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时间:2024-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如怀疑血液细菌培养瓶中有细菌生长,用无菌技术取瓶内液体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发现细菌,根据细菌的染色性及形态特征发出初步报告。5.对细菌菌落涂片、革兰染色,发现革兰阳性球菌,葡萄串样或散在排列,触酶试验阳性,初步判断为葡萄球菌;触酶试验阴性,链状或散在排列,或成双排列,初步判断为链球菌属或肠球菌属。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培养,报阳性。用含有抗83型肺炎链球菌的抗体的全血清做荚膜肿胀试验阳性。

实验一 血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一、血液标本中常见的病原体

正常血液中没有微生物存在,一旦在血液中查出微生物即为异常,可能存在全身性感染、动脉静脉感染、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纵隔炎等。

上述疾病的血培养中常见的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细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奈瑟菌属(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卡他布兰汉菌等革兰阴性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阴道加特纳菌、结核分枝杆菌等革兰阳性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细菌及其他肠杆菌科、某些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布氏菌等革兰阴性杆菌。

二、血液标本一般细菌检验程序

血液标本一般细菌检验程序如图3-1所示。

img65

图3-1 血液标本一般细菌检验程序

三、注意事项

1.将血液培养瓶置35℃孵育箱中孵育,使用手工法,即每日定时观察3次,若无菌生长将培养基混匀,连续观察至第7d(全自动血培养仪观察同期是5d)。注意血液细菌培养瓶的变化(是否有浑浊、沉淀、溶血或颜色改变)。

2.如怀疑血液细菌培养瓶中有细菌生长,用无菌技术取瓶内液体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发现细菌,根据细菌的染色性及形态特征发出初步报告。

3.如发现培养液浑浊、溶血、绿色色素、表面菌膜生长、胶冻状凝固或细胞层颗粒状生长,均为细菌生长现象。用无菌技术取瓶内液体接种固体培养基。需氧培养瓶接种羊血琼脂平板、巧克力血琼脂平板,前者做普通需氧培养,后者放入5% CO2环境35℃孵育24h;厌氧培养瓶接种厌氧血琼脂平板和羊血琼脂平板,前者置厌氧环境进行35℃、48h厌氧培养,后者做普通需氧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对细菌菌落涂片、革兰染色,观察细菌形态及染色性,如为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和硝酸盐还原试验,氧化酶阴性、触酶试验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者初步判断为肠杆菌科细菌,接种KIA、MIU培养基。KIA、MIU培养基上的生化结果符合沙门菌属者,用沙门菌属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后确认血清型:KIA、MIU培养基上的生化结果符合肠杆菌科其他菌属;氧化酶试验阳性或阴性,不发酵或不利用葡萄糖者,疑为非发酵菌。

5.对细菌菌落涂片、革兰染色,发现革兰阳性球菌,葡萄串样或散在排列,触酶试验阳性,初步判断为葡萄球菌;触酶试验阴性,链状或散在排列,或成双排列,初步判断为链球菌属或肠球菌属。

四、病例分析

1.患者,男,59岁,因上腹部胀痛1周入院,常有高热,胆绞痛,全身中毒症状、皮肤瘀点或瘀斑等。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培养,报阳性。将该阳性血液移在血平板上进行培养,形成圆形、灰白色、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

(1)根据上述结果,该患者感染的病原体首先考虑是什么?

(2)根据该菌的特点写出详细的检验程序。

2.患者,女,67岁,因常年瘫痪卧床,引起骶尾部褥疮,近期有皮肤出血点和瘀斑,持续发热、昏迷,白细胞不高、血小板减少并继续下降,将其血液进行培养,结果报阳性,将阳性血移到血平板上进行培养,成灰白色有溶血环,形成小菌落,呈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

(1)根据上述结果,该患者感染的病原体首先考虑是什么?

(2)根据该菌的特点写出详细的检验程序。

3.患者,男,21岁,高热41℃,休克。血培养可见革兰染色阳性、柳叶刀状双球菌。血琼脂再次培养可见细小、半透明的、呈α-溶血环的菌落,该菌可被胆汁溶解,并可被奥普托辛(optochin)抑制。用含有抗83型肺炎链球菌的抗体的全血清做荚膜肿胀试验阳性。

(1)根据上述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血培养结果,该患者感染的病原体最可能是什么?

(2)根据该菌属的特点,写出其详细的检验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