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3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康复
一、概述
艾滋病(AIDS)已成为全球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危及社会稳定的严重传染性疾病。据2007年评估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约70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5万人。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分布已经转入了广泛流行期,然而,艾滋病患者却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并面临着公众的歧视、憎恶和抛弃。在艾滋病药物还不能有效治疗的今天,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和治疗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康复
(一)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慢性的、传染的、致命的、还没有有效治疗措施的艾滋病来讲,患者群的生活质量尤其应受到关注。多数研究者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差于正常人群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功能 由于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使得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同患者的表现也不同,有发热、腹泻、脱发、乏力、皮疹、外周神经炎、食欲减退等,同时还伴有其他系统的相关疾病,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伴有各种肿瘤,同时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这些都直接导致其工作和劳动能力急剧下降,从而使经济、生活陷入困境。
(2)心理功能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艾滋病,其心理就会类似于晚期癌症患者的,即出现否认、愤怒、无望、无助等负性情绪,尤其是以往有人格障碍、物质滥用者更易出现此特征。若患者怀疑自己得此病与他最亲密的人有关,就会出现厌恶、挑剔,甚至报复行为。Burgoyne等的研究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维度和心理功能维度的得分低于一般人群的。同时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敌意使患者在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遭遇诸多困难。对于早期疾病症状不明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来说,他们在社会心理领域受到的影响远远大于身体上的。与正常人相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如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负性心理明显增多,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歧视,更加剧了他们的这些负性心理,因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使其身体状况恶化、劳动能力丧失、劳动权力被剥夺、受到歧视和排斥,而且在心理压力、精神状态等方面都受到影响。
(3)社会功能 有关调查结果表明:30.4%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能够继续学习和工作;84.4%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配偶能够继续学习和工作;85.3%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子女能够上学;98.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庭生活困难;公开自己被感染后,有31.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认为邻居和同事不能像以往一样和他们交往。Friedland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主观性评分低于正常平均值。
有研究显示,多种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着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心理因素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相关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的同时,心理干预也尤为重要。
(二)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康复干预措施
1.心理干预原则
(1)支持和理解是对患者最大的安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最初确诊结果对患者来说是足以击垮一切的打击,各种各样的负性情绪,甚至绝望、厌世充满了他们的头脑,这时候最需要亲人的支持和理解,表达和患者一起共渡难关的语言会让患者产生莫大的安慰和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2)让患者宣泄表达自己的情绪。过多消极情绪的压抑会造成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因此应鼓励患者倾诉、表达一些负性情绪,如愤怒、恐惧、悲哀、绝望等,否则这些负性情绪会在体内越聚越多。当然,宣泄的时候,应采取一些不会危害他人的、合适的方式,可采用空椅、心理剧、生命线等方式。
(3)鼓励患者与其他患者建立联系。和自己有相同经历与境遇的人谈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经验,对患者来说是最大的情感支持,所以团体或小组式的心理辅导能使患者与其他人建立联系,通过相互倾诉,相互鼓励,获得良好的支持,增强其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鼓励患者从积极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的思维会带来良好的情绪,能够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因此应鼓励患者避免沉溺于糟糕的情境,要从生活中的积极面看问题,可采用认知重构、积极对话、积极应对训练等有效技术改变患者的心理,使其学会有效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5)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为希望和责任而活。希望能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赢得生存时间。虽然其被感染了,但生存机会一样存在,药物能使该病的病情和其他慢性病一样得到长期控制。为了家人和孩子而活着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责任,只有负责任的行为才能为他们赢得尊严、理解和帮助。另外,应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认识到他是在与一个人类尚未攻克的、新的疾病抗争,他并不孤单,其身后有千千万万的人为了攻克艾滋病在努力工作着,所以,延长生存时间本身就是对这场攻坚战作出的贡献。
2.主要心理干预方法
(1)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包括来自医务人员、社会、家庭和同辈的理解支持。医务人员应定期随访患者,上门查体、送药,给予心理咨询,通过亲切和关怀的话语,以及感情上的支持和临床上的正确指导,帮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顾虑,使他们能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消除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家属的支持,有利于患者与家属建立新的关系模式,减少社会隔离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生活事件的预见和应对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病友的支持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与疾病抗争的共同感受和经验,可以帮助患者理解、接受感染确认后出现的情感反应,并提供最符合患者需要的信息,使患者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身份上的认同。
(2)认知疗法 在与患者沟通时,一方面了解其患病情况及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找出患者对疾病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与患者一起通过认真分析,引导患者多方位思考,多角度去考虑问题,转变其疾病观、价值观,使患者对自己的现状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3)人际关系治疗 人际关系治疗起源于精神分析学派的沙利文及弗洛姆的相关疗法。这种疗法将焦点集中在个体当前的社交关系上,尤其是当前的人际问题。在治疗中,主要针对艾滋病患者的抑郁问题,帮助参与者把他们的心情变化和改变社会角色的现实环境联系起来。人际关系治疗着重解决人际问题,如患者由于亲人亡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人际交往中断而引起的情绪抑郁,当个人因患病不能适应角色改变时,需要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角色,进行必要的社交技能训练,指导患者积极适应环境,建立适当的人际交往,鼓励患者恢复自信。
(4)团体或小组治疗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实施团队或小组治疗,在小组治疗中,讨论的问题有:对死亡问题的讨论、对朋友疏离的担忧、对社会歧视的痛苦、对孩子和经济的担忧、情绪和情感的表达宣泄等。康复治疗师根据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问题解决技术、积极的自我陈述、放松技术、角色扮演、应激管理与应对训练等。组员多在治疗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都有明显改善,在正视疾病的同时学会接纳现实并很好地生活,不再消极地对待疾病和等待死亡的来临,开始以一种乐观的行为态度与家属相处,对自己、对家属更有爱心。
能力检测
1.结核病患者有哪些心理特征?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2.病毒性肝炎患者有哪些心理特征?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3.艾滋病患者有哪些心理特征?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蒋玉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