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健康重在及时应对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重在及时应对心理问题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相对性,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10项标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宣言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理发展为最佳状态”。心理健康发生了问题,也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案例引导

小A与小B是某医学院大一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像一位美丽的公主,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二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应聘书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小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她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自己?

问题:小B有何种心理问题?其依据是什么?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文化的更新及生活方式的改革都有着重要作用。健康是人体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查不出疾病,其各种生物参数都稳定地处在正常变异范围以内,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医学模式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因此有人认为主观感觉良好或检查不出疾病就是健康,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发现对健康的认识不全面。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功能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

知识链接

美国校园枪击案引人深思:心理问题比枪支更可怕

2007年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枪击案,该校韩国留学生赵承熙开枪杀死32人后,开枪自杀。这起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震惊了世界。作为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非常关注此案的进展。她认为,目前分析这起悲剧的原因时,许多人都将目光集中于或将过错归咎于美国的枪支泛滥。但是,真正需要人们引起高度重视与关注的是,如何发现人的异常心理问题。应该看到,心理问题的危害性更甚于枪支问题。因为,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人来说,即使没有枪,他也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刘万永,2007年4月19日)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是否健康,并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有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相对性,诸多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10项标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

(1)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6)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因素的变化,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不同的观点,给出不同的定义。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宣言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理发展为最佳状态”。此外,我国的心理学家还从适应能力,应激耐受力、自制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康复能力、自我意识水平、情绪调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其基本内容大同小异。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只不过有的人问题轻些,有的人问题可能一般,而有些人问题则比较严重。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一样,心理健康也会不断变化。有时好一些,有时一般,而有时则可能比较差,而比较差时就需要帮助,就像身体生病时需要医生的帮助一样。心理健康发生了问题,也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一些比较轻的问题往往可以从那些有经验的人那里获得帮助。身体健康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也同样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维护。

二、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随着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改进,关于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根据我国在1982—198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肿瘤三者致死人数占死亡总数的67.59%,同时在所列与死因有关的四个因素中,生物学因素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而一半以上因素与环境、生活行为方式有关,充分说明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与健康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目前把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诸多因素均归于心理社会因素的范畴,为了清楚描述起见,现分别就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加以阐述。

(一)心理因素

所谓心理因素是指影响人类健康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其中,个体的认知、情感及人格特征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保持相对稳定性,并且决定其待人处事的行为模式,同时对健康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心理学称之为内在的心理品质。而个体的应对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后天获得性有关,故称之为外在的心理品质。研究认为,心理因素赋予个体某些疾病倾向,如果在某些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作用下,则可能表现出心理障碍和躯体疾病。

1.人格特征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稳定的个体心理特质,这即是人格特征。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个体的人格特征使其对某种生活事件会作出固定的反应,因此,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如性情内向拘谨的人可能处世谨小慎微,有较好的卫生习惯,其传染病的发病机会便降低了;而性情外向爽朗的人,人际关系较好,抑郁症的发病机会减少了。

具有某些人格特征尤其是消极人格的人相对会呈现低的健康水平。1974年,Meyer Friedman和Ray Rosenman首先提出A型性格。这种类型的人性格急躁,缺乏耐性,具有强烈的竞争和挑战意识,敌意性非常强。后期的研究显示,A型性格的人容易患冠心病。

2.情绪、情感

人类的情绪、情感变化影响着内脏器官的活动,也就意味着人的心理活动会对机体产生影响。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机体的活力,使呼吸、脉搏、血压等人体各种机能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增进身体的健康。而消极的情绪、情感会降低人的免疫力,进而促进疾病的发生。俄国生理学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一切顽固的忧愁和焦虑,足以给疾病大开方便之门。”研究显示,情绪的异常往往也是心理问题或某些精神疾病的先兆。

知识链接

事故倾向个性

调查显示:外科常见的车祸发生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车祸肇事者的心理特点多显示轻率、任性、不愿受约束、有强制性等“事故倾向个性”。同时心理社会刺激与车祸的发生也关系密切。214名因车祸受伤的司机中,伤前有较多人受到心理社会刺激,97例车祸致死的司机中,20%在事故前6小时内有急性情绪障碍,例如与家人吵架等。

3.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是当人们面对难以抉择的处境时产生的矛盾心理状态。心理冲突往往又形成心理压力。适当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成为工作、学习、生活的动力,但剧烈而持久的心理冲突无疑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在工业发达国家,有65%~81%的人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医学问题60%~80%都与压力有关。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事件,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生活状况、医疗条件等,个体接触社会各个方面越多,其面对的社会因素也越多。角度不同,社会因素的分类也不同,我们通常将社会因素分为六类。

1.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在维护人群健康的同时又成为人群健康的根本保证。反之,社会经济也依赖于人们的健康水平。但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良生活方式、负性事件的增多等又对人的健康产生着潜在的危害。

2.社会关系

人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结合而成的社会群体中的,包括家庭、朋友、工作单位等。人在这个社会关系网络中关系的和睦、协调是健康的基础。例如融洽的人际关系除了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同时也是获得社会支持的基础。家庭结构、功能及关系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都是有影响的。

3.教育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但从健康的角度看,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生活的能力和生活方式。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个体的潜能得到激发,使之今后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更好地利用健康服务。美国(1992)做过关于45~60岁白种人教育水平与疾病谱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受教育不足8年的人,其全部死因的死亡率都比受过大学教育及以上者高(见表3-1)。

表3-1 美国45~60岁白种人死因别死亡率与受教育的关系(单位:人)

img7

4.风俗习惯

风俗包括民族习俗和地区习俗,是历代相传形成的风尚和习俗。有些风俗习惯是对健康有益的,如我国回族是严禁饮酒的,认为酒是万恶之源,香烟虽不禁绝,但一般不吸。可也有些风俗习惯有损于健康,例如我国某些地区的人喜吃腌制的咸菜,而导致食道癌的高发。

5.宗教

宗教伦理及教义是以观念意识注入人的思想,影响人的心理过程及行为。宗教对人类的健康有双面性的影响。宗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医学的发展,并且能给人以精神寄托,从而可以缓解精神压力,这对健康是有利的。但有时,因为过于相信宗教的力量而忽略现代医学的治疗技术也会影响治疗结果。

6.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某一文化群体或次级群体独特的价值观、生活观,并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先进的、文明的亚文化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但一些落后、腐朽的亚文化则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例如吸毒曾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时尚亚文化,却残害了多少花季少男少女!

三、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心理健康教育,简而言之,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提高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出发,通过有关心理健康经验的传递而确立的一种人际交往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的人际交往系统,同其他教育一样,都是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所要传递的有关心理健康的经验,这样三元素组成的统一体。在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施教的教师,一般称为辅导员、咨询员与心理医生;受教的学生则可称为求访者或心理疾病病人。这些说法,目前仅是我们针对这一领域中的混乱观点而提出的一家之言,尚未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究竟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尚无公认的模式。我们认为,从心理障碍以致心理疾病的防治出发,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可以有以下三条渠道。

(1)心理辅导:主要传递预防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需的知识、技能及技术。

(2)心理咨询:传递治疗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技术。

(3)心理治疗: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及技术,消除心理病人的各种心理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