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预防方法

其他预防方法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泌尿系统结石病在我国是一种高发病,一旦犯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接受古训“未病先防”,以减少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高发年龄为20~50岁,占90%,男性略多发于女性。泌尿系统结石虽经过有效的治疗,但仍有一定数量的病例会出现结石复发,因此,如何预防结石再发更显其重要。可见,泌尿系统结石治愈后给予饮食指导对于预防结石复发非常重要。

我国早在《黄帝内经》上记载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目前泌尿系统结石病在我国是一种高发病,一旦犯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接受古训“未病先防”,以减少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

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高发年龄为20~50岁,占90%,男性略多发于女性。结石按其成分可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尿酸结石及感染性结石等。国内大多数统计资料表明,结石的成分中草酸盐最为多见,约占90%,资料统计结果显示草酸盐的检出率为86.9%。结石多以混合结石的形式出现,主要为草酸钙和磷酸钙及尿酸盐的混合结石。结石复发与结石的成分密切相关。泌尿系统结石虽经过有效的治疗,但仍有一定数量的病例会出现结石复发,因此,如何预防结石再发更显其重要。尿路结石的形成受到诸多遗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条件、饮食结构习惯、泌尿系统局部的疾患、全身代谢紊乱等。

有关报道指出饮食是一个主要的外部因素,适当调整饮食能降低尿路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尿液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以及相互间的作用,是尿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而营养和饮食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影响其经尿液的排出,这对尿石的形成或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饮食和营养是尿石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经过治疗,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的结果有必要给予饮食指导以预防结石复发。结石形成的先决条件是尿液中组成尿石成分的超饱和,增加液体的摄入量可导致大量尿液排出,从而降低尿路结石成分的超饱和,从理论上讲这对所有尿路结石患者都有益处。摄入动物蛋白、糖和脂肪量增加,会使结石发病率增高。因为钙是形成结石的主要物质,大多数的尿路结石都是含钙结石,其成分多为草酸和尿酸,是尿液常见的晶体,这些晶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呈溶解状态,而在过量的情况下则沉淀下来形成结石。可见,泌尿系统结石治愈后给予饮食指导对于预防结石复发非常重要。

本病复发率甚高,药膳食疗在防止结石增长、促进排石和防止结石复发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1.本病与饮食关系非常密切,要依据辨证分型,结合临床尿沉渣检查及过去排出结石的成分分析结果,制订食疗方案。

2.保证充分饮水,以每日排尿量超过2 000 mL为宜。最好饮用含矿物质少的磁化水,以避免结聚成砂石,大量尿液排出尚可冲石下移,促石排出。

3.慎饮过夜水、过硬水。

4.对过去曾排出草酸钙结石,或尿沉渣为草酸钙结晶,结石在X射线片上表现致密度高者,应少吃高草酸及高钙食物,如菠菜、苹果、番茄、马铃薯、甜菜、龙须菜、红茶、可可、巧克力、芦笋、油菜、雪里蕻、榨菜、海带、虾皮、牛奶、奶酪等。

5.对过去曾排出尿酸结石或X射线片上显影不清晰,尿渣多尿酸盐者,应食用低嘌呤饮食,少吃动物内脏、海产品、咖啡、豆角、花生等。

6.治疗中应根据结石成分配合饮食疗法:①含钙类结石患者应避免过多摄入含高钙的饮料及食物,如牛奶及钙乳类食品,低钠饮食可减少尿钙排泄,维生素可减少钙的吸收;②草酸钙患者应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番茄、芹菜、甜菜、红茶、可可等;③磷酸盐结石患者应低嘌呤饮食,如鱼类,鸡,动物肝、肾、脑,可可,咖啡等,肉类、菠菜、豆类也要少吃,但可食牛奶、鸡蛋,多食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尿碱化;④胱氨酸结石患者应低蛋白饮食,如豆腐等。

7.肾结石患者营养配方宜减少蛋白和动物脂肪的摄入,多食用高纤维素食品,如甘蔗、绿茶、荠菜等。

1.一般预防 现实生活中很多疾病的发生和日常饮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能做到起居有时,饮食有节,甚至大部分癌症也可能避免。现在就肾结石这一顽症来提醒大家如何用饮食来预防,或使已患肾结石者,将结石增大的速度减慢,甚至缩小、溶解而排出体外。

