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 认识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心理治疗也称精神治疗,是指专业人员以心理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改善、矫正或消除患者的不正确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异常行为和由此所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并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的治疗过程。
心理治疗按一定的程序实施治疗,中介物是言语、表情、姿态和行为,以及特意安排的情景或药物。心理治疗的机制是通过影响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调动患者主体的积极性,增强抗病能力,改善或消除病理状态,使病情得到好转或康复。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解决人们的各种心理问题、改善心理状态和有助于增进健康,以及减轻乃至消除疾病的一切方法和措施都称为心理治疗,其中包括:改善生活条件和环境,调整人际关系,医务人员诚恳的劝告,精湛的医术,温柔细致、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以及雅静、舒适、美观的治疗环境等。从狭义上讲,心理治疗专指心理治疗师(简称治疗师)所实施的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如支持性心理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家庭疗法等。
知识链接
古代的心理治疗
据传,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曾用心理治疗为一郡守治愈了疾病。这位郡守患病日久,后慕名请华佗来诊治。华佗在诊视病情后,认为需要让患者在盛怒之下方能治愈。于是,华佗不仅没有开药方反而不辞而别,在临行时还“留书骂之”。结果,郡守勃然大怒,吐了很多黑血,病却好了。这是我国古代中医较早使用心理治疗的典型范例。
二、心理治疗的性质与适应证
(一)心理治疗的性质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完成对人的思维、行为以及人格的改造与纠正,它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治疗,其治疗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自主性 心理治疗是治疗师帮助患者自己改变自己,治疗过程中的医患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或同盟的关系,患者从治疗一开始就发挥主动的作用。通过治疗,患者变得越来越具有自主性和自我导向能力,更能调适和把握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2)学习性 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认知的过程。心理治疗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个体的情感体验、认知水平及行为特点都是个体过去生活经历的产物,它们是“学习”而来的。因此心理治疗需要具备三个条件:①参加治疗的来访者主动自愿,有强烈的治疗动机;②环境允许来访者的改变,并为之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③来访者能克服学习的内部阻碍,转变其防御机制,与治疗师密切配合。
(3)实效性 心理治疗是一项有目标、讲实效的工作,是帮助患者改善、矫正或消除不正确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异常行为并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的治疗过程。
(二)适应证
(1)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是心理治疗应用较多的对象,包括各种神经症、重症精神病恢复期的患者。
(2)心理社会应激引起的各种适应性心理障碍,包括急、慢性应激综合征等。
(3)各类行为问题,包括酗酒、口吃、遗尿、儿童行为障碍等。
(4)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如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心身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等。
三、心理治疗师的素质要求
心理治疗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人员,除了具备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的资格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要求:①系统的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②广博的社会人文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③熟练应用各种心理评估、咨询、治疗的技巧;④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