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士叫南丁格尔医生叫什么

护士叫南丁格尔医生叫什么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科学进步息息相关。护理工作主要由修女承担,她们以丰富的护理经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南丁格尔主动提出申请志愿,率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伤员。由于南丁格尔及全体护士的努力,半年后,伤病员的死亡率从50%降至2.2%。这一时期被称为“南丁格尔时代”,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专业化的开始。

第一节 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科学进步息息相关。护理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也就是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

一、护理学的形成

(一)人类早期的护理

1.自我护理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在同自然界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经验,形成了早期的“自我照顾”式的护理活动。如用溪水冲洗伤口,防止伤口恶化;将烧热的石块置于患处以减轻疼痛;火的使用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减少了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2.家庭护理 为了抵御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逐渐按血缘关系聚居,形成了以家族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料理家务的同时,还担负起照顾家中伤病者的责任,形成了早期的“家庭式照顾”,如伤口包扎、止血、降温、热敷、按摩以及饮食调理等。

3.巫、医时期的护理 在原始社会,人们对天灾、人祸缺乏科学的认识,常认为是神灵主宰或魔鬼作祟,于是产生了迷信和宗教,巫师也应运而生,他们用念咒、画符、许愿等办法为患者治病。与此同时,也有人应用针灸、砭石、草药等方法治病。此时,迷信、宗教与医药混合在一起,医巫不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产生了给患者用草药治疗和一些简单的治疗手段治疗,并进行生活照顾和饮食调理的集医、护、药于一身的原始医生。

4.宗教时期的护理 公元初年基督教兴起,开始了教会对医护一千多年的影响。神职人员在传播宗教信仰、广建修道院的同时,还兴建了许多医院、孤儿院、救济院、养老院等慈善机构。一些献身宗教的妇女,在从事教会工作的同时,还参加对老弱病残人员的护理,使护理工作从家庭走向社会。这些妇女未受过专门的训练,但她们工作认真、服务热忱、有奉献精神,受到社会的赞誉和欢迎,形成了早期护理的雏形,对以后护理事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

(二)中世纪的护理

中世纪的护理工作主要受宗教和战争两方面的影响。

1.宗教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社会、经济、宗教的发展,各国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大小医院,作为特定的慈善机构为穷人、孤儿、寡妇、老人和患者提供照护。护理工作主要由修女承担,她们以丰富的护理经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护理逐渐由“家庭式服务”转向了“社会化和组织化服务”,形成了一些为患者提供初步护理的宗教、军队和民俗性的团体。

2.战争 12—13世纪,欧洲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为了争夺圣城耶路撒冷,进行了长达200年的宗教战争。由于连年战乱、伤员增多、传染病流行,加上当时医院设备简陋、床位不足、管理混乱、护理人员不足且缺乏护理知识,所以患者死亡率很高。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护理

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年),西方国家又称之为科学新发现时代。在此期间,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大学、医学院校。科学的进步,带动了医学的迅猛发展。1517年发生的宗教革命,使社会结构和妇女地位发生了变化,从事护理工作的不再是具有仁爱精神的神职人员,而是那些为了谋生的妇女,她们既没有经验又缺乏宗教热忱,这使护理质量大大下降,护理的发展进入了长达200年的黑暗时期。

(四)近代护理学的诞生

19世纪初,随着社会、科学和医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的地位有所提高,社会对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满足社会对护理的需求,欧洲开始出现一些护士训练班。1836年,德国牧师傅立德在凯塞维尔斯创办了护理培训班,这是最早的具有系统化组织的护士学校。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曾在此接受训练。

19世纪中叶,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0)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事业,这是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护理专业化的开始,使得护理学逐步走上了科学的发展轨道及正规的教育渠道。