(1)多饮白开水 多饮水使尿液得到稀释,钙离子和草酸根离子的浓度就会降低,形成不了草酸钙结石。研究表明,增加50%的尿量,可使肾结石发病率下降86%。

(2)合理补钙,尤其在饮食上补钙 肾结石患者往往“谈钙色变”,错误地认为肾结石的元凶是钙,其实不然,肾结石患者也需要补钙。目前医学界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肾结石患者为什么要补钙:第一是补充钙能量与胃肠道中蔬菜含有的草酸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随粪便排出体外,减少了部分被肠胃吸收和经肾脏排出体外的草酸,从而减少了形成肾结石的概率。第二是日本学者提出的“酸碱平衡学说”即血液呈酸性时,结石容易形成;呈碱性时,抑制结石形成。缺钙时血液偏酸性,合理补钙,血液偏碱,这样反而有利于抑制结石形成。

(3)限量摄入糖类 美国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糖食品的摄入,可以使患肾结石的机会增加,因此,要注意少吃甜食。

(4)少吃草酸盐含量高的食物 含草酸盐高的食物有番茄、菠菜、草莓、甜菜、巧克力等,过高的草酸盐摄入也是导致肾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5)少吃豆制品 大豆食品含草酸盐和磷酸盐都高,能同肾脏中的钙融合,形成结石。

(6)睡前喝牛奶 睡眠不好的人,睡前喝杯牛奶有助于睡眠。但在睡眠后,尿量减少、浓缩,尿中各种有形物质增加。而饮牛奶后2~3 h,正是钙通过肾脏排泄的高峰。钙通过肾脏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多,容易形成结石。因此,肾结石患者,睡前就不应喝含钙高的牛奶。

(7)勿过量服用鱼肝油 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促进肠膜对钙磷吸收的功能,骤然增加尿液中钙磷的排泄,势必产生沉淀,容易形成结石。

(8)多食黑木耳 黑木耳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使结石剥脱、分化、溶解,排出体外。

2.辨证配餐

(1)冰糖茅蔗汤

原料:冰糖20 g,鲜白茅根100 g,青皮甘蔗300 g。

做法:将鲜白茅根剪短,甘蔗切碎,放入冰糖开水烫代茶。

功能:冰糖清热利尿,清利湿热,通淋止血。白茅根甘寒渗泄,利尿通淋,长于清热凉血止血,尤其擅长止尿血,配以鲜甘蔗泻火。

(2)枣苓胡桃饼

原料:大枣30个,茯苓60 g,鸡内金15 g,胡桃仁120 g,蜂蜜适量。

做法:将茯苓、鸡内金(焙)研成细粉,调糊做薄层煎饼,胡桃仁用香油炸酥,加蜂蜜调味,共研成膏做茯苓饼馅。一日服完。

功能:健脾利湿,化石通淋。大枣、茯苓健脾利湿,鸡内金健脾化石,胡桃仁补肾助阳,临床报道能排石化石。本方对砂石淋兼有脾肾虚的患者较适宜。

(3)生莲白茅根汤

原料:花生仁(连衣)30 g,莲子肉(连衣)30 g,白茅根60 g。

做法:莲子用温水浸泡30 min,剥开,去莲心,加花生炖至酥软,加白茅根。

功能:益肾健脾止血。花生能健脾胃,花生衣有止血生血作用,莲子可益肾健脾,两者合用,对血淋体虚、食欲缺乏者尤为适宜。

(4)金钱草鹅肫汤

原料:金钱草50 g,鹅肫2只。

做法:金钱草洗净,冷水浸泡70 min,鹅肫除去食渣,留肫内皮,两者共用小火炖1 h,分2次喝汤,鹅肫切片蘸酱油佐膳食。

功能:金钱草甘淡利尿,微寒清热,有利于通淋,有祛湿排石止痛之功。鹅肫内皮甘以运脾健胃,消化水谷,善治食积不消,有化石消坚功效。两者配餐能化石通淋,清热利水,健胃消食,攻补兼施,攻中有补,攻排肾石而不伤正气。

