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血管内科常见并发症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常见并发症护理常规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在便于抢救用药的同时也能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时行有创血压监测,必要时行漂浮导管检查,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②尽早心电监护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室颤者应尽快使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将患者送至监护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48~72小时,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对留置导尿管者,注意保持尿管通畅并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预防尿路感染。

十、心血管内科常见并发症护理常规

(一)心源性休克护理常规

1、执行心血管疾病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护士应紧急对病人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测,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尽可能行深静脉穿刺,在便于抢救用药的同时也能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时行有创血压监测,必要时行漂浮导管检查,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3、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去枕平卧以保证脑组织的供血,如伴心力衰竭,不能平卧的患者,应取半卧位。注意保暖,保持环境安静。采用开放面罩或麻醉机给予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5~6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当发生呼吸衰竭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4、随时做好抢救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情况,有无皮肤湿冷、花斑、发绀;及时了解心律、心率、血压、体温、呼吸及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的变化;留置导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注意电解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5、遵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时,密切观察药物的反应,注意血压、心率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若无条件进行深静脉穿刺,应特别注意大剂量的血管收缩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影响,避免出现皮肤坏死。输液速度按医嘱执行,避免发生肺水肿。

6、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预防感染及压疮。注意休克早期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7、做好生活护理及早期营养支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保持大便通畅。

(二)心源性猝死护理常规

1、复苏时护理

(1)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2)及早应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经面罩加压给氧并准备气管插管、呼吸机,气管插管要迅速、熟练,争取30秒内完成,以免延误抢救。

(3)进一步生命支持。①迅速建立1~2处上肢静脉通路,及时输注各种抢救药物。有些药物如利多卡因、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可经气管套管内滴入。②尽早心电监护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室颤者应尽快使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③药物治疗应严格掌握剂量、输注浓度和速度;同时密切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如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

2、复苏后护理

(1)将患者送至监护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48~72小时,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2)继续维持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和呼吸。

(3)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4)采用低温疗法、脱水疗法,防止脑缺氧和脑水肿。低温疗法应在猝死5分钟内进行,以头部降温为主,肛温保持在30℃为宜,可用冰帽、冰袋物理降温或加用冬眠药物肌肉注射。

(5)吸氧。给予高浓度及纯氧时,间断给氧,如需长期吸氧,以鼻导管吸氧为宜,以防氧中毒。

(6)适当控制液体出入量,留置导尿管,观察24小时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注意电解质、肾功能、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防止急性肾衰竭。

(7)预防感染。加强皮肤、口腔护理,防皮肤破溃感染及压疮的发生,定时拍背、吸痰,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对气管切开者,应每日局部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对留置导尿管者,注意保持尿管通畅并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预防尿路感染。

(8)营养补充。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流质饮食,复苏后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故需静脉或鼻饲给予营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