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病例1】宝宝孔XX,男孩,因咳嗽、发热两天,抽搐一次住院。
宝宝症状
宝宝于近两天来出现咳嗽,同时伴发热。发病第1天,测量体温为38.5℃,于发病第2天夜间突然出现抽搐,身上发烫。宝宝既往无高热病史,无抽搐史。出生后无窒息。
医院检查
宝宝体温39℃,营养发育中等。呈浅睡眠状态。呼之能睁眼。瞳孔等大,但较小,对光反应不明显。呼吸36次/分钟,但呼吸尚平稳。面色正常。咽充血,口腔黏膜清洁。颈无抵抗,无颅神经麻痹表现。两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率130次/分钟,未闻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无障碍,未引出病理反射。
观察治疗
根据症状,可判断宝宝属于急性感染。暂时按照上呼吸道感染处理,静点抗生素治疗。入院第2天,宝宝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好转。颈仍无抵抗,也无病理反射。继续使用原治疗方案。住院第3天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明显。作胸部X线检查,心肺未见异常。停静脉点滴抗生素,改用口服抗生素。复查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为排除癫痫,作脑电图检查中度异常。
查明病因
宝宝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宝宝以咳嗽、发热为主要症状,可判断感染在上呼吸道。从宝宝抽搐后神志恢复过程,病情的好转、痊愈,可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癫痫依据尚不足,因任何原因所致抽搐,均可引起脑放电异常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电图改变,所以宝宝的脑电图中度异常,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中医预防及保健
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对症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宜。控制宝宝的体温很重要,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可交替使用。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禁食生冷辛辣食品,适当休息,多饮开水等。
【病例2】宝宝李XX,男孩,3个月。因发热、咳嗽伴呼吸困难,住院3天。
宝宝症状
宝宝于近3天来出现发热,体温波动,38℃左右,同时伴咳喘,咳喘在哭闹时更明显,入睡后减轻,咳嗽声及哭声不嘶哑。宝宝既往情况良好,无类似发作情况。
医院检查
宝宝营养发育中等。神志清楚,精神烦躁。呼吸急促,45次/分钟。可见三凹现象,尤以胸骨上窝下陷更明显。口周发青,口唇轻度发绀。口腔黏膜清洁,咽充血明显。两肺可闻咽喉部下传的痰鸣声,无哮鸣音。心率150次/分钟,律齐、无杂音。腹软、稍膨隆,无压痛。肝脾未及。四肢末端无发绀。
观察治疗
观察:宝宝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喘。从体格检查所见,病变应考虑在咽喉部。考虑到宝宝年龄小,为排除下呼吸道感染,作线胸部检查,心脏未见异常,肺纹理略粗,肺内未见点片阴影。
治疗:根据检查难以判定细菌或病毒感染,静脉点滴红霉素,口服非乃更糖浆,适当应用镇静剂。咽拭子培养阴性。入院后前3天宝宝体温在37.5℃~38.5℃间,第4天降至正常。咳嗽减轻,哭闹时三凹征程度减轻。继续观察一周,宝宝精神良好,咳嗽基本消失,但胸骨上窝仍有吸气性下陷,同时伴喉鸣声,入睡时减轻。诊断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痊愈出院。
查明病因
宝宝诊断为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该病主要表现为喉鸣伴轻度三凹征,轻者间歇出现,入睡后消失,重者则呈持续性。宝宝一般哭声及咳嗽声不哑,呼吸道感染控制后,喉鸣及胸骨上窝下陷表现依然存在,是该病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别的主要依据。
中医预防及保健
此病例为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预防上感,调摄饮食是关键。建议病变随诊。
【病例3】宝宝陈XX,女孩,两岁半。咳喘两小时来诊。
宝宝症状
宝宝日间状况良好,夜间入睡后突然咳喘而醒。咳嗽声哑,似犬吠样,吸气时呼吸困难。阵阵烦躁,未进行体温测量。宝宝睡前曾吃过花生米,未发生呛咳。
医院检查
宝宝营养发育良好,神志清楚,精神烦躁。面色苍白,口周发青。烦躁时嘴唇发绀,三凹征。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咽稍有充血,扁桃体不大,咽后壁未见肿物。两肺呼吸音粗糙,心音尚可,心率150次/分钟,律齐。腹软,肝脾未见增大。四肢活动正常,甲床轻度发绀。
观察治疗
宝宝入院后进行吸氧、镇静、静脉用青霉素及氢化可的松处理。经一小时观察,病情仍无缓解,宝宝阵阵烦躁不安,缺氧症状更为明显。三凹征明显,呼吸音减低,心音稍低钝。准备作气管切开。先采用直接喉镜吸痰,吸出稠黏痰液,并用麻黄素和氢化可的松喷雾。情况有所缓解,呼吸困难减轻,宝宝安静,缺氧表现改善,以后未再加重,未作气管切开。最后经两天治疗,痊愈出院。
查明病因
宝宝诊断为急性喉炎。该病由感染引起,考虑为病毒,常突然起病,多在夜间,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在鉴别方面,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喉梗阻区别,如喉部脓肿、喉白喉、过敏引起的喉头水肿、喉软骨软化病继发上呼吸道感染等。
中医预防及保健
通过此病例要提醒家长,宝宝的生理特点为稚阴稚阳,病理特点病变迅速。所以,遇到宝宝出现突发不适时,应迅速到医院治疗,不可怠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