(5)莲子滑石茶

原料:莲子30 g,滑石30 g。

做法:莲子,包滑石煎汤代茶,宜于暑天饮用。

功能:清热利湿,通淋化石。荷叶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滑石利水通淋,清热解暑。两者共煎,功能清暑解热,通淋化石。滑石中含大量镁,可与钙竞争草酸根,形成可溶性的草酸镁随尿排出,对防止草酸钙结石增长有一定作用。喜甜者可加甘草梢5 g,尚有缓中止痛之功。

(6)鲜白茅根甘蔗汤

原料:鲜白茅根100 g,青皮甘蔗300 g。

做法:将鲜白茅根剪短,甘蔗切碎,水煎代茶。

功能:清利湿热,通淋止血。白茅根甘寒渗泄,利尿通淋,长于清热凉血止血,尤其擅长止尿血,配以鲜甘蔗泻火。

(7)海金沙茶

原料:海金沙15 g,绿茶2 g。

做法:冲泡代茶饮。

功能:清热利尿通淋。海金沙味甘、咸,性寒,甘淡利尿,寒可清热,其性下降,能除小肠、膀胱二经血分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配伍绿茶清热利尿。

(8)向日葵茎心汤

原料:向日葵茎内的心子,鲜品50 g或干品20 g,滑石10 g,蜂蜜2匙。

做法:葵心与滑石共煎取汁,冲入蜂蜜代茶。

功能:通淋利尿。为民间常用治疗尿路结石的验方。

(9)米糠和麦麸 它能降低高钙尿的排泄,减轻高钙尿症对肾组织的损害。

(10)泡服芭蕉与玉米须 对草酸钙、碳酸钙晶体的生长和聚集有抑制作用。上列处方,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可服一方,也可数方同用,辨证配餐者效佳。

1.噻嗪类利尿药 该类药物是唯一降低尿钙的利尿药。在过去的30年里,该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复发性草酸钙结石。噻嗪类利尿药直接刺激远端肾单位钙重吸收,降低尿钙排泄,同时抑制肾近曲小管钠、氯的吸收,促进钠、氯排泄。但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药将使体液耗损、细胞外液量减少、近端小管钠和钙重吸收增加。噻嗪类利尿药同样可增强甲状旁腺激素刺激肾脏重吸收钙的作用。噻嗪类利尿药不影响正常个体或吸收性高钙尿患者小肠钙重吸收,但可减少肾性高钙尿患者小肠钙重吸收。氯噻酮通过降低尿钙排泄(而非减少小肠钙重吸收),可明显改善严重特发性高钙尿患者的钙平衡。因此,在使用噻嗪类利尿药治疗吸收性高钙尿症期间,骨质密度可增加。但长期药物治疗后,骨质密度将稳定下来,其降低尿钙的作用也会削弱。氢氯噻嗪50 mg每日2次,可使正常人尿钙排泄平均减少150 mg/d,使高钙尿症患者尿钙减少400 mg/d。

噻嗪类利尿药可增加尿液镁和锌的排泄。噻嗪类利尿药治疗导致的钾丢失可引起低枸橼酸尿症。尿草酸排泄在治疗的早期是增加的,但长期使用后尿草酸排泄也降低。

双氢克尿噻用于治疗草酸钙结石的剂量为25~50 mg,每日2次,或者三氯噻嗪2 mg每日2次,或苄氟噻嗪2.5 mg每日2~3次。为减少副作用通常从小剂量开始,在1~3周内逐渐增加到所需剂量。副作用一般都很轻微,但其发生率为30%~35%,使一部分患者放弃治疗。副作用多出现于治疗初期,坚持治疗后大多可消失。倦怠和嗜睡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但不一定都由低钾血症引起。一般无须常规补钾治疗,但在以下情况,如明显低钾血症、洋地黄治疗期间、低枸橼酸盐尿症时,需要补钾治疗。偶尔噻嗪类利尿药会诱发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该类药物还会损害患者对糖类耐受能力,及导致高尿酸血症。最严重的是可引起性欲降低和性功能失常。这类副作用在年轻的男性患者中尤其应该引起注意。

