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各种疾病所致肝硬变
【病例1】宝宝金XX,男孩,10岁。一年多来食欲不振、上腹饱满、全身乏力,一个月来腹膨大,两天来呕血。
宝宝症状
宝宝于近一年来厌食,进食量少,上腹胀满,全身乏力,不爱活动,日益消瘦,面色苍白。一个多月来腹大明显,活动后呼吸急促,平卧时更明显。尿量不减少,未发现下肢及眼睑浮肿。用利尿药后,腹胀可减轻。两天来出现3次呕血,第1次量多,为鲜血,后两次为咖啡样。曾排黑便一次。
医院检查
宝宝体温36.4℃,呼吸26次/分钟,脉搏130次/分钟,血压正常。宝宝营养发育差,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取半卧体位。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面色较苍白,皮肤干燥。口腔黏膜清洁,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颈静脉无怒张。心音尚可,心率130次/分钟,律齐。双肺未闻啰音。腹软,移动性浊音不明显。肝在右肋下4cm,剑突下5cm,脾在左肋下4cm,质硬、无压痛。四肢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浮肿。未见肝掌及蜘蛛痣。
观察治疗
根据宝宝的身体检查,肝、脾肿大明显,质较硬。近两天有上消化道出血,与肝脏有关,或系肝功能不全,凝血因子缺乏所致出血;或为肝硬变所致食管下端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有待进一步确定。
查乙肝五项和丙肝抗体测定均为阴性,心脏B超检查,无缩窄性心包炎所见。当地曾为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作乙状结肠镜检查,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部位可见组织增生、纤维化、萎缩等综合变化,肠壁增厚,黏膜高低不平,部分肠管变窄,考虑为血吸虫病。
查明病因
宝宝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本病的主要病变在宝宝的肠道及肝脏,晚期肝内较大门静脉分支周围可见结缔组织增生,发生肝硬变。脾脏也相继增大,出现门静脉高压现象。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发展到晚期,发生肝硬变和脾功能亢进。宝宝无明显急性期,因而未能及早发现。
中医预防及保健
血吸虫进入人体内,生长于血管、肠内膜,随着血液流动遍布全身,每时每刻吸吃人体血液,排出毒素。在国家卫生部门的防治下,血吸虫病在我国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病例2】宝宝陈XX,男孩,10岁。一天来呕血3次。
宝宝症状
宝宝于一年半前出现发热、黄疸,经治疗两周黄疸消退,肝功能仍未正常。其后约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一次,均不正常。宝宝病后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上腹部隐痛、腹胀满,腹部日益增大。一天来突然呕血3次,为鲜血,量较多,并吐出咖啡样胃内容物。
医院检查
宝宝体温36.2℃,呼吸26次/分钟,脉搏118次/分钟,血压正常。宝宝营养发育中等。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唇色浅淡。巩膜无黄染。口腔黏膜清洁,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正常。心音尚可,心律齐,未闻杂音。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可疑。全腹无压痛。肝在右肋下4cm,剑突下5cm,脾在左肋下5cm,中等硬度,表面光滑。双下肢轻度浮肿,未见出血点。胸前和面部可见数个蜘蛛痣,肝掌存在。
观察治疗
观察:通过宝宝的体格检查,发现出血与肝脏病变有关。宝宝呕出为新鲜血液,其他部位未见出血,肝硬变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出血可能性大。
治疗:采取禁食,对症处理、输新鲜血液200ml。肝、脾B超检查,肝脏可见密集低小波,脾明显增大,肝功有异常,提示慢性肝炎所见,并已发展为肝硬变。在传染性肝炎中,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及肝硬变。查乙肝五项:HBsAg为阳性,HBeAg为阳性,HBcAb为阳性。诊断明确。
查明病因
宝宝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变。现已知肝炎病毒有五种,即甲、乙、丙、丁、戊。甲型和戊型肝炎很少发展为慢性,不发生肝硬变。而乙型及丙型肝炎易慢性变,且易发生肝硬变,甚至肝癌。所以肝炎后肝硬变时首先应考虑为乙肝及丙肝。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病程超过一年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乙肝除发生坏死后,肝硬变外,还可能发生胆汁性肝硬变。
中医预防及保健
肝硬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其病理改变是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继之以弥漫的纤维化,肝实质细胞形成再生结节,肝小叶结构改建,由纤维间隔分成若干假小叶。肝组织内纤维组织增生,肝质地变硬,故称肝硬变。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