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的心理测验

常用的心理测验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力”一词虽然应用广泛,但因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智力的认识有很大出入,到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所以智力测验的编制在结构方面也不相同。韦氏智力量表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智力测验量表。算术测验在智力测验中常被广泛应用,因为它和各量表的总分数均有很高的相关,对预测一个人未来的心智能力有很高的价值。在记分方面,放弃了比奈智力量表常用的比率智商,改用离差智商,平均值为100,

第三节 常用的心理测验

一、智力测验

(一)智力的概念和智力单位

“智力”一词虽然应用广泛,但因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智力的认识有很大出入,到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所以智力测验的编制在结构方面也不相同。目前许多人认为智力是一种潜在的、非单一的能力,它是一种知觉、分析和理解信息的复杂的混合体。智力与人的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它在发展过程中可由于环境和学习的影响而促进和延缓,它也与人的生长、发育以及成熟、衰老等生理状况关系密切。

智力单位是在智力测验中衡量智力高低的尺度。目前常用的有三种表示法,而最常用的是智商(IQ)表示法,智商有两种。

一种是年龄智商也称比率智商,年龄智商最早是在191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提出来的,在比奈-西蒙量表中用得较多。比率智商的公式是IQ=MA/CA ×100,MA为智力年龄,CA为实际年龄。如某儿童智力测验的智力年龄为10,而他的实际年龄为8,那么他的IQ为125。年龄智商是以一个人的年龄为参照尺度对智力进行的衡量。但是由于人的智力在成年时不会随着生理年龄而持续增长,因此,年龄智商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另一种是离差智商。目前各种智力测验多用离差智商来衡量智力。当个体的智力随年龄不断增长时,在同年龄组中他的智力水平是相对不变的。因此个体的智力可以不断增长,但他的离差智商却保持相对稳定。离差智商表示的是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通过计算受试偏离平均值多少个标准差来衡量,在韦克斯勒所编制的智力测验中首先使用。离差智商的公式是IQ=100+15(X-M)/S,X为某人测得的原始分数,M为某人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还有一种智力单位表示法叫百分位法,它是以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团体中的位次(百分位)来表示,如一个人的成绩百分位为50,说明他的智力水平中等,比他好的和差的人各占50%。此外,也有用等级来对智力进行划分的。虽然粗糙些,但也简便实用。

(二)常用智力测验

1.韦氏智力量表

韦氏智力量表包括成人(16岁以上)、学龄儿童(6~16岁)和学龄前期儿童(4~6岁)3个年龄版本。最早是韦克斯勒于1939年编制的,以后逐步发展成为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韦氏智力量表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智力测验量表。我国学者龚耀先、林传鼎、张厚祭等先后对上述三个量表进行了修订。下面对中国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做简单介绍。

我国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包括12个分测验,分为文字和非文字两部分。文字部分称为言语分量表,非文字部分称为操作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又含5~6个分测验,每个分测验集中测量一种智力能力,题目均按由易到难排列。言语分量表包括常识、领悟、算术、相似性、词汇和数字广度等一些测验,这些方面构成一个人的言语能力,根据测验结果可以得出言语智商。操作分量表包括数字符号、图画填充、积木图、图片排列、图形拼凑等分测验,通过测验结果可以得出操作智商,而两个分量表合并还可以得出总智商。除言语测验中的数字广度测验和操作测验中的迷津测验外,其他10个测验是受试非做不可的,数字广度测验和迷津测验可作为补充测验或替换测验。现将每个分测验简单介绍如下。

(1)言语测验。

①常识测验。要求受试回答一些知识性问题,主要测验受试对日常事物的认识能力等。常识的丰富与否,可以反映受试智力的高低。

②相似性测验。测验受试抽象概括能力,包括17组配成对的名词,要求受试说出两样东西间的相似性。主要测量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等。

③算术测验。共18个测验题,测验受试心算推理能力、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集中的能力。算术测验在智力测验中常被广泛应用,因为它和各量表的总分数均有很高的相关,对预测一个人未来的心智能力有很高的价值。

④词汇测验。共有32个词,要求受试对听到或看到的词的一般意义加以解释。主要测量词汇知识,与抽象概括能力有关,是测量一般智力因素的最佳测验。

⑤领悟测验。共有17道题,测验受试对实际知识的理解及判断能力。要求受试解释为什么某种活动是合乎需要的,在某种情景下更好的活动方式是什么等。

⑥数字广度测验。测验受试的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要求受试顺背和倒背数字,均以成功背出的最高位数记分数,如成功背出7位数,便记7分。

(2)操作测验。

①图画填充测验。测验受试的视觉记忆和视觉空间理解能力,共有26张未完成的图片,每张图片上所画的东西均缺一个重要部位,要求受试找出缺失的是什么。

②图片排列测验。测验受试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共有12套图片,以打乱顺序的一套图片呈现给受试,要求他排列出该套图片的正确顺序,使该套图片可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该测验可以测量一个人不用语言文字而能表达和评价整个情景的能力。