2.正磷酸盐 正磷酸盐用于治疗含钙结石有一段时间,但近来主张要慎重使用,因为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证实其有效性,而且观察到有明显的副作用。研究者本希望磷酸盐能与饮食中的钙结合减少钙吸收,但Thomas 1976年的研究显示钙的吸收似乎未受到磷酸盐治疗的影响。由于后来发现正磷酸盐可降低1,25二羟维生素D3产生,而不影响甲状旁腺的功能,使吸收性高钙尿症患者尿钙排泄减少50%,非吸收性高钙尿症者尿钙排泄减少25%。因此正磷酸盐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肾小管钙重吸收。

在使用中性或碱性磷酸盐治疗期间,尿磷排泄量显著升高,可导致尿液内抑制性物质活性升高,可能与肾脏焦磷酸盐和枸橼酸盐排泄增加有关,最终使尿液内草酸钙饱和度降低而磷酸钙饱和度升高。正磷酸盐有多种剂型,推荐的剂量为1.5 g/d,分3~4次口服。有报道指出,这种治疗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会引起软组织钙化。正磷酸盐禁用于磷酸镁铵结石。正磷酸盐的副作用主要是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和腹泻。

3.磷酸纤维素钠 是一种非吸收性离子交换树脂,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减少小肠钙吸收。但对肠道钙吸收正常者使用磷酸纤维素钠时,可能会导致钙代谢负平衡和刺激甲状旁腺的作用。树脂成分同样可与镁结合引起体内缺镁,导致低镁尿症。而且磷酸纤维素钠与肠道钙结合后,导致更多的草酸被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因此,磷酸纤维素钠只能用于诊断明确的吸收性高钙尿症。同时应该补充镁剂并适度限制含草酸的饮食。常用的治疗剂量为10~15 g/d,分次在进餐时服用。有些患者对磷酸纤维素钠的耐受能力非常差,多表现为恶心、腹泻。

4.别嘌呤醇 可抑制黄嘌呤氧化而降低尿酸的产生。其用于治疗高尿酸尿性草酸钙和尿酸肾结石,剂量为100 mg每日3次。别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应用而又有肾功能受损时,可发生严重的别嘌呤醇高敏感性。

5.枸橼酸盐 尿中的枸橼酸根能强烈抑制尿中草酸钙结晶和磷酸钙结晶的形成,对于防治泌尿系统结石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机制主要有:①直接作用,直接抑制结晶形成的所有过程,包括抑制结晶的成核、生长和聚集;②间接作用,与尿钙络合,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枸橼酸钙络合物,从而降低了尿中钙离子浓度,使尿草酸钙的饱和度降低,间接抑制了结晶的形成。

用来治疗低枸橼酸尿症的药物有两种,即枸橼酸钾钠(欧洲国家比较常用)和呈液体状或蜡状片剂的枸橼酸钾(美国比较常用)。一般治疗剂量为30~60 mg/d,每日3次或夜间1次顿服。枸橼酸钾钠口感相对于枸橼酸钾要好,在增加尿液枸橼酸盐含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尿钙排泄量,剂量一般为5 g/d,服用期间监测尿pH值,调整剂量。

6.镁剂 最初使用镁盐是由于其可减少尿草酸排泄。镁盐可增加尿镁排泄,使尿液内镁钙比例达到合适的比值,防止结石发生。镁还可通过与枸橼酸的螯合作用减少肾小管枸橼酸重吸收,增加尿枸橼酸排泄。

有几种镁盐可用于预防结石。氧化镁和氢氧化镁很难吸收,其仅可轻微减少尿草酸排泄并中度增加尿镁排泄。在补充氧化过程中,尿钙水平会增加,因此使用氧化镁时尿液草酸钙饱和度不会明显降低。Lindberg等发现在空腹时服用枸橼酸镁或氧化镁使尿液成分仅产生中等程度的有利改变。当镁盐与食物同时服用时,可使尿液产生更明显的有利改变,并降低尿草酸钙或磷酸氢钙饱和度。镁剂治疗主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耐受差。因此,镁剂治疗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仅适合于有低镁尿症的草酸钙肾结石患者,而这种情况在复发性含钙肾结石中仅占5%。镁剂补充可与磷酸纤维素钠合用治疗吸收性高钙尿Ⅰ型,与枸橼酸钾合用治疗慢性腹泻综合征。

