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引流管包括:经皮肾造瘘引流管、输尿管双“J”引流管、膀胱尿道引流管。它们主要有保持通道畅通,引流尿液、异物、结石碎片,防止管道粘连的作用。
经皮肾造瘘引流管主要起到引流尿液、异物、结石碎片,减少尿液外渗,压迫皮质通道,减少出血,为下次手术保持通道的作用。
经皮肾造瘘管的放置方法如下。
1.在肾镜的直视下将工作鞘推至肾盂或肾盏内,造瘘管从工作鞘置入,进入肾盂或肾盏内,置管的深度略超出工作鞘的长度。
2.外管用缝合线固定皮肤上。
3.外接尿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通常尿袋的尿液1~3 d变清。要观察尿液的颜色、有无血块及结石碎片。
4.如果需要二期手术的,先从造瘘管内置入导丝固定后,再缓慢拔出引流管。
5.经皮肾造瘘口漏尿较多说明管腔打折或进入输尿管内,可从引流管内注入造影剂,在X射线视屏下进行调整。
6.拔出造瘘引流管:经皮肾镜术后,结石已净,尿液已清,需要拔出引流管。拔管前1~2 d需要夹闭管腔,观察有无腰痛、发热、漏尿等症状。如果有上述症状要推迟1~2 d再拔除。经皮肾造瘘引流管拔出后要用纱布外敷(图14-1)。
图14-1 经皮肾造瘘引流管
双“J”管是用膀胱镜把双“J”管从尿道,经膀胱置入输尿管内的引流管,建立肾膀胱通道。起到肾内与输尿管引流,防止输尿管粘连作用。
双“J”管也称双猪尾巴管、输尿管支架管,一般由不透X射线的聚酯和聚硅氧烷材料制成。双猪尾单袢,支架管杆体30 cm、直径4~8 F,杆体与猪尾部均有引流测孔,呈不规则等式排列,辅助设备包括145 cm长、直径0.96 cm的软头不锈钢导丝,70 cm长聚氨酯导管和0.5 cm长的聚丙烯支架管定位器。
用2%利多卡因,5~10 mL,从尿道口内冲击尿道做浸润性麻醉,患者取截石位,会阴用0.1%新洁尔灭消毒,铺上洞巾,将膀胱镜插入膀胱,找出输尿管口,把导丝导入输尿管内。通过导丝引入双“J”管,再利用顶管通过导丝将双“J”管前端推入肾盂,末端留在膀胱内约3 cm,拔出导丝及顶管后,用X射线确认双“J”管的位置。
把双“J”管上端跨入肾内,下端输尿管末端留至膀胱内3 cm。
主要引流肾内积水、异物、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残留的小结石碎片,防止输尿管堵塞。
主要引流肾内积水、异物、输尿管取石术后残留的小结石碎片,防止输尿管堵塞或粘连。
一般应用肾内大结石,碎石易形成结石巷,导致肾积水感染,以致肾脓肿。碎石前先置入双“J”管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它起到引流作用,只许被碎的细小的结石通过,把大块结石留在肾盂内,待下次冲击时排出体外。双“J”管的置入对预防石街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的肾内结石全部排出或残留少量的结石即可拔管。原则上国产管可置放6~8周,进口管可置放12~16周拔出。
男性可用浸润性麻醉从尿道口浸入,3~5 min后进入膀胱镜,用异物钳取出双“J”管。女性不需要任何麻醉,可直接取出。
双“J”管上移或脱落都失去引流的意义。若是肾内结石引流,管上移会导致管滞留于肾内,阻碍结石的排出,脱落会导致结石滞留管以上,碎石过多时会形成结石巷。若是输尿管镜取石术后置入双“J”管上移时引流无效,因取石造成的输尿管末端充血水肿,患者会出现剧痛的现象,如同急性输尿管结石的症状。脱落管滞留在膀胱内,碎石片难以排出,可见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征的症状。
1.多休息,活动频繁会出现尿中带血、尿急、尿频、尿痛的现象。
2.膀胱内不要憋过多的尿,因输尿管中有双“J”管,膀胱过度充盈会引起尿反流,可见腰部胀痛的症状。
膀胱尿道引流管也称导尿管,有气囊导尿管和单腔导尿管两种。气囊导尿管也称双腔导尿管,单腔导尿管为外固定,气囊导尿管为内固定,其作用是引流尿液及异物。
外尿道口常规消毒,将导尿管涂上液状石蜡,从尿道口内缓缓推进,进入膀胱后可见导尿管外口流出尿液,然后固定,接上尿袋。气囊导尿管进入膀胱后从气囊腔内注入20 mL的液体或空气,使气囊膨大,跨在膀胱内尿道口,防止滑脱。
其临床意义主要起到尿液引流和观察进水量与出水量的作用。
1.导尿管置入困难,当尿道梗阻或狭窄时导尿管置入会困难,如有梗阻的先解除梗阻再置入,如有尿道狭窄的,先用不同型号金属尿道探子,进行尿道扩张后再置入。
2.当膀胱的尿液高度充盈时,尿管置入后先放500~800 mL尿液,夹闭尿管40~60 min再进行放尿,否则会引起膀胱收缩性出血。
3.拔出导尿管,当引流需要终止时,单腔除去外固定,可直接拔出。气囊导尿管拔出时,先抽净气囊的空气或液体,再缓缓拔出导尿管,否则会引起膀胱撕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