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血量较大者可能很快出现脑疝,表现为中枢性呼吸功能、循环功能衰竭。降低血压可预防进一步再出血,理想的血压控制范围应在150±10mmHg/90±10mmHg,血压不应过分降低,以避免发生脑组织供血不足。

第二节 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可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包括脑实质内及脑实质与脑膜之间。

(一)病因

高血压患者在多种因素诱发下发生血压骤升而导致颅内小血管破裂出血。

(二)临床表现

高血压患者在某种因素(如情绪激动、腹内压增高等)诱发下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其他常见症状包括一侧或双侧视力突然下降甚至缺失,视野缺失,复视,口眼歪斜,口齿不清,步态不稳,眩晕,失语,或意识水平障碍及大小便失禁。出血量较大者可能很快出现脑疝,表现为中枢性呼吸功能、循环功能衰竭。

(三)诊断

与缺血性脑血管意外一样,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亦应基于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诊断。

体格检查的范围与前述脑栓塞时体格检查并无差别,应包括特定的神经系统检查及全身体格检查。

头颅CT扫描可明确病变的性质(缺血性或出血性)、部位及范围。

(四)治疗

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治疗主要包括脱水及对症支持治疗。

1.脱水治疗

脱水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常用的制剂为甘露醇及甘油果糖。

2.控制血压

降低血压可预防进一步再出血,理想的血压控制范围应在150±10mmHg/90±10mmHg,血压不应过分降低,以避免发生脑组织供血不足。

3.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包括:①镇静治疗,以避免患者因烦躁而进一步加重脑出血,并应绝对卧床;②吸氧;③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误吸;④保持水、电解质平衡;⑤有消化道出血者应加用质子泵抑制剂;⑥加强护理,避免压疮及肺部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