7.维生素类

(1)维生素C作为电子供体直接清除氧自由基,具有很强抗氧化作用,并可防止肾脏上皮细胞受到自由基的损伤而预防草酸钙结晶形成,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

(2)维生素B6是催化乙醛酸形成甘氨酸酶系的辅酶,缺乏时,乙醛酸不能形成甘氨酸,使草酸升高,促使草酸钙结石的生成。维生素B6缺乏不仅使丙氨酸-乙醛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而且还可以使其在肝脏中表达减少,导致高草酸、高乙醛酸,阻碍草酸的代谢,形成草酸钙结石。故建议使用维生素B6防治结石。

(3)维生素K给服用诱石剂的大白鼠每天皮下注射维生素K3 4 mg可明显降低尿草酸含量,并能减少肾草酸钙结晶的数量,研究发现维生素K可以影响下列几种蛋白,从而对泌尿系统结石生成产生抑制作用。①肾钙素(NC):NC是远端肾小管和升支粗段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它对单纯溶液中的草酸钙生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有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尿液中发现NC含量减少,而且该尿液对草酸钙聚集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无结石的尿液。研究表明,NC分子富含酸性氨基酸及γ羧化谷氨酸(Gla),当尿中草酸盐增多时,肾微粒体内NC的羧化程度也相应提高,其结合草酸钙的能力可提高2.5倍。鼠肾NC中的Gla是在NC合成后通过维生素K3参与的羧化作用而成的,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香豆素后可以减少鼠尿中Gla的量,并降低对草酸钙结晶生长、聚集的抑制率。鼠尿中NC的分子量为14 600,等电点是4.5~6.0,与正常人尿中NC相似。②凝血酶及其分解产物片段1(F1):维生素K依赖性羧化酶与尿凝血酶原前肽原的前肽结合并活化,将其谷氨酸羧基化为有活性的。F1也含有Gla,有研究应用华法林抑制大白鼠肾脏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后。发现F1等电点发生改变,F1被分泌到尿中,称为尿凝血酶原片段1。虽然其在尿中含量甚低,但在结石中含量却超过其他蛋白,是草酸钙结石的主要基质蛋白。凝血酶原和F1在相同浓度的草酸钙溶液中,阻止矿物质沉积的作用强度分别为27.4% 和44%。③骨桥蛋白:体外试验表明,骨桥蛋白是一种强有力的草酸钙晶体生成抑制剂,它包绕晶体,抑制其生长、聚集和黏附,损害上皮细胞。其对结石的影响取决于浓度和结构,肽链的结构缺陷及翻译后的不同修饰,特别是磷酸化的形式及量的变化均可影响其对结石晶体形成、生长及结石形成的抑制能力。

1.单味中药研究

(1)泽泻 曹正国等研究泽泻及其提取物对大白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影响。他们采用种晶技术检测泽泻水溶性提取物、50%甲醇提取物和100%甲醇提取物对体外一水草酸钙晶体生长的抑制指数,测定了灌服泽泻提取物或其提取物不同组分大白鼠血清氮、肌酐、肾钙含量,24 h尿Ca2+分泌量,肾组织的草酸钙晶体沉积。结果表明,泽泻的50%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浸膏及乙酸乙酯脱液能抑制实验性高草酸尿症大白鼠体内草酸钙晶体的形成。他们的研究还发现,泽泻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四环三萜类)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组织内草酸钙晶体的形成和减少肾间α胰蛋白酶抑制物的表达,并抑制大白鼠肾组织骨桥蛋白的表达,减少肾组织草酸钙结晶的沉积,从而有效抑制大白鼠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2)猪苓 王平等观察了猪苓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乙二醇和氯化铵诱导的大白鼠尿草酸钙结石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猪苓乙酸乙醛浸膏最为显著,而对尿草酸盐及血钙水平没有影响,表明其抑制结石的形成,并不是通过影响草酸钙代谢与分泌,也不是影响Ca2+的代谢,而是通过抑制尿Ca2+的分泌以及抑制草酸钙结晶的生长与聚集,减少肾小管内草酸钙晶体的形成和沉积,而达到抑制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目的。

