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全身非感染性疾病
【病例1】宝宝徐XX,女孩,4岁。两小时来吐、泻,半小时来发热、烦躁、谵妄。
宝宝症状
宝宝吃晚饭后约一小时,出现腹痛、腹泻、呕吐。腹痛呈阵发性,以脐周为主,同时伴腹泻,共4次,为水样便,粪质不多,无脓血。继而呕吐,共3次,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样。一小时来出现发热,达39℃。同时宝宝烦躁不安,谵妄。病前无不洁饮食史。晚餐曾吃过存放已久的土豆,未食用其他蔬菜。
医院检查
宝宝体温38.5℃,呼吸34次/分钟,脉搏132次/分钟。宝宝营养发育尚可。神志不清,阵阵烦躁,面色发灰,巩膜无黄染,双眼轻度下陷,口唇发干,口腔黏膜清洁,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颈无抵抗。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啰音。心音低钝,心律齐,未闻杂音。腹软不胀,脐周有轻度压痛,无肌紧张。肝、脾未及。四肢正常,皮肤无出血点及皮疹。
观察治疗
观察:宝宝发病急,症状出现于进食后一个小时,首先出现胃肠道症状,虽然同食者未见类似症状,仍应考虑为食物中毒。再询问家长有关土豆的情况,其母称土豆有的已发芽。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粪便常规检查未见红、白细胞,培养阴性。
治疗:立即进行洗胃、输液、镇静、降温等处理。经12小时的治疗,脱水已不明显,面色好转,安静不烦躁,未再呕吐,也未再排便。24小时后神志清楚。观察两天,一切平稳,痊愈出院。
查明病因
宝宝诊断为发芽马铃薯中毒。马铃薯即土豆,含有茄碱,是一种强碱性甙生物碱,对胃肠道黏膜刺激性强,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并可发生溶血。高温煮熟煮透可破坏茄碱,遇醋酸易分解成无毒的茄。但火烤或炒不易破坏。成熟土豆含茄碱极微,不致引起中毒。绿色不成熟的土豆或发芽的土豆,尤其是在皮芽孔部及芽胚部,含茄碱量可高数倍至数十倍,食后即可中毒。一般在食后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即可发病,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尚可见中枢神经症状、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少数病例可见溶血性黄疸和溶血性贫血。治疗着重催吐、洗胃、导泻及对症处理。呕吐、腹泻明显者,可不作催吐和导泻处理。
中医预防及保健
注意饮食卫生谨防食物中毒。
【病例2】宝宝杨XX,男孩,22天。出生后第3天起即腹泻、呕吐。
宝宝症状
宝宝足月顺产,出生时一般情况尚可。出生后第3天开始喂母乳,第4天即出现腹胀、腹泻伴呕吐。腹泻每日5~6次,为不消化稀黏便,未见脓血。呕吐2~3次,与进食无关,非喷射性。明显腹胀。家族中未发现有遗传病者。
医院检查
宝宝体温36.3℃,呼吸34次/分钟,脉搏150次/分钟。宝宝营养发育差。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差,面色较苍白,巩膜不黄,口腔黏膜清洁,咽部无充血。两肺呼吸音正常,心音尚可,心律齐,未闻杂音。腹胀明显,全腹软无压痛。肝在右肋下剑突下2cm。脾在左肋下2cm。四肢活动尚可,肌张力正常,下肢未见浮肿。
观察治疗
观察:宝宝于出生后第3天出现腹泻及呕吐,腹泻重而呕吐轻。未见黄疸,肝、脾增大。病后无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粪便常规检查未见红、白细胞。胸部X射线检查,心、肺正常。肝功能检查,胆红素及GPT在正常范围。
治疗:住院后禁食24小时,未再出现腹泻和呕吐。又喂母乳后,腹泻和呕吐又重现。改用牛奶后仍有吐、泻,但比母乳喂养轻些。改用米粉制奶糕后大便正常,每日1~2次,未再出现呕吐,考虑与喂奶有关。给以口服葡萄糖和半乳糖时,不吐不泻,且血糖上升。服用乳糖后血糖不上升,且又出现呕吐、腹泻。停喂乳类,改喂糕干粉,一切均正常。
查明病因
宝宝诊断为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为双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当乳糖酶缺乏或乳糖酶的活性减低时,出现乳糖在血液中增高,出现乳糖不耐受现象。宝宝乳糖不耐受症可分为三种类型:家族性乳糖不耐受症,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迟发型乳糖不耐受症。迟发型乳糖不耐受症在出生后几年才出现症状。宝宝杨XX在出生后开始喂母乳即出现症状,可肯定为先天性,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呕吐。如不及时控制乳糖食品,最终可导致死亡。
中医预防及保健
乳糖不耐受症的预防: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即使乳糖酶缺乏个体,也可耐受少量乳类,不会出现不耐受症状。限制一天中摄入乳糖总量,少量多次食用也可减轻乳糖不耐受反应。只要每次饮牛奶时能掌握合理的间隔时间和每日摄入总奶量,就可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不宜空腹饮奶。有乳糖不耐受者,不宜清晨空腹饮奶。在进食其他食物的同时饮用牛奶,例如乳制品与肉类和含脂肪的食物同时食用时,可减轻或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先用发酵乳(特别是酸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