③积木图测验。测验受试对视觉-空间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将9块积木交给儿童,让其按主试交给的样子摆出来,共有难度渐增的11个样式。

④图形拼凑测验。测验受试处理局部和整体关系的能力。它是由不同复杂程度和难度的4个实物图片的碎块组成。按顺序将4个物件图片碎块呈现给受试,要求其组装成完整的实物图片。在临床上,主试可看出受试的知觉类型和他对尝试错误方法依赖的程度,以及对错误反应的应付方式。

⑤数字符号测验。要求受试根据所提供的数字符号关系在数字下面填写相应的符号。主要测验受试的注意力、简单感觉运动的持久力、建立新联系的能力和速度等。

⑥迷津测验。共有9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迷津,要儿童用铅笔正确找出出口。该测验的目的是在新的情景下测量儿童计划的能力以及一个人的谨慎和机智。

WISC-R不仅能测量出受试的总体智力,而且能测量出其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因而可以对儿童智力的不同侧面进行诊断。

2.比奈智力量表

比奈智力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自1905年发表以来,经过了多次修订,其中最著名的修订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修订的斯坦福-比奈量表。我国陆志韦、吴天敏等人曾多次修订该量表,现在常用的是吴天敏教授主持修订于1981年发表的版本。

中国比奈智力量表适用于2~18岁的城市少年儿童,最佳适用年龄是6~14岁。在记分方面,放弃了比奈智力量表常用的比率智商,改用离差智商,平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6。中国比奈智力量表注重对一般能力的测查,内容包括语义解释、理解、计算、推理、比较、记忆以及空间知觉等方面的能力,共51题,每个年龄段3题,题目按从易到难排列。按照正确通过的题目数记分,根据受试的生理年龄,可以从附表中查出相应的智商值。

3.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SPM)

智力测验从方式上分类,有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及混合测验3类。韦氏测验和比-西测验都属于混合测验,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则是纯粹的非文字智力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英国人瑞文在1938年设计的一个智力量表。该测验方法使用方便,较少受受试特殊文化背景的影响。其整个测验由60张图案组成,由易到难分成A、B、C、D、E 5组,每组都有一定的主题,既可用于个别测验,也可用于团体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适用的年龄范围十分广泛,6岁以上的任何年龄的受试都能使用它。

知识链接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

心理测验史上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卡特尔是冯特的学生,和高尔顿交往密切,对个体差异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莱比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便是关于反应时的个体差异的。自德国返美之后,卡特尔一直积极从事心理实验室的建立和心理测验运动的传播。1890年,卡特尔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次使用了“心理测验”的概念。卡特尔将实验心理学与心理测量结合了起来,认为“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和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的准确性”。

二、人格测验

不同学派关于人格结构的分类各有不同,并根据本学派的理论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估人格。人格测验的形式比较复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客观性测验和投射性测验两种。所谓客观性测验,是根据受试自己的报告作出的评定。通常采用调查表或问卷的形式进行。人格问卷通常列举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题目一般是根据某种人格理论编制,每个问题陈述一种个性、思想、情感和行为,请受试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有选择性的回答。常用的客观性测验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等。投射测验也是人格测量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的理论假设与精神分析理论有关。常用的投射性测验有洛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等。

人格测验在心理学和医学中应用广泛,对于临床诊断、心理咨询以及人员的选拔和职业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艾森克人格测验

1.艾森克人格问卷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其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目前在国际上应用十分广泛。我国有成人(适用于16岁以上)和青少年(适用于7~15岁)两种形式的修订本。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包含的三个人格维度分别为:内外倾(E)、精神质(P)和神经质(N),分别用E、P、N三个分量表测量,这三个基本因素构成了人格的三个维度,个体在这三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程度,构成了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第四个分量表为效度量表(L),测量说谎或掩饰,但也代表一种人格特征,反映受试的朴实、遵从社会习俗及道德规范等特征。内外倾和情绪稳定性维度是正态分布,而精神质维度得分为极端偏态分布,绝大多数人处于稳定的一端。国外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本为97项,成人版本为101项测查项目。而我国龚耀先修订的成人和儿童版本均为88项测查项目,陈仲庚修订本成人有85项测查项目。

2.各个分量表的意义

(1)内外倾(E)。高分表示人格外倾,可能喜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易冲动;低分表示人格内倾,可能喜好安静、内省,除了亲密好友外,对一般人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

(2)神经质(N)。神经质又称情绪性,反映的是正常行为。高分可能情绪不稳定,易焦虑、担忧,常常闷闷不乐,忧心忡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低分则情绪稳定,情绪反应缓慢而轻微,容易恢复平静,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不易焦虑。

(3)精神质(P)。精神质并非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高分可能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关系不佳,喜欢寻衅闹事。

(4)效度量表(L)。效度量表具有测查朴实、遵从社会习俗及道德规范等特征。效度量表分高表明受试表现掩饰、隐瞒特点。该测查举例:“你曾拿过别人的东西(哪怕一针一线)吗?”