附:南丁格尔简介

1.南丁格尔生平

南丁格尔(图2-1),英国人。1820年5月12日生于父母的旅游之地——意大利佛罗伦萨,五岁随父母回国定居。南丁格尔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英、法、德、意、希腊及拉丁语,并擅长音乐、数学、历史、素描、文学等。她从小受母亲慈爱秉性的影响,对护理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南丁格尔不顾父母及众人的反对而毅然选择了护士职业。

img6

图2-1 南丁格尔

1854年3月,英、法等国为了抵御沙皇俄国入侵土耳其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由于英国的战地医院管理不善,条件十分恶劣,负伤英军死亡率高达50%。南丁格尔主动提出申请志愿,率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伤员。她们对医院病房环境进行改善,对饮食进行调整,使伤病员的营养得到了改善。她们对物品进行消毒,为伤病员清洗伤口。她们还建立了护士巡视制度,建立了阅览室,丰富了伤病员的生活。她们帮助伤病员书写家信,使伤病员获得了精神慰藉。深夜,南丁格尔经常手持油灯巡视每个病房,亲自安慰那些受重伤或垂危的伤员。士兵们称颂她为提灯女神、克里米亚天使。由于南丁格尔及全体护士的努力,半年后,伤病员的死亡率从50%降至2.2%。南丁格尔的功绩震动了英国朝野,护理工作从此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为了表彰她的功绩和支持她的工作,英国国民募捐了44 000英镑建立了南丁格尔基金。

1907年,英国国王授予南丁格尔最高国民荣誉勋章,她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90岁。为了纪念她的成就,1912年,国际护士会(ICN)将5月12日作为国际护士节。同年,国际红十字会在华盛顿召开的第九届大会上,设立了南丁格尔奖章,作为各国护士的最高荣誉奖,每两年颁发一次。至2011年,已颁发了43次奖章,全世界有1376名优秀护士获奖,其中有62名是我国的优秀护理工作者。

2.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

(1)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 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玛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为现代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从1860年至1890年共培养1005名学生,她们在工作中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推行护理改革,使护理工作有了崭新的面貌。这一时期被称为“南丁格尔时代”,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专业化的开始。

(2)著书立说指导护理工作 南丁格尔一生撰写了大量的日记、书信、报告和论著。1858—1859年,她分别撰写了《医院札记》和《护理札记》。在《医院札记》中,她阐述了关于医院的建筑和管理方面的意见。《护理札记》阐述了护理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理,是护士必读的经典著作。此外,她还撰写了有关福利、卫生统计、社会学等方面的著作,至今对护理实践仍有指导意义。

(3)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 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伟大贡献,还在于她使护理走向科学的专业化轨道,并成功地使护理从医护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她认为“护理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她确定了护理学的概念和护士的任务,提出了公共卫生的护理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护理环境学说;她对护理理论的精辟论述,形成了护理学知识体系的雏形,奠定了近代护理理论基础,确立了护理专业的科学地位和社会地位,推动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创立了护理管理制度 南丁格尔首先提出护理要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方式,使护士担任起护理患者的责任,同时主张“护理人员应由护理人员来管理”。她主张改进军队的卫生状况,建立了一整套护理行政制度,创立了护理教育制度新标准。

中国荣获南丁格尔奖章者

第29届(1983年)王琇瑛

第30届(1985年)梁季华、杨必纯、司堃范

第31届(1987年)陈路得、史美黎、张云清

第32届(1989年)林菊英、陆玉珍、周娴君、孙秀兰

第33届(1991年)吴静芳

第34届(1993年)张水华、张瑾瑜、李桂美

第35届(1995年)孙静霞、邹瑞芳

第36届(1997年)汪塞进、关小英、陆冰、孔芙蓉、黎秀芳

第37届(1999年)曾熙媛、王桂英、秦力君

第38届(2001年)吴景华、王雅屏、李秋洁

第39届(2003年)叶欣、钟华荪、章金媛、梅玉文、巴桑邓珠、李琦、陈东、李淑君、苏雅香、姜云燕

第40届(2005年)刘振华、陈征、冯玉娟、万琪、王亚丽

第41届(2007年)泽仁娜姆、陈海花、丁淑贞、聂淑娟、罗少霞

第42届(2009年)刘淑媛、张桂英、潘美儿、杨秋、鲜继淑、王文珍

第43届(2011年)吴欣娟、陈荣秀、孙玉凤、姜小鹰、赵生秀、索玉梅、陈声容、张利岩

知识链接

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自南丁格尔创建护理专业以来,护理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护理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来看,护理学的变化和发展可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20世纪前半叶,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学的束缚,各种科学学说纷纷建立,生物医学模式形成,认为疾病是由于细菌或外伤引起的机体结构改变或功能异常,形成了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指导思想。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一切医疗行为都围绕着疾病进行,护理也只关心局部病症,忽视了人的整体性。

