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泌尿系统结石的中医辨证施治

泌尿系统结石的中医辨证施治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水源的匮乏,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泌尿系统结石日益上升,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居首位。我国的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是世界上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而且泌尿系统结石,特别是上尿路结石,所继发或并发出现的梗阻、感染、息肉或肿瘤以及肾功能损害甚至丧失等也有所增加。目前对草酸钙结石尚无有效的溶石药物。

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水源的匮乏,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泌尿系统结石日益上升,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居首位。我国的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是世界上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而且泌尿系统结石,特别是上尿路结石,所继发或并发出现的梗阻、感染、息肉或肿瘤以及肾功能损害甚至丧失等也有所增加。因此,正确的治疗,不仅可使患者尽快康复,而且重要的是可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作,并提高疗效。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技术、体内碎石机和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发展及普及,临床上绝大多数尿路结石通过微创的治疗方法,将结石粉碎并取出或排出体外,但仍有少数比较小的尿路结石,以及通过其他方法治疗后残留的小结石可以选择内科的治疗方法。且较小的尿路结石通过内科治疗方法排石更经济、方便、安全和有效。另外部分患者由于患有代谢性疾病,虽然治愈了现有的结石,但是不久又有新的结石形成。还有部分患者某些疾患禁忌微创术及开放性手术,因此必须把它放在药物治疗方面,针对这些情况,内科治疗具有突出的优势。

尿路结石的内科治疗包括3个方面:①排石;②溶石;③预防结石复发。排石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中、西药物,促进肾盂、输尿管的蠕动,增加肾盂、输尿管的排空速度及排空率,进而促进上尿路结石的排出。溶石治疗是通过化学方法溶解结石或结石碎片,以达到清除结石的目的。泌尿系统结石包括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感染结石及含钙结石等种类,各种结石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溶解度不一。由于体外冲击波碎石及体内碎石的广泛临床应用,使大的结石变2~3 mm的碎石块,进而使溶石治疗成为可能。溶石的途径有二:一是间接法,就是通过口服或静脉输入的全身用药法;二是经输尿管插管或肾造瘘管直接冲洗的直接法。结石的预防是通过针对结石形成的因素而采取的内科治疗措施,如通过改变尿液的酸碱度、增加抑制结石形成的物质、干扰促进结石形成的因素、抗感染以及抗代谢异常等方法预防结石形成。

内科治疗尿路结石,是用创伤最小的方法来解除患者的痛苦、排除结石、保护肾功能、预防结石的复发。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应该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确定。对于适合选择内科治疗的患者,要严格地掌握其适应证,以解除患者的痛苦,排出结石,改善肾功能。

1.排石疗法的适应证

(1)排石率与结石的横径有关 上尿路结石的直径>0.7 cm者,结石自行排出的可能性很小;结石的直径为0.4~0.7 cm者,虽然结石的自然排出率在30%左右,但是,患者须忍受肾绞痛的痛苦。位于输尿管上段的结石通常较大,排出率大约为22%,位于输尿管下段的结石一般都较小,其排出率大约为71%。因此,排石疗法推荐用于结石直径<0.6 cm的上尿路结石。

治疗肾上极的结石后要多活动,多蹦跳有利于结石的排出。肾下极的结石治疗后要采取倒立体位,叩击背部,起到体位引流的作用。当然肾小盏、肾锥体管内、肾内憩室内结石内科治疗是无效的。治疗后要多饮水,饮水的目的是增加尿量,有利于尿道的冲刷使结石排出。

(2)结石表面光滑 由于结石的表面粗糙易损伤黏膜,在排石的过程中易擦伤尿道,引起黏膜水肿,导致结石嵌顿,不利于结石的排出。因此,排石疗法应该选择表面光滑的结石。

(3)结石以下的尿路无梗阻 当结石以下尿路存在梗阻时,排石疗法属于禁忌证。如有伴有尿路梗阻的结石患者治疗,原则上首先是解除尿路梗阻。

(4)结石未引起尿路完全梗阻 停留部位少于2周以上,引起梗阻的输尿管结石,只要对侧肾功能与排泄正常,即使结石引起重度梗阻达4周,也不至于造成患侧肾功能的永久性损害。在这段时间内,进行以药物为主的内科保守治疗是较为安全的。当结石停留于尿路一个部位长达2周以上,则可能刺激黏膜引起充血、水肿。导致炎性息肉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肉芽组织包绕等病理性改变,造成结石的移动受阻。因此,对于结石停留部位大于4周时,应该考虑进行腔镜及体外冲击波碎石等介入治疗。

(5)特殊成分的结石 实验证明,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可在不同的碱性溶液内溶解。一般来说,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的药物溶石效果是不错的,即使结石的直径超过0.6 cm,仍然推荐对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采取溶石疗法进行治疗。目前对草酸钙结石尚无有效的溶石药物。对感染性结石虽有少数溶石成功的报道,但是,多数的专家认为在溶石的过程中,有促进感染性结石患者尿路中细菌感染扩散的危险,因而能够溶解感染性结石的溶石剂仍然处于研究的阶段。

