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发现泌尿系统结石的历史

人类发现泌尿系统结石的历史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泌尿系统结石又称尿石症,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泌尿系统结石最早是国外考古学家E.Smith在考古时发现的。这是迄今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泌尿系统结石,被发现后一直存放在英格兰博物馆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泌尿系统结石形成因素也更加明确,诊断上更加全面和精确。祖国医学认为泌尿系统结石相当于中医的“砂淋”“石淋”及部分“血淋”“气淋”。

泌尿系统结石又称尿石症,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及尿道结石。泌尿系统结石最早是国外考古学家E.Smith在考古时发现的。据记载:太古时期(公元前4800年)一个10多岁的木乃伊男孩盆腔内有膀胱结石,该结石呈黄色,部分已碎裂,其核心由尿酸组成,成层的磷酸钙、草酸钙和磷酸镁铵包绕其核心。这是迄今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泌尿系统结石,被发现后一直存放在英格兰博物馆内。其后不断出现有结石病的记载,如Shattock在公元前4200年的木乃伊体内发现有4个肾结石,均呈桑葚样,表面粗糙,成分为碳酸钙、磷酸钙和草酸钙;在埃及文字记载中,公元前1500年前有结石样病的记载;Ruffer证实公元前1200年的木乃伊肾内有钙化的血吸虫卵。

中西方对结石病的形成也有许多记载,在古代中东地区,Seidel报道古土耳其境内结石病较罕见,而在古波斯结石病较多,可能与食用水果和酸性饮食有关。在古印度的文献记载中,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已提出经耻骨点取膀胱结石的观点,甚至认识到膀胱内如有残余结石存在,又可成为结石核心,并长大成石。古印度将结石分为3类,即由脓、气、胆汁和精等形成相应的磷酸盐、草酸盐和尿酸石。在古希腊的文献记载中,奥林匹克时代似已有结石。Hippocrates在公元前400年已认识肾和膀胱结石,并用剩尿法治疗肾绞痛。他曾用手术切开引流治疗肾周围脓肿。虽然他发现尿石症患者尿内有砂粒沉淀,并提出饮用混浊的河水或石灰水可能导致此病。但他禁止用手术取肾结石,他的号召影响欧洲不用手术取石达2 000年之久。古罗马著名医师Galen在公元130~200年提出结石病与遗传、种族、气候、饮食、痛风、风湿及代谢病有关,并认为痛风石和尿石的来源和性质相同。公元1450年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及应用,同时开展了疾病病因学的科学分析,加速了各种科学的进步和相互渗透。Versalius解剖尸体,确定了肾的位置,并准确地认识了尿液的排泄,他在膀胱结石术出现后开创了耻骨上膀胱造口术。Paracelsu在化学研究中做了许多,他把结石的成因比喻为酒瓶的沉淀或积垢,他猜想结石与钙化是由食物中的黏液或黏合物等形成。1588年Diaz发表《肾、膀胱和尿道疾病的治疗》,所以Diaz是泌尿科奠基人之一。1599年法国Helmont认为不能消化的食物自尿排除,结石是尿内的异常成分,并宣称结石有多种病因;结石成分由尿内多种物质形成,甚至假定结石须先有一核心,但还需某种复杂酶的作用。Sydenham认为患者尿酸结石是由于尿内某种晶体过多引起的。1684年Von Heyde首先报道肾结石有复杂的结构,他首先研究结石,除去晶体并获得基质网。1600年Jensens发明了显微镜。1673年Leeuwenhoek用放大160倍的显微镜首先发现红细胞、细菌和原生动物。其后科学家对结石现象产生兴趣,并做了很多研究。丹麦Steno宣称溶液内可有晶体生长,晶体可成层地生长在核心上。1690年Hulgen相信晶体是在小球体上生长成石。1695年Leeuwenhoek总结“各种盐的溶液可析出不同的晶体”。1709年Guglielmimi证明各种盐晶体的外形不同。RomedeIislc等证明氯化钠在尿内可形成八角形晶体。1800年Fouareroy等从含有尿素的溶液内亦发现有八角形晶体。

1626年William Harvev首先了解了肾的生理学,他发现心脏跳动能控制全身动静脉内血的循环。其后Maipighi发现动静脉间的微血管循环,1662年他写的《内脏的结构》一书中用显微镜观察肾的结构。同时意大利青年解剖学家Bellini用肉眼观察肾脏,发现呈放射状的肾小管,其后又发现肾内肾小球的动脉及流出的静脉,经肾曲小管与肾小管相连;他首先测定尿的密度,并蒸发尿液而研究“固相”的成分。1670年Vambe Cari在实验室将狗的一侧肾切除后,该狗仍能生存。1757年Hervin虽然已用肾周围脓肿手术引流,但对无感染的肾结石不用手术治疗。直至18世纪末,人们未曾考虑肾结石形成的原因。