此阶段护理的特点:①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士从业前须经过专门的培训;②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③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④尚未形成独立的护理理论体系,护理教育类同于医学教育,护理研究领域局限。

(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20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了新的发展,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人类健康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关系。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新的健康观,进一步扩展了护理研究和发展的领域。1955年,美国护理学者莉迪亚·海尔首次提出“护理程序”,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方式。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形成了“人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整体”的现代医学观。在现代医学观的指导下,护理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此阶段护理的特点:①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②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与医生是合作伙伴关系;③护理工作的内容不再是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和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应用护理程序科学地对患者实施身、心、社会的整体护理,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④护理学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及自身实践和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教育模式;⑤护理研究内容仍局限于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场所局限在医院,尚未涉及群体保健和全民健康。

(三)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与人的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疾病谱的改变促使人们的健康观发生转变。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推动了护理工作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迈进。

此阶段护理的特点:①护理学已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科学;②护士角色多元化,护士不仅是医生的合作伙伴,还是健康的教育者、管理者、咨询者、照顾者、患者的代言人等;③护理对象由个体扩展到群体,护理工作的范畴从对患者的护理扩展到对人的生命全过程的护理;④护理工作的场所不仅仅限于医院,而是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

三、中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医学与护理

我国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医、药、护不分,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养即为护理。我国医学发展史、医学典籍及历代名医传记中记载了许多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这些内容对现代护理仍有指导意义。《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记载了疾病与饮食调节、精神因素、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如“肾病勿食盐”、“怒伤肝,喜伤心……”等;春秋末年,齐国名医扁鹊提出“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说明了病情观察的方法和意义;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总结自己和前人的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发明了舌下给药法、人工呼吸和猪胆汁灌肠术;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创造了五禽戏并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晋代葛洪的《肘后方》中记载了筒吹导尿术;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衣服、巾、栉、枕、镜不宜与人同之”的预防和隔离观点,他还改进了筒吹导尿术,采用细葱管进行导尿;宋朝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中对妇女产前、产后护理提供了大量资料。

(二)我国近代护理的发展

我国护理事业的兴起是在鸦片战争前后,随着各国军队、宗教和西方医学进入中国而开始的。1820年,英国医生在澳门开设诊所。1835年,英国传教士巴克尔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西医院,两年后该医院即以短训班的方式培训护理人员。1884年,美国妇女联合会派到中国的第一位护士兼传教士麦克尼在上海妇孺医院推行南丁格尔护理制度。1888年,美籍约翰逊女士在福州一所医院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1900年以后,中国各大城市建立了许多教会医院并设立了附属护士学校,逐渐形成了我国护理专业队伍。1909年,中华护士会在江西牯岭正式成立(1937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1920年,中华护士会创刊《护士季报》,成为我国第一份护理专业报刊。1922年,中华护士会加入国际护士协会,成为第十一个会员国。192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学制4~5年,五年制毕业生授予理学士学位。1931年,在江西汀州开办了中央红色护士学校。1941年,在延安成立了中华护士学会延安分会,推动了护理学术和质量的提高。1941年和1942年护士节,毛泽东先后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尊重护士,爱护护士”。1934年,中国首次成立了医学教育委员会,将护理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招收高中毕业生,护理教育被纳入国家正式教育体系。

(三)中国现代护理的发展

1.护理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1)中等护理教育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北京)将中等专业教育确定为培养护士的唯一途径,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材,高等护理教育停止招生。

(2)高等护理教育 1961年,北京第二医学院再次开办高等护理教育。十年动乱期间,护士学校被迫停办。1979年,卫生部先后下达《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旨在加强和发展护理工作和护理教育。卫生部统一制订了中专护理教育的教学计划,编写了教学大纲和教材,接着恢复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1980年,南京医学院率先开办了高级护理专修班。1983年,天津医学院首先开设了五年制护理本科专业。此后,其他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四年或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

