌为圆形或卵圆形酵母细胞,有芽生孢子,细胞外有一层胶质样荚膜,一般厚度与菌体相等。菌体和荚膜不着色,透亮,背景为黑色。

观察待检菌,绘图。

(二)真菌的培养及鉴定

1.丝状菌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

(1)材料。

菌株:红色毛癣菌。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2)方法。

大培养:用接种针挑取少量待检菌,接种于培养基上,28℃培养箱中培养7d,每日观察生长情况和菌落特征。

小培养: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倾注至无菌平皿使成很薄的一层,用解剖刀将培养基切成1cm2大小,挑取一小块置于无菌载玻片上;接种针挑取适量菌,接种至载玻片上的琼脂块的四周侧面,盖上盖玻片;将接好菌的载玻片放入一无菌平皿中,同时放置若干吸满灭菌水的无菌棉球,盖上皿盖,28℃培养箱中培养7d;每日镜检观察菌丝、孢子生成情况,根据丝状真菌的菌丝孢子进行初步鉴定。

(3)结果记录及分析。

大培养:记录菌落大小、形态、颜色(正面和反面)、质地(边缘和中间)。绘图或拍照。

小培养:每日记录绘图或拍照菌丝、孢子生成情况,参考真菌鉴定手册,根据丝状真菌的菌丝孢子进行初步鉴定。

2.酵母型真菌的培养。

(1)材料。

菌株: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

培养基:科玛嘉培养基、沙氏培养基。

(2)方法。

少量待检菌,分别接种于科玛嘉培养基、沙氏培养基上,37℃培养箱中培养24~48h,观察菌落特征。

(3)结果记录及分析。

酵母型真菌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或奶酪色菌落,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平板上,不同的念珠菌可形成不同颜色的菌落如图2-6所示,可初步鉴定。记录待检菌的生长情况并加以初步鉴定。

3.芽管形成试验。

(1)材料。

菌株: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

培养基:小牛血清。

img60

图2-6 不同念珠菌在科玛嘉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

(2)方法。

取无菌小试管2支,加入0.2mL小牛血清,分别接种少量的待检菌,充分震荡混匀后,37℃孵育;每隔1h用接种环取出含菌血清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共检查3次。

(3)结果记录及分析。

观察待检菌是否有芽管形成,出现芽管的大致时间,并绘图。

4.酵母型真菌的数码鉴定(示教)。

(1)材料。

待测菌、酵母型真菌生化鉴定微量管。

(2)方法。

参考“肠杆菌科未知菌的数字编码鉴定”,详见说明书。

(3)结果记录及分析。

参考“肠杆菌科未知菌的数字编码鉴定”。

四、思考与讨论

1.试述浅部真菌的菌落及镜下形态。

2.阐述双相真菌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