随着生物化学、物理和生理学的发展,当时开始强调各种结石的基本病因、结石成分及类型。1776年Carl Wilhcm Sheele首先从结石中分离出尿酸,其后Bergmann和Morveau证实并称之为尿石酸。19世纪初,法国Vanquel和Fourcroy,以及英国Wollastom和Maroet提出饮食与结石形成的关系。1884年Willam Bowmann用较好的显微镜进一步证实肾小球与肾小管的关系,并发现所谓Bowmann膜。1844年Carl Ludwig发现肾小球后可滤过血的成分,但血细胞和蛋白质不能滤过。1851年Samuel Gross写书《尿石的分布》。1855年Virchow报告肾病理钙化。1848年Heller报告“尿微结石”。1856年Meckel von Hemsbach指出尿石形成主要依靠一些有机物及其他可沉淀物,他特别指出:因尿路炎症所形成的有机物的胶着或黏基质的作用而形成结石。1857年Michae1 Farady提出尿胶体学说。1884年Ebstein分析结石时总结结石均有一蛋白质形成的网架,而晶体随后附其上形成结石。

19世纪晚期Nitze发明膀胱镜,很快即用于诊断结石。1929年英国SWirft Joly在所著《泌尿器官的结石和结石病》中提出除饮食能影响结石外,地理位置、种族、遗传、气候、慢性病、泌尿器官的先天畸形、性别和年龄等也能影响结石的生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泌尿系统结石形成因素也更加明确,诊断上更加全面和精确。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和内腔镜的问世,使原来单一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走向微创取石术,给亿万个泌尿系统结石病患者带来福音,使他们在微创伤、痛苦小、费用低的情况下达到治愈结石的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泌尿系统结石相当于中医的“砂淋”“石淋”及部分“血淋”“气淋”。祖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对泌尿系统结石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预防等的记载,如“砂淋”“石淋”“腰痛”“尿血”等。“砂淋”“石淋”是指尿中挟带有砂石,腹痛、小便艰涩、尿道刺痛的一类病症。古代医学文献如《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以及后世许多医家著作中都有记载,不仅在病因病机、症状体征等方面有详细描述,而且在治疗上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在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素问》中已有“淋”的记载:“阳明司天之政……小便黄赤,甚则淋。”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对淋证的病因和症状有极为简要生动的记载:“热在下焦,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指出尿血、淋秘是由于下焦有热。“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文中虽未指明是“砂淋”“石淋”,但与现代医学中泌尿系统结石病出现的症状极为相似。华佗《中藏经》中更是明确详尽地描述了砂淋的症状:砂淋者,腹脐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有大者如皂角子,或赤或白,色泽不定……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结聚成砂,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之类。盖肾者,水也,咸归于肾,咸积于肾,水留于下,虚热日甚,煎结而生,又非一时之作也,盖远久乃发,成即五载,败即至年,壮人,五载祸必至也,宜乎急救,八淋之中,此最为危矣。此为淋证临床分类之雏形,并阐述了砂淋的病因病机,指出了其危害及预后。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石淋”亦有类似记述:“石淋者,淋而出石也……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令闷绝。”这一段文字可以说对膀胱结石的症状做了形象的描述。有关治法及方药的记载,华佗《中藏经》认为“砂淋者……宜乎急攻,八淋中惟此最危”,急攻不外乎下结石、通淋秘之类。后代诸医家认为,本病发病机制是肾虚下焦积热,而主张一面用滋阴清热以治其本,一面利水通淋以治其标,如《丹溪心法》记录:“诸淋……余铆用黄柏滋肾丸,每一百丸用四物汤和甘草梢、杜牛膝、木通、桃仁、滑石、木石煎汤空心吞服,兼灸三阴交……累试累效。”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记载:“石淋清其积热,涤出砂石,则水道自利。”明代李梃《医学入门》主张“治膏淋、石淋,郁金、琥珀开郁,青皮、木香行气,蒲黄、牛膝破血,黄柏、生地滋阴”。以“开郁行气,破血滋阴”作为治疗石淋的原则,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中指出治淋的辨证要点:“治淋之法在渴与不渴。热在气分,渴而小便不利者,肺中伏热,水不能降,宜气薄淡渗之药,清金泻火以滋水之上源。热在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者,肾膀无阴而阳气不化,宜气味俱阴之药,除热泻秘以滋水之下源。”指出口渴热在气分,宜清肺泻火,淡渗利水;口不渴热在血分,宜滋阴清热,通淋泻秘。李用粹又指出:“膀胱热用五淋散……砂淋用石韦散,又有积久淋病用前法不效者,以补中益气汤升提阳气。”中医学文献中还记载有淋证的治疗禁忌,如《金匮要略》云:“淋家不可以汗,发汗则必便血。”《证治汇补》载:“凡小肠有气则胀,有血则小便涩,小肠得热,小便痛,禁用补气之剂,盖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又曰:“淋家发汗者死,轻者必便血,重亡津液也,又淋症口渴多汗者,不可轻用淡渗”等。古代医家对“砂淋症”论述记载,给我们后人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辨证施治奠定了基础。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有关《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将泌尿系统结石正式命名为“石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