(6)腔镜碎石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残余及残留性结石 对腔镜取石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残留及残余性小结石,应用药物排石疗法具有促进排石和加快排石的功效。

2.排石疗法的禁忌证

(1)肾积水明显 对于肾积水明显的患者,若肾集合系统分离>2.5 cm,应及时引流,以便争取恢复肾功能。内科治疗耗时较长,保守治疗不利于肾功能的恢复,会耽误治疗时间,延误病情。

(2)合并泌尿系统感染 对于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首先应该有效地抗感染,在感染不能通过内科治疗控制的情况下,应积极进行外科干预,而不应一味地等待而导致感染的扩散。

(3)疼痛持续存在(超过24 h)或者疼痛频繁发作而结石无移位 肾绞痛的持续存在、多次对症治疗无法缓解或者绞痛频繁发作,虽然经过内科治疗而结石无移位时,提示存在着结石的嵌顿。对于这些患者应该采取腔镜取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等积极的方法进行治疗。

(4)结石以下有尿路梗阻 对于结石以下存在尿路梗阻者,必须解除其尿路梗阻,未解除梗阻前禁止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对于结石以下的尿路曾有过手术史或者腔镜操作史者,应该慎用内科保守治疗。

(5)急、慢性肾衰竭 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代谢异常,内科治疗可致水钠潴留。因此,对于伴有急、慢性肾衰竭的结石患者,不宜采取单纯的内科保守治疗。

(6)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目前,关于内科保守治疗所采用的药物是否会导致胎儿畸形的问题,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来说明。因此,对妊娠期、哺乳期的结石患者建议不要采取单纯的内科保守治疗。

1.每日饮水2 000~3 000 mL,昼夜均匀 大量饮水能够增加尿量,促使输尿管的蠕动增强,起到冲刷尿路,促进其排出的作用。当出汗过多或腹泻时要补充充足的水分。

2.应用止痛药 一般常用双氯酚酸钠栓剂塞入肛门,双氯酚酸钠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降低痛觉神经末梢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具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双氯酚酸钠还能够减轻输尿管水肿、减少疼痛发作风险、促进结石排出。因此,对于输尿管结石,特别是合并有肾绞痛的患者推荐应用双氯酚钠栓剂塞肛。

3.应用α-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坦索罗辛是一种高选择性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够高选择性地阻断α-1A、α-1D两种受体亚型,不阻断α-1B受体亚型。因此,直立位低血压的发生率极低,副作用更少。研究表明,一方面坦索罗辛可以降低输尿管内压、降低输尿管蠕动的振幅、增加输送尿液的能力;另一方面,坦索罗辛使输尿管平滑肌松弛,阻止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同样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此外,坦索罗辛还能够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绞痛。目前的研究认为,坦索罗辛可以增加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率、缩短排石的时间。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也同样具有松弛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作用。

4.疼痛较剧烈 用以上药物效果不明显的,可选用阿片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给予止痛。

5.溶石疗法 主要应用于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对感染结石虽有少数溶石成功的报道,但多数专家认为有促进感染扩散的危险,和含钙结石的溶石剂一样尚处于研究的阶段。

(1)尿酸结石的溶石疗法 ①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 000 mL以上,保持尿路的通畅,便于结石随尿排出;②避免高嘌呤饮食,限制动物蛋白摄入,禁饮酒、咖啡、浓茶等;③口服别嘌呤醇,根据血、尿的尿酸值调整药量;④碱化尿液:口服枸橼酸钾或碳酸氢钠片,维持尿液pH值在6.5~6.8的范围。

(2)胱氨酸结石的溶石疗法 ①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3 000 mL以上,特别注意保持夜间尿量要多;②低蛋白饮食;③碱化尿液:口服枸橼酸钾或碳酸氢钠片,维持尿液pH值在7.0以上;④上述治疗无效时,可以应用青霉胺,但是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6.总攻疗法 总攻疗法是我国医务工作者长期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促进排石的方法,虽然目前有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但总攻疗法由于其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应用,所以总攻疗法仍然有其应用价值。总攻疗法并非适合于所有患者,对于尿路有感染、尿路有梗阻、患侧肾功能不全、身体虚弱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禁用。总攻疗法其实是通过大量补水、利尿以产生大量尿液而产生尿的冲击作用,配合扩张输尿管的药物扩张输尿管,通过剧烈运动促使结石排出。对人体循环系统影响较大,所以肾功能不全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总功疗法尤为慎重。

总攻疗法各地略有不同,基本方法是:①通过辨证施治选择中药方剂,口服中药一副,水煎200~300 mL,顿服;②15 min后口服氢氯噻嗪、肌内注射黄体酮、饮水1 500 mL; ③1 h后再次饮水1 500 mL;④再服上述中药二煎200 mL;⑤皮下注射吗啡、肌内注射阿托品;⑥跳跃活动。总攻疗法一般每周2~3次,2周为1疗程,治疗过程中通过超声动态观察结石移动。

