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宝全身感染性疾病

宝宝全身感染性疾病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宝宝既往健康状况良好,家中无人患有此病。宝宝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早行腹部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防止疾病的误诊,有助于正确处理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因宝宝来自疟区,涂片检疟原虫两次,其中一次为阳性,证实为恶性疟疾。宝宝诊断为恶性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宝宝为学龄期儿童,肠道感染多为细菌性痢疾,肠炎较少见。

宝宝全身感染性疾病

【病例1】宝宝穆修洁,男孩,3岁。高热、咽痛4天,一天来腹痛、腹泻。

宝宝症状

宝宝于近4天来持续高热,最高热度在39℃以上。不伴寒战、无汗。咽痛,先后曾吐过3次,非喷射性。近一天来出现腹痛,部位不定,以右下腹较为明显。腹泻4次,为水样稀黏便,未见脓血。宝宝既往健康状况良好,家中无人患有此病。

医院检查

宝宝体温39.3℃,呼吸30次/分钟,脉搏126次/分钟。宝宝营养发育尚可,神志清楚,精神不振,急性病容,面色尚可,唇不发绀,口腔黏膜清洁,咽充血,扁桃体轻度肿大,充血明显,可见白色脓点。颈淋巴结可及黄豆至蚕豆大小,无压痛和粘连。两肺呼吸音正常,叩诊无浊音区。心音尚可,心律齐,未闻杂音。腹不胀,肝脾未及。右下腹有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四肢活动正常,关节无肿胀。皮肤未见化脓性病灶。

观察治疗

观察:宝宝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粪便常规检查,未见红、白细胞。宝宝扁桃体肿大、红肿、并有脓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以肯定。腹痛与腹泻的原因,从粪便检查情况看来,非肠道感染。腹痛位置在右下腹,发热已4天,发生阑尾炎时间已晚,局部无肌紧张,可能性不大。

治疗:用青霉素、红霉素静脉点滴,经治疗两天后即降为正常。腹泻消失,腹痛减轻,已无压痛。又继用药一天,停静脉用药改口服。最后痊愈出院。

查明病因

宝宝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该病在宝宝中并非少见,可由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引起。宝宝主要表现为腹痛,部位不定,以右下腹部为多见,因为发病部位多为回肠末端部位的淋巴结。淋巴结水肿充血,有时易被误认为急性阑尾炎,但压痛为轻度,一般无肌紧张。腹泻为常见的伴随症状,可为肠道炎症性腹泻,也可能为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

中医预防及保健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及早行腹部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防止疾病的误诊,有助于正确处理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

【病例2】宝宝潘XX,男孩,6岁。发热两天,出皮疹一天。

宝宝症状

宝宝近一周多来发热,有时高达39℃以上,有时则38.5℃。温度高时伴畏寒,但无寒战。热退时出汗多。与此同时出现腹泻,每日十余次,为水样稀便,未见脓血。呕吐1~3次/日,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胆汁。病后第3天,呕吐减少,腹泻仍不止,但大便次数减至5~6次,粪便中水分减少。病前无不洁饮食史,家中无腹泻者。

医院检查

宝宝体温38.8℃,呼吸32次/分钟,脉搏130次/分钟。宝宝营养发育尚可。巩膜轻度黄染,面色苍黄。唇色稍浅淡。口腔黏膜清洁,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两肺呼吸音正常,叩诊无浊音。心音尚可,心律齐,未闻杂音。腹软不胀,全腹无压痛,肝脏未及。脾在左肋下,无压痛。四肢活动良好。关节无肿胀。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

观察治疗

观察:宝宝急性发病,不规则发热,伴腹泻、呕吐,可见轻度黄疸,脾脏肿大,但体内未找到其他部位感染灶。因发热、腹泻,且伴黄疸,病毒性肠炎可除外。病毒感染方面,应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菌感染要考虑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属。因宝宝来自疟区,涂片检疟原虫两次,其中一次为阳性,证实为恶性疟疾。

治疗:进行抗疟治疗3天,体温即降为正常。

查明病因

宝宝诊断为恶性疟疾。疟疾由疟原虫引起,根据其病原体不同,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疟疾在出现高热前为寒战期,感到寒冷,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可伴恶心、呕吐,此时约20~30分钟;然后进入发热期,出现高热40℃以上,面红耳热,可有头痛、全身酸痛,历时4~8小时;最后进入热退出汗期,全身大汗淋漓,体温迅速降为正常,自感轻快,但全身疲乏。宝宝疟疾还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出现呕吐、腹泻,甚至可达到脱水、酸中毒的地步。宝宝淋巴组织易受累,脾脏在短时间内可明显增大。家长可注意疟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及时作血涂片检查,一般容易诊断。

中医预防及保健

疟疾在世界上分布广泛,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是亚非拉广大地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恶性疟疾在我国现较少见)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img85

【病例3】宝宝杜XX,男孩,10岁。不规则发热一周,伴腹胀、腹痛。

宝宝症状

宝宝近一周来发热,最高热度可达39℃以上,伴畏寒。病后感到腹胀、腹痛伴腹泻。腹胀与进食无关,腹痛部位不定,以脐周为主,钝痛不剧烈。腹泻5~7次/日,稀黏便,未见脓血,无里急后重表现。同时食欲不振、恶心,偶有呕吐。病前无不洁饮食史。宝宝常在溪水中游泳,过去本地区为血吸虫病流行区。

医院检查

宝宝体温38.5℃,呼吸22次/分钟,脉搏110次/分钟。宝宝营养发育尚可。巩膜不发黄。面色正常,唇色尚可。口腔黏膜清洁,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浅表淋巴结不大,两肺呼吸音正常。心音尚可,心律齐,未闻杂音。腹稍胀满,全腹无压痛。肝在右肋下2cm,剑突下3cm,有轻度压痛,脾在左肋下四肢活动正常,关节无红肿。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

观察治疗

观察:宝宝为急性发病,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但腹泻不重,体温也非持续高热,与一般急性细菌性肠道感染不符。宝宝为学龄期儿童,肠道感染多为细菌性痢疾,肠炎较少见。

治疗:先用痢特灵和黄连素口服。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送大便培养两次,均为阴性。肺部X射线检查,两肺可见薄片状阴影。用孵化法检查大便,仍未发现虫卵。应用皮内试验,最后肯定为血吸虫病。

img86

img87

查明病因

宝宝诊断为血吸虫病,急性期。人与含有尾蚴的水接触,或饮用生水,尾蚴即可经皮肤或口腔黏膜进入人体而被感染。血吸虫病的病理改变主要由虫卵引起,可分为两类:一是由于成熟活卵内毛蚴头腺分泌物渗出卵壳,引起急性反应;另一类为不成熟虫卵引起,形成结节。主要病变在肠道及肝脏。肠道病变主要在大肠,其中以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为明显,由虫卵引起的嗜酸性脓肿,病灶浅表者可发生糜烂而发生溃疡。病变有新有旧,有急性与慢性,性质复杂。晚期肠壁可发生纤维化、组织增生及萎缩,肠壁增厚,黏膜高低不平,可发生皱褶及息肉。纤维化、瘢痕化明显部分可引起肠管狭窄。

中医预防及保健

血吸虫病是乙类传染病。预防血吸虫病要综合治理,发现病人、病畜,积极治疗,以消灭传染源。在血防部门的组织领导下,统一进行大规模的灭螺活动。管理粪便,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安全用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