(3)茯苓 陈焱等研究了茯苓多糖的防石作用,同时比较了茯苓多糖与消石素和五淋化石丹的防石作用,并采用网格记数法测定了各组草酸钙结晶面积。结果发现,茯苓多糖组、消石素组和五淋化石丹组肾内草酸钙结晶面积显著小于成石对照组,而茯苓多糖组结果较消石素组和五淋化石丹组更为显著。因此认为,茯苓多糖能防止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4)胖大海 张石生等采用胖大海提取液对草酸钙结晶形成的抑制进行了体外及动物实验研究。体外能抑制草酸钙结晶生长指数,使其从48.2%降至25.8%;能抑制大白鼠肾内草酸钙结晶的生长和聚集,一水草酸钙含量从5.26 mg/g减至1.51 mg/g(干肾组织)(P<0.001)。表明胖大海在体内外对草酸钙结晶形成有抑制作用。

(5)广金钱草 王涌泉等用广金钱草注射液和提取液对草酸钙肾石模型大白鼠进行了抑制实验研究。透射电镜显示,广金钱草能减轻肾小管细胞在乙二醇诱石过程中的崩解、坏死,肾小管腔内一些空泡状膜性囊和致密小体排出减少。注射液组和提取液组肾组织中草酸和钙含量均明显低于成石组(P<0.05)。偏光镜观察显示,注射组和提取液组肾中草酸钙晶体形成程度比成石组明显减轻。

(6)苏子油 系由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压榨而得的脂肪油,α-亚麻酸的含量为60%~70%。王军等研究了苏子油对大白鼠体内细胞因子及肾草酸钙结晶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苏子油组肾组织水肿胀较轻,肾内草酸钙结晶数及肾钙含量明显低于成石组(P<0.01),24 h尿钙排泄、血尿素氮、肌肝浓度均显著低于成石组(P<0.05),表明苏子油组和对照组的L21、L26水平显著低于成石组(P<0.01),3组间TNF2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苏子油可抑制结石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尿石的形成。

2.中药复方的研究

(1)滋肾化石汤 高铁祥等研究了滋肾化石汤对肾结石大白鼠的病理形成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不仅能减少肾组织中草酸和钙的含量,增加尿量,而且能促进肾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减轻肾实质充血、水肿和肾小管细胞损伤、变性、坏死。

(2)天葵化石汤 对芳等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天葵化石汤提取液对尿石晶体草酸钙结晶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天葵化石汤提取液加入量少于5.0 mL(相当于生药1.5 g)时,与空白实验结果相近,主要形成一水草酸钙,随着加入量分别增加至8.0 mL、15.0 mL,草酸钙晶相发生了明显地变化,分别形成了73%、100%的二水草酸钙,由于二水草酸钙比一水草酸钙更容易从尿液排出体外,因此,此结果从化学基础理论角度支持了临床使用天葵化石汤作为防治泌尿系统结石的有效药物。

(3)加味乌茹汤 张薇等探讨了加味乌茹汤对乙二醇和活性维生素D3诱导SD大白鼠草酸钙尿路结石形成的相关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加味乌茹汤组尿钙、尿草酸排泄量明显减少(P<0.05),血钙浓度降低,镁、磷离子增加。因此认为加味乌茹汤具有抑制内源性高草酸尿和吸收性高钙尿症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肾钙含量,减少了肾小管内草酸钙结晶的形成,达到了防治泌尿系统结石的目的。

(4)猪苓汤 耿小菌等研究了猪苓汤对乙醛酸溶液制作的肾结石大白鼠模型草酸钙结晶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诱石剂可使大白鼠的尿钙及草酸明显增加(P<0.05),尿镁明显降低(P<0.05),而在给予诱石剂的同时注射猪苓汤,则尿钙增加得到抑制(P<0.05)。