(3)硕士、博士教育 1992年,北京开始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并逐渐在全国建立了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协和医科大学及第二军医大学分别被批准为护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4)继续护理教育 1987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之后人事部又颁发相应文件规定了继续教育的要求。1996年,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正式成立。1997年,中华护理学会召开继续护理学教育座谈会,制定了护理教育的规章制度及学分授予办法,从而保证继续护理学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2.护理实践内容不断扩展 自1950年以来,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一直以疾病为中心,护理操作常规地围绕着医疗任务而制定,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逐渐引入国外新的护理理念和理论,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开始探讨如何以人为中心进行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积极、主动的护理服务。同时,显微外科、重症监护、器官移植、介入治疗等专科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等迅速发展,使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

3.护理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1)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系统 卫生部医政司设立护理处,负责统筹全国护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在医政处下设专职护理干部,负责辖区范围内的护理管理。300张以上病床的医院设立护理部,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的三级管理制,300张以下病床的医院由总护士长负责,实行二级管理制。

(2)建立晋升考核制度 1979年国务院批准卫生部颁发《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升条例(试行)》,明确规定了护理专业人员的技术职称: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高级),主管护师(中级),护师、护士(初级)。各地根据条例制定了护士晋升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3)建立护士执业考试与注册制度 1993年,卫生部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护士执业和注册的部长令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1995年6月25日举行了全国首次护士执业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取得执业证书,申请注册。2008年1月,国务院通过并颁布了《护士条例》,旨在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条例于2008年5月12日实施。

4.护理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1990年以后,越来越多接受了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进入临床、教育和管理岗位后,推动了护理科学研究的发展。1993年,中华护理学会设立了护理科技进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5.护理学术交流日益增多 1950年以后,中华护士学会积极组织国内的学术交流。1977年以来,中华护理学会及分会恢复学术活动,多次召开护理学术交流会,举办不同类型的专题学习班、研讨班,同时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各护理专科委员会,以促进学术交流。1985年,全国护理中心的成立进一步取得了WHO对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支持,架起了中国护理与国际先进护理沟通交流的桥梁。

知识链接

世界卫生组织(WHO)简介

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现有192个成员国。1946年国际卫生大会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宪章》,194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最高水平的健康。该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身体、精神及社会生活中的完美状态”。其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

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72年,第25届世界卫生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出席了该组织历届大会和地区委员会会议。2006年,香港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女士成功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四)中国护理的展望

1.护理服务优质化 为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必须促进各级、各类医院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革护理模式,优化分工方式,全面落实护士的职责和义务;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要让基础护理不漏掉一个细节,专科护理不断提升,全程护理服务的价值得到延伸,要让患者家属放心。

2.护理工作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护理援助和护理合作增多,知识与人才的跨国交流日趋频繁。世界性的护理资源的缺乏,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

3.护理工作社会化 伴随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疾病谱的改变,妇幼保健需求的增加,社区护理已成为解决这些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将有越来越多的护士深入到社区、家庭对人们进行预防保健工作。

4.护理队伍建设规范化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社会对护理人员的水平和教育层次也提出更高的标准。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到2010年,我国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比例将达到“中专占50%、大专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的结构目标。以后护理人员的基本学历将从以中专为主逐步转向以大专为主,护理学学士、硕士及博士的人数将逐步增多。

5.护理管理科学化 现代护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管理思想科学化、管理组织高效化、管理人才专业化、管理方法定量化、管理手段自动化。护理管理科学化是指要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的领导、决策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贯彻《护士条例》,制定《医院护理管理规范》、《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医院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实践。

6.护理质量标准化 护理质量标准化要求对护理质量全程实施管理,包括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它是通过某种质量评价方法形成质量指标体系,如基础护理合格率、急救器材合格率等。这些指标是质量管理的依据。

7.中国护理特色化 将祖国医学的理论和技术融会贯通于现代护理的理论和技术之中,以谋求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