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有一座特殊的博物馆,新建不久,周围还在进行扩建。据说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再现一段历史故事。宣传页上清楚地写着:要“收藏一段特殊记忆,再现原汁原味历史”。
1968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根据毛泽东的“五七指示”,中央、国务院在全国18个省区办了106所“五七干校”,有13.5万名干部、职工、知识青年及其家属被下放劳动。同时各地还办了数以千计的“五七干校”,至少有数十、上百万党政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在其中劳动。时间持续长达十余年。
石嘴山的这座博物馆是在“五七干校”原址上修建的,当年这里集中了中央、国务院机关上千名干部。博物馆在入口大厅的显著位置,标出了这些干部的姓名和所属单位。展馆内的墙上,整齐地排列着近百位干部的照片,下方标注了他们的姓名和身份。馆内陈列了2000多件不同类型的实物以及600多幅照片和许多文史资料。收集、整理、保留下这么多当年“五七干校”的照片、实物等资料是一件很费事的事情。
建设这样一座博物馆是要展示什么呢?据馆方介绍,这是为了“正确把握和解读这一段历史,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客观地展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横断面,多侧面地反映‘五七干校’的真实生活;展现一段原汁原味的历史”。
“五七干校”这段历史,我认为是需要重新进行审视和评价的。首先需要弄清楚“五七干校”这个“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事物,是应该从正面描述、肯定它呢,还是从负面描述、表现它呢?这是一个基本立场和态度的问题。博物馆似乎采取了前者。博物馆展现这些干部在“五七干校”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思想发生了转变,并没有“多侧面”地反映,更没有揭发、批判的内容。这就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就明显不真实,就有问题。
“文化大革命”是在错误路线、错误思想指导下发生的,是当时党内高层个别人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出错误判断的情况下出现的,是为了揭发、揪出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向走资派夺权。“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干部一律被要求重新接受再教育。下放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就是干部思想改造的一个途径。说得更明确些,“文化大革命”中干部下放劳动,是错误路线对广大干部迫害的表现,是干部被集体关进牛棚进行思想改造的做法。既然如此,“五七干校”的历史,又怎么能够从正面反映,甚至总结呢?美化“五七干校”,不讲为什么下放这些干部,不讲干部在“五七干校”中受到怎样的待遇,一些人受到怎样的迫害,这无疑是在为“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唱赞歌。
广大干部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和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及大批所谓有问题人的家属、子女被迁赶到农村一样,都是“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造成的,是应该重新进行审视,做出客观、公正评价的,是不能肯定的。
被下放的干部,在“五七干校”中当然也不是没有收获。他们远离了城市斗争中心,不再被揪斗,客观上也就保护了这些人。他们下放到干校劳动,处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了解中国底层的真实情况,对他们思考中国现实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参加劳动,对长期脱离生产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来说,也是一种实际的锻炼。
“五七干校”博物馆周边正在进行整体开发建设。把“五七干校”当作红色旅游地,作为重点开发项目,是需要认真考虑的。要将这里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博物馆,展示什么,有关部门一定要想清楚,不然耗费大量资金,反而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10月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