7.适度运动 根据结石部位选择不同体位排石,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泌尿系统结石相当于中医的石淋,症见患者腰腹疼痛伴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或尿中夹有砂石等而得名。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有关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将泌尿系统结石正式命名为石淋。早在《内经》《金匮要略》中已有论述。如“淋之为病,小便如栗状,小腹弦急,痛饮脐中”。早在汉代《中藏经》中也有论述,曰:“砂淋者,脐腹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

1.热蒸汗多、少饮 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的人群,一是对人体体量蒸发的太过,二是汗出的太多,使人体津液丢失太过,或长期不喜饮水的人群,尿中的浊气不能正常地排泄,久炼成砂、聚大成石,形成石淋。

2.外感湿热 湿热为阳邪,易化火或久居湿地,湿热郁蒸于下焦,结于肾与膀胱,消烁阴液致肾阴虚,伤及膀胱,引起热淋,症见:尿急、尿频、尿痛及血尿等症状。

3.饮酒、偏食 长期饮酒或偏食如菠菜、豆腐之类者会烧灼肾及膀胱,炼液成痰或尿浊增多,形成尿液中痰浊之石。

4.食肥甘,房劳 食肥甘易过盛化痰,积于下焦与尿中浊气相结成石。房事过度损伤精血,化火耗阴,煎液成石。

5.命门火衰,膀胱失约 年老体弱,肾气不固,膀胱气化功能失常,使尿液积于膀胱,尿浊不下,潴留成石,形成石淋。

1.湿热下注

症状:恶寒发热,腰腹剧痛或放射至腹股沟及会阴部,伴有恶心、呕吐、尿频或尿中夹石,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湿热阻于下焦,砂石梗阻于尿路,故见腰腹剧痛或伴呕吐。湿热下注于下焦灼烁膀胱故见尿痛、血尿。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清热利湿,排石。

方药:瞿麦、萹蓄、车前子、大黄、滑石、栀子、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甘草。若有尿血者,加白茅根、生地榆。若见呕吐者,加生姜、竹茹。疼痛甚者,加白芍,甘草加大剂量。

2.气滞血瘀

症状:腰腹剧痛持续性或发作性,呕吐,或饮入即吐,小便或突然中断或淋漓不尽或带血,腹胀,大便不通,经B超、X射线尿路平片确诊急性输尿管或前后尿道结石,舌质紫暗,脉弦紧。

证候分析:腰为肾之府,血液瘀于肾,结石滞于管道之中,不通则痛,气滞血瘀,腑气不通,二便不畅,甚者有闭窍之象,或小便余沥不尽,带有血丝状,舌紫暗、有瘀点,乃为瘀血之证。

治疗:行气活血,通腹通窍,排石。

方药:桃仁、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川牛膝、鸡内金、琥珀、鱼脑石。

3.汗多伤津

症状:高温劳作,汗多,少饮,腰部酸痛,口干,尿赤,大便干或尿中夹有石块,舌质红、苔少。

证候分析:患者长期在高温下劳作,汗多少饮引起伤津,尿液浓浊易形成结石,可见口干、尿少便干等症状,舌质红、苔少为津亏之象。

治疗:养阴生津,排石。

方药:麦冬、生地黄、玄参、芦根、鸡内金、海金沙、冬葵子。

4.肺气郁闭

症状:小便点滴不下,或如细线,或癃闭不通,腹胀喘咳,口干咽燥,烦渴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证候分析:肺为水上源,热壅于肺,肺气不宣,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输布膀胱又因热气旺,砂石下移膀胱,阻塞尿道,致肺气痹阻。可见小便不通,腹胀脐满,舌质红,苔黄,脉数之象。

治疗:宣肺通闭,利尿排石。

方药:葶苈子、桑白皮、杏仁、黄芩、石韦、鸡内金、琥珀。

外治:通关散吹鼻。

5.脾肾阳虚

症状:小便淋漓不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白或浮肿,大便溏泄,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砂石梗阻于尿路时间过久,出现久淋不愈或湿热耗伤正气,或年老体弱以及劳累过度,房事不节致脾肾阳虚,砂石阻于尿道见小腹癃闭或淋沥不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脉沉无力等。

治疗:温补脾肾,利水排石。

方药:人参、附子、干姜、白术、吴茱萸、黄芪、桂枝、云苓、泽泻、车前子、鸡内金、鱼脑石。

6.肾阴虚

症状:头晕耳鸣,口干,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尿少,或尿有砂石,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房劳伤阴,阴液亏耗,津炼成石,见患者头晕耳鸣,口干,腰痛酸软为阴虚之象。见小便不利或尿中排石是为石淋证之一。

治疗:补肾养阴排石。

方药:熟地黄、泽泻、山药、山茱萸、车前子、牡丹皮、鸡内金、石韦。

针灸疗法无循证医学证据,可作为辅助疗法,不建议单独应用,包括体针、电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肾俞、中脘、京门、三阴交、足三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