(5)清利行气汤 郭美珠探讨了清利行气汤拆方对喂饲乙二醇、氯化铵制造的草酸钙结石大白鼠模型肾脏草酸、钙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全方高剂量组(金钱草、海金沙、茯苓、石韦、木通、泽泻、猪苓、大腹皮、青皮、厚朴、枳实),行气组(大腹皮、青皮、厚朴、枳实),清利组(金钱草、海金沙、茯苓、石韦、木通、泽泻、猪苓)皆能显著降低肾结石大白鼠肾脏草酸及钙的含量,且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两者。因此认为清利加行气的配伍作用最佳。

3.中成药的研究

(1)溶石颗粒 黄萍等研究了溶石颗粒对乙二酰胺喂饲法致大白鼠泌尿系统结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溶石颗粒能明显抑制乙二酰胺法诱导的大白鼠总结石发生率,减少结石动物数,明显降低肾组织中草酸和钙含量及结晶面积比,减轻草酸钙结晶对肾组织的损害。同时,研究也发现溶石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乙二醇、氯化铵法致大白鼠肾结石模型骨桥蛋白的表达(P<0.05),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

(2)排石汤颗粒 刘永达观察了排石汤颗粒对变形杆菌诱导的大白鼠膀胱感染性结石模型治疗作用。在大白鼠膀胱感染性结石模型上,排石汤低、中、高剂量组膀胱结石质量分别为82.76 mg、53.21 mg、53.26 mg,其中,中、高剂量组结石质量显著低于结石对照组(P<0.05,P<0.01)。因此认为,排石汤颗粒对实验性膀胱感染性结石有治疗作用。

(3)肾石消片 李红娅等探讨了肾石消片对喂饲乙二醇和氯化铵的大白鼠肾结石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给药组较之模型组在肾形态、结石数量、肾钙含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认为肾石消片可以防治肾结石。

(4)结石康胶囊 陈立峰等研究了结石康抗尿路结石的作用。方法:用乙二醇和氯化铵喂饲大白鼠制备肾结石模型,结石康灌胃液2周,观察对肾结石大白鼠的影响。结果:结石康对肾结石大白鼠肾组织含水量、肾结石程度、肾组织中草酸和钙离子含量均有明显降低作用,对大白鼠植入性膀胱结石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尿石颗粒 曾晓春等对尿石颗粒的利尿和排石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尿石颗粒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大白鼠、小白鼠利尿实验显示增加,对异物性泌尿道结石模型大白鼠预防治疗作用,有明显抑制结石增重作用,有较好的抑制实验性大白鼠草酸钙结石的作用。

(6)排石灵片 吴琳华等研究了排石灵对肾结石的影响及其利尿、抗炎和镇痛作用。结果显示,排石灵剂量为1.3 g/kg和2.6 g/kg时可明显抑制大白鼠实验性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并能促进结石的排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石灵对水负荷大白鼠有持久的利尿作用,能抑制角叉菜胶导致的大白鼠足跖肿胀、冰醋酸引起的小白鼠腹痛。故认为排石灵对大白鼠实验性肾结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7)六味化石通 钟铃等研究了六味化石通对乙二醇法诱导的大白鼠肾结石模型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六味化石通高剂量组肾组织草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结石发生率分别为75%、45.5%、50%、18.2%和81.8%。故认为六味化石通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大白鼠草酸钙结石的发生率。

目前,虽然中药中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详细机制以及其中具有利尿、溶石、排石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至今尚不明确,这大大限制了中药在此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深入研究中药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药理作用和体内药动学过程,阐明其作用机制和产生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完善中医药理理论,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发展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1.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运动的意义 经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均须配合运动疗法,以促进结石的移动及排出。临床证实,直径<4 mm的结石、90%的输尿管上段结石、90%的输尿管下段结石,均可自行排出,此时可配合运动加快排出,不药而愈。