3.填表说明

EPQ问卷前印有答卷指导语。受试按照每个项目的陈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答“是”或“否”,在答卷纸上选择。收卷后算出4个量表的原始分数,再对照常模,将原始分数换算成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的标准T分数,制成剖析图,就可以对受试的人格进行分析了。

EPQ为自陈量表,实施方便,有时也可用作团体测验,是我国临床应用广泛的人格测验表之一。

(二)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与精神分析的理论有关。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一事物的感知、联想或反应有时是由潜意识或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所决定的。投射测验是采用含糊、模棱两可的无结构刺激材料,让受试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体验来解释、说明和联想,以诱导出受试的经验,使他的人格特点能“投射”到这些测验材料上,使主试得以了解受试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冲突,从而将其心理活动从内心深处暴露或投射出来的一种测验。这类测验的共同特点是:测验材料无结构;测验方法是间接的,受试不知测验目的;回答自由;可以按多个变量对回答进行解释。投射测验一般只有简短的指示语,在这种情况下,受试对材料的知觉和解释就反映了他的思维特点、内在需要、焦虑冲突等人格特征。刺激材料越不具有结构,受试的反应越能代表其人格的真正面貌。投射测验有多种形式,现在最常用的是洛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但是投射测验记分困难,刺激材料的非结构性,导致难以找到客观标准的记分方法,缺乏方便有效的信度和效度标准。

1.洛夏墨迹测验

洛夏墨迹测验技术为最流行的投射技术。这一技术是由瑞士精神病医师海曼·洛夏创造的。其最早的描述见于1921年。目的是为了临床诊断,对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作出鉴别,也用于研究感知觉和想象能力。1940年以后,洛夏墨迹测验才被作为人格测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洛夏墨迹测验共有10张墨迹图,其中5张(第1、4、5、6、7张)为黑白的,3张(第8、9、10张)为彩色的,另两张(第2、3张)除黑色外,还加有鲜明的红色。洛夏墨迹测验的施测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自由联想阶段,主试按顺序出示每一张图片,同时问受试“这像什么?”“这使你想到什么?”让受试按照自己所想象的内容做自由描述,记下受试的反应时间和说的每一句话。然后是询问阶段,询问受试其答案是根据墨迹的哪一部分反应的,以及引起反应的因素有哪些?最后进行结果分析和评分。洛夏测验记分系统较复杂,需根据反应部位、反应决定因子和反应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记分。美国人Exner J于1974年建立了洛夏墨迹测验结果综合分析系统,目前常用于正常人格和病理人格的理论及临床研究。

虽然洛夏墨迹测验结果主要反映了个人人格特征,但也可得出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意义的精神病理指标,主要有抑郁指数、精神分裂症指数、自杀指数、应付缺陷指数及强迫方式指数等。这些病理指数都是经验性的,但在临床上很有用。洛夏墨迹测验在临床上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测验,但其记分和解释方法复杂,经验性成分多。主试需要经长期训练和具备丰富的经验,具备广泛的人格理论,心理、病理的知识和经验才能逐渐正确掌握。

2.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是与洛夏墨迹测验齐名的一种测验工具,但与墨迹技术相比提供了更结构化的刺激,并要求更复杂和经过意义组织的言语反应。主题统觉测验最先由哈佛心理诊所的墨里及其同事于1935年研究出来的,它不仅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还用来作为开发很多其他心理测量工具的模型。主题统觉测验所运用的投射原理,是受试面对图画情境编造故事时,虽然会受当时知觉的影响,可是其想象的故事内容往往包括其所压抑的潜意识材料。因此,编造故事时常常不知不觉地将其内心的冲突、需要、动机、情绪等人格特征穿插在故事之中。因此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必须特别注意受试编选故事的主题,找出故事中的主角或英雄人物,墨里认为这就是受试的化身。继而再分析这些人物的需要以及受试所受到的压力。

主题统觉测验由30张黑白图片组成。根据受试的年龄、性别采用其中20张进行测试。要求受试根据图片讲故事,每个故事约15分钟。主题统觉测验对于了解受试与其父母的关系及障碍尤为有用。记分时要同时考虑故事的内容(情节、心理背景等)和形式(如长度、种类等)。主题统觉测验适用于各种年龄和不同种族人群,但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的对象,主题统觉测验还产生了多种变式,如儿童统觉测验、黑人统觉测验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