运动对单纯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最好,肾脏结石及复合性结石疗效较差,复合性结石患者经治疗后位于输尿管的结石可下移或者排出,而位于肾脏的结石变化不明显。因为输尿管结石容易引起肾脏梗阻和积液,而且保守治疗的效果又好,因此应积极对单纯输尿管结石及合并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利用冲击波聚焦,产生空化效应击碎体内的结石,使之随尿排出体外,结石最终是否排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碎石在排出过程中要受到尿液的冲刷力、输尿管壁阻力、输尿管蠕动产生的推动力、自身的重力等因素的影响。输尿管管壁阻力可通过解痉扩管治疗来减轻,输尿管蠕动产生的推动力、尿液的冲刷力可通过增加饮水量和口服排石药物加强,而碎石后加强运动可大大发挥结石自身重力的作用。选择运动方式的原则是使结石受到尽可能大的震动,使碎石互相分离,并借助自身重力顺利排出。

近期肾绞痛发作者结石的活动度较好,且多数为单纯输尿管结石或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复合性结石患者,因此疗效较好。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一方面可能由于双肾的长期梗阻,肾脏泌尿功能减退,对结石的冲刷作用减弱。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病程较长,结石活动度差,不易排出。因此,对于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在加强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可同样进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而对于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以解除梗阻,保护残肾功能,不主张应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

2.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运动的具体实施 运动方案应根据不同部位结石的受力特点以及尿路自然走行的曲线特征,应用科学的运动方式来促进结石排出。郭应禄等在大量临床工作的基础上,认为肾上盏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应直立跳跃,肾下盏结石在倒立或臀膝位(俯卧于床,臀部抬高,头低位)时,叩击患者的腰背部,有利于结石顺利通过盏颈,而肾中盏结石则要求患者保持侧卧位,使结石处于盏颈的正上方,从而借助自身重力顺利排出。Ab-del-Khalek等发现,输尿管中段结石,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练习患侧单脚跳跃;输尿管下段结石练习健侧单脚跳跃有利于结石的顺利排出。通过观察本两组实验,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第3天和第7天的排石情况,发现实验组排石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碎石后科学的运动方式能够提高排石效率。分析原因,考虑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运动量的差异 对照组虽被鼓励多活动,但由于为自主随意运动,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因人而异,而实验组则是由主管护士监督完成每次运动,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可以充分保证。

(2)运动质量的差异 对照组的运动方式是根据个人对疾病的理解而采取的,缺乏科学性,运动效率低下。例如,大多数对照组患者在跳跃时均是脚掌先接触地面,由于足弓的缓冲作用,使跳跃对结石的震荡作用大大降低,运动排石的效率亦明显降低。更重要的是,不同部位的结石对体位和运动方式的要求不同。实验组由于得到科学的指导,每种运动都是针对各自结石位置、受力方向以及上尿路的情况所设计,因此运动质量明显提高。本实验所连病例均系简单结石,未涉及体积大和多发的复杂结石,主要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实验分组和使疗效对比具有均衡性,使观察结果更加客观。再者,对复杂结石,尤其是碎石前置双“J”管和形成石街的患者尚缺乏运动指导依据,未能形成指导意见,这也限制了对病例的选择。对复杂结石的运动排石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对运动疗法我们总结如下:①肾上极结石及输尿管上段、膀胱结石患者,休息15 min后原地双脚跳跃5 min以上,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患侧单脚跳跃,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健侧单脚跳跃。②肾中极结石患者宜侧卧,取患侧向上卧位。③肾下极、下盏结石患者不能应用以上办法,患者应当经常采用倒立或臀膝位。有的医师为此类结石的治疗专门发明了倒立床。

注意:肾绞痛剧烈时应暂停运动疗法,并及时到当地医院治疗。碎石治疗后,一般卧床休息2 d后再开始实施运动疗法。

1.多饮水稀释尿液,冲洗尿路,使形成结石的基本物质不在肾内沉积,达不到形成结石浓度。成人每天摄水量3 000 mL使排尿量超过2 000 mL。如果出汗过多或消化道丢失时,相应的增加饮水量。

2.饮用磁化水,水通过磁化后,可溶解形成结石的晶体,破坏形成结石的有效成分,以达到预防结石的目的。

3.饮用淡泉水,也就是地下深层水。淡泉水矿化度、总硬度非常低,钙含量极少,具有极强的溶解性,可促进体